摘要:一个人最重要的立身之本就是品与德,所以对一个人的品德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期是每个人开始进行品德塑形的时期,一个好的品德教育将为塑造、发展、巩固幼儿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幼儿园有效进行品德教育的策略有哪些呢?我主要从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营造氛围,凝聚合力;抢抓时机,进行教育;实现自主,创新模式;注重交流,共同提高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有效性;幼儿;品德教育
幼儿期是每个人开始进行品德塑形的时期,好的品德教育将为塑造、巩固、发展幼儿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幼儿在成长中,他们的可塑性是非常大的,容易接受各种思想的影响。这一时期对幼儿施以良好的教育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幼儿积极的心理状态是幼儿形成正确思想情感和良好品德修养的关键。因此,从一个人终身发展的角度出发,幼儿期品德教育刻不容缓。
现在,幼儿的品德教育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正日益成为人们深入探讨的话题。但有些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存在诸如:注重品德知识的灌输忽视道德情感和行为的培养;品德评价表面化、简单化,忽视幼儿内心的真实感受;注重群体的一言堂教育,忽视个体的差异性引导;注重传统观念的直接转述,忽视现实社会的幼儿成长等问题。那么,如何在幼儿园更有效地进行品德教育呢?我有一点体会,愿与大家分享。
一、建设凝聚力,营造适宜氛围
一开始我们要注重环境的熏陶。在外墙上绘画一些卡通人物和丰富的海底世界等,栩栩如生。既反映了孩子们童趣的世界,又教育孩子去学习白雪公主的温和善良,孙悟空的、葫芦娃的勇敢机智等;还可以每学期结合品德目标在楼道增添爱心教育、礼貌教育、行为习惯教育等的内容;教师们要积极创设班级区域环境,如“爱护周边设施”、“我们一起分享”、“播撒爱的种子”等便于幼儿耳闻目染,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充分显示幼儿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其次重视榜样的感染。教师是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核心,教师的待人接物,说话方式,行为举止,穿着打扮都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幼儿,有的幼儿甚至模仿教师的发型和说话的语调。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示范性影响。俗话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只有随时随地注意个人的形象和言行举止,向幼儿显示出自己健康的心理和美的行为习惯,激发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的成长。
再次,营造家园共育的氛围。通过家长会、家教宣传栏以及开办家长学校、利用家园联系手册的针对性、实效性,充分发挥家长学校指导和服务家庭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向家长介绍具体的品德内容、要求、和具体的做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幼儿园领导对课题的重视程度,是课题成败的关键。历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教科研能大大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而品德课题是具有时代性、前瞻性、实用性的一个课题,所以对品德课题的开展工作要非常关心、重视,在教学、科研及经费投入等方面能大力支持,特别是在开题阶段把好了二关:
1.把好课题成员关。在幼儿园中选择有先进幼儿教育理念的教师,通过和她们沟通并采取自愿参与的方式,确定了幼儿园的品德课题的实验成员。
2.详实课题准备关。为教师购置大量课题实施所需的教材、光盘、录像带等。组织教研员、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组成小组进行先期研究,就大家在幼儿品德教育中的内容、范围、形式等方面存在的困惑,坐下来研究方法,商讨内容,明确范围,一致达成了共识。
三、在摸索中求稳,在实践中创新
品德教育的研究中,要真正实现“以人为本”,把幼儿与老师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给教师、幼儿一个非常自由、自主的空间,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做学习的主人。
在具体的教育方法上:1.教学目标要内化为孩子内心的行为准则,不能把道德知识的学习简等同于道德行为的习得,首先要激发幼儿的道德情感。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为依托,以幼儿在活动中遭遇的、体验的社会性和道德性问题为切入点,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出发,让幼儿在自发自觉的行为中逐步将遵守道德的感受进行体验,从而逐渐将道德的要求内化为幼儿个体的自主行为和活动。其次,要促进“知”向“行”的转化。比如讲完孔融让梨的故事后,教师对幼儿的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字上,而要从中挖掘“爱”“关心”“尊重”等情感资源,并通过幼儿在生活中的实践,如回家后给爸爸妈妈做点事情,准备一些自己最喜欢吃的东西给爸爸妈妈,从中观察和体会爸爸妈妈的反应和心情。2. 教师对幼儿的品德评价要综合考察,不仅听其说,观其行,更要入其心。教师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倾听他们的真实想法,就能针对性地进行良好的道德教育。总之,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幼儿德育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只要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幼儿时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只要我们坚持从点点滴滴,时时刻刻入手抓好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幼儿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把幼儿德育真正做到实处。我相信,我们就一定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那么,我们将开创出一个完整、开放、高效的幼儿园德育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文新 《儿童社会性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张树俊 《思想品德教育与幼儿的心理发展》 J].早期教育(教师版)1990年04期.
[3]陈小波 《浅谈幼儿思想品德教育》[J]南方论刊 2006年S1期.
论文作者:朱晓红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幼儿论文; 品德论文; 教师论文; 幼儿园论文; 课题论文; 道德论文; 注重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