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均 叙州区双龙镇水潭村小学校 644614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09-260-01
养成教育在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是教育中最真实的基础。其中一部分也是教育质量指标。因此,只有加强教育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和行为习惯,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在农村小学德育工作中,由于学生分布较广、父母对子女教育方法不当、对子女教育重视不够、监护人监督不力、社会环境等因素,给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文明礼仪习惯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抓好村里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我将结合我班的情况谈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关键时期,严格要求
抓住发展学生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成绩。由于大多数农村学生的父母外出工作,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留守儿童。大多数监护人是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他们只关心孩子温饱,忽视了孩子们的基本道德和行为习惯。为了应对这种现象,我将每个学期的第一周定为养成教育周。第一堂课养成教育课程,重点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健康习惯、饮食习惯和安全习惯。做好各项要求,通过学生活动开展养成教育培训,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使学生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守则》,不断规范言行。通过专题讲座、文化墙、走廊文化、黑板报等,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加强安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文化传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道德教育融为一体。以适当和及时的方式进行教育。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使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行为习惯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在这个学期开始时,通过吃零食的危害,学生们知道吃零食的危害包括:零食不能满足人类生长发育的需要; 零食的副作用会慢慢侵入体内,引起慢性中毒; 塑料包装可以渗透重金属,严重影响人体大脑的发育。 彩色印刷油墨中的铅会导致铅中毒; 专题讲座结束后,全班主动告别零食,不吃垃圾食品。 到目前为止,班上没有吃零食的现象。
二、养成教育,做好学生行为训练工作
养成教育,搞好学生行为训练,让学生养成习惯,但是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首先,我们必须坚持不懈,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一个好习惯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完成。必须坚持不懈,不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每期开学初,我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要求,包括纪律要求、卫生要求、红领巾的佩戴等都做出严格要求并且长期督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经过长期坚持,学生的给方面的行为习惯都比较规范了。又如我上语文、英语的第一课都是上该可得学科要求:课前预习要求,课后复习要求,学习用品摆放要求,作业本封面填写要求,作业的格式和书写要求,坐姿要求,回答问题要求等都做了要求,我上课时只要发现学生在下面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交头接耳、坐姿不端正等不规范的行为,我会立刻停下来,用眼神告诉学生,学生就会马上把精力集中起来,规范自己的课堂行为,专心的听讲、认真回答问题,积极的讨论问题,认真的做笔记,经过长期的训练和督促,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明显好转,成绩也有明显的进步。其次,训练必须同时具有“严格”和“爱”,只要坚持严和爱就可以获得成功。例如:我班有一名特别恼火的问题学生王琳,他很聪明,却总是不爱卫生,有时衣服一个星期都没换,经常不洗脸,而且总是偷同学的东西,屡教不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他没换衣服我总是提醒他已经几天没换衣服了,教育他记得明天把衣服换了来上课,发现他没洗脸就带他去洗了脸再进教室上课,发现他偷同学的东西,找他在办公室和他谈心,给他讲"小时候偷针,长大偷金"的道理,耐心的教育他,给他说他想要什么或没有什么,只管给老师说,老师一定给你买。一年多来,坚持对他耐心教育和引导,坚持对他关爱和关心,他逐渐改掉了不讲卫生和偷东西的毛病。
三、养成教育应以实例为指导,从点点滴滴做起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们非常尊重他们的老师和班主任。 教师的言行经常成为学生模仿的标准, 因此,教师的言行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规范自己言行。
1语言引导
在与学生、家长和其他人的交流中,教师应特别注意语言指导的作用,要求教师在任何场合都要使用文明的语言,不说脏话,注意语言的吸引力和亲和力,以及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例如,老师在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请问,请坐,打扰”等文明用语时,你必须发自内心的,必须是真诚的,你不能流于表面。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教师注重语言的引导作用,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模仿教师的语调和表达方式。在与人交往中,他们会熟练地使用文明的语言。我记得有一次,我班上的一个学生没有笔,我听说后从讲台上借了一支笔给她。我还告诉他下次要记得带着它,做事不要丢三落四。过了一会儿,她完成了作业并把笔还给了我。他轻轻对我说:“谢谢你,李老师” 当我听到这个后心里暖暖的。
2行为示范
小学生的学习往往从模仿开始。人们常说学生有老师的影子。因此,老师的举手投足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当地上有纸的时候,我总是把它放在垃圾桶里。当教室桌子和凳子没有整齐摆放时,我把桌子和凳子整齐地放在一起。当讲桌不干净时,我把它清理干净......我做这些事情。不是做给让学生看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只有从生活中最微小的事和最接近的生活做起,学生才能感化。学生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渐渐地,孩子们试着向我学习并做到这一点。当教室里的劳动工具没有摆放整齐,总会有学生将它们安放整齐。 当地上有垃圾时,学生总是主动捡起垃圾。 当门窗没有关好时,总会有学生主动关好门窗……
四、养成教育应注重与家长的共同合作
学生的成长需要家长的合作,理解,信任和支持。在教育过程中,如果父母能够积极配合,学生的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要与家长合作,共同规范孩子的行为。通常,我总是利用家访,家长会议,电话和班级微信群组及时与家长沟通。除了了解学生的作业和在家里的表现外,我还定期通报班里表现好的同学和表现差的同学,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让家长与班主任合作,更好地规范孩子的言行。每当学生有任何特殊情况时,我会及时打电话给他们父母取得联系。例如:开学初,我发现我班的邓代金经常在周末进网吧上网打游戏,而且有时通宵不归家,他爷爷奶奶又管不住他,有时还骗他爷爷奶奶的钱。撒谎说学校要买什么资料。于是,我找他本人到办公室,对他进行耐心的教育,给他讲了上网对身心的危害,结合具体的案例教育他,同时及时打电话与他外地打工的父母进行联系,说明情况,让他们抽一个家长回来管孩子,经过联系沟通以后,他母亲回来后在家严格监督,配合老师共同教育孩子。在他母亲和老师的管教下,他有了明显的进步,基本上不再去网吧上网了,也没在撒谎骗家里的钱了,回家作业也能按时完成,学习也有进步了。
总之,为了促进养成教育,我们应该从头抓起,抓学生的点滴,把握好关键时期。 从细节做起,搞好学生行为训练,重视与家长的合作,训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行为规范。
论文作者:李元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9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学生论文; 家长论文; 行为习惯论文; 习惯论文; 语言论文; 老师论文; 教师论文; 《中国教师》2019年9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