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方向、历史责任与精神追求——论讲政治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讲政治论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文,方向论文,政治论文,精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灵魂,而讲政治则贯穿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讲政治既是精神文明建设题中应有之义,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指针和重要保证。在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认真研究和把握好讲政治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一、讲政治关系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
讲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我国在现阶段要坚持的政治方向是社会主义方向,我们的政治立场就是维护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我们的政治观点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如同我们所要建设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样,精神文明建设也必须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方向。因为“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不肯定这一点,就是忘记了马克思主义的最起码的常识”。[1]我们既要搞好不同社会制度下形成的共同的或近似的那些精神文明的建设,更要高度重视并着重加强体现着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精神文明的建设。我们认为,体现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没有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成熟的民族。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特别是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西方国家做法的本质的区别,是中国特色之所在。近年来,作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理论基础的马列主义在部分人心目中,特别是在缺乏生活经验的年轻人心目中有所淡薄。这就要通过讲政治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世纪之交,自觉地明确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似乎具有更重大的意义。且不说原苏联放弃了社会主义方向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就连美国前总统卡特的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在1993年出版的《失去控制:二十一世纪前夕的全球性混乱》一书中也承认,一个社会没有共同遵守的确定的原则是危险的。他认为,在世纪之交,世界也陷入了“全面的精神危机”。他在列举了包括“政治制度已不能沟通上下”、“精神空虚感日益弥漫”等当今美国面临的二十个问题之后,提醒人们“必须认真地认识到,……一个社会没有共同遵守的绝对确定的原则,相反却助长个人的自我满足,那么这个社会就有解体的危险。”[2]原美国政府的官员也是从讲政治角度来提出问题和认识问题的,但问题在于资产阶级政治永远不能根除“助长个人的自我满足”的倾向。这就从另一个侧面提醒和启示我们,从政治上把握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并以此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确定的原则,从而健康有序地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是多么地重要。因为“全部问题就在于(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也只能在于):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处理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也就不能解决它的生产任务。”[3]我们对此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西方敌对势力并没有忘记对我国施以“西化”、“分化”,因此,邓小平所告诫我们的不要“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的问题,就更应该为我们所高度警觉和重视。
2.注重政治教育。注重政治教育,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统治阶级的思想就是统治的思想,政治思想从来是由国家灌输,要人接受的。我们这里讲的政治教育,主要应该是有关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等,核心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这是团结全国人民和保持社会稳定、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政治基础,是衡量人们言论行动是非的政治标准。就是西方国家也并非只有道德文化教育而不关心政治教育,更不是不讲政治,差别仅在于国家社会制度不同,政治教育的目的、内容、方式和手段有所不同。西方鼓吹“非政治化”,本意在“非”社会主义政治化,本身就是搞资产阶级政治。所谓疏离和淡化政治教育的认识和做法是不可取的。自然,我们所说的政治教育应该是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具有实效性;要科学而艺术地开展政治教育,使人们乐于接受;政治教育也要从娃娃抓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常抓不懈。
二、讲政治关系到党的领导干部自觉地负起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责任
讲政治是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如前所述,讲政治中的政治立场,就是站在全面遵循并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立场上。党的基本路线规定我们党在一个历史阶段的总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所依靠的社会力量和应遵循的基本途径。因此,基本路线是我们党在一个历史阶段或历史时期内最大的政治。从特定的意义上说,讲政治就是讲党的基本路线。现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从政治的高度,也就是从党的基本路线的高度认识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角度去处理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历史大转折的条件下进行的,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确实存在着“一手软”的情况。诸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失衡;经济建设与政治思想工作失衡;物质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失衡,等等。文明建设(包括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整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然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甚至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来换取经济一时的发展。精神不振,道德水准不高,文化滞后,人的素质得不到提高,不仅会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而且最终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邓小平曾就此严肃而尖锐地指出:“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4]而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精神道德大厦如果毁了,要想把它重新恢复建设起来,是比建立起富裕的物质大厦远为困难得多的。在这个意义上,毛泽东讲过的“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尤其是这样”,[5]在今天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指导意义。就是说,我们党的领导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政治敏感性,我们搞现代化建设,中心任务是发展经济,但必须有政治保证,把握政治方向,提高政治辨别力,如同邓小平1986年在天津视察时所说:“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6]
党的领导干部讲政治,就要以身作则,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真正起到榜样的作用。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现阶段,党的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又是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近几年,在我们党的干部特别是高、中级领导干部中,有些人不那么清醒,又不注意学习马列和改造世界观,以至于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为上出现了这样或那样一些问题。正是针对这种情况,江泽民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反复强调了领导干部要讲政治。党的领导干部讲政治,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就是要率先垂范。党的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面貌和水平是一面镜子,人民群众往往透过这面镜子来审视社会制度的优劣。“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的领导干部尤应把自己视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集中地体现人民的意志、愿望和要求,以其不可替代的人格力量,为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自觉地负起应尽的历史责任。
为达到上述目的,邓小平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他说:“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7]“惩治腐败,至少抓一二十件大案,透明度要高,处理不能迟,……对我们来说,要整好我们的党,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的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8]“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末,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9]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原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原苏共早在勃列日涅夫后期就已面临严重的危机,党严重脱离群众,党的领导机关和上层干部队伍中的特殊化和腐败现象已发展到惊人的地步,引起了人民广泛而强烈的不满,失去了党作为政治核心的领导地位和作用,不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无从谈起,社会主义制度也必然崩溃和垮台。我们党的领导干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树立起崇高的使命感,在改革开放中以自身的实践和政绩赢得广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尊重和信任,带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保证中国沿着社会主义的航向驶向21世纪。
三、讲政治关系到激励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自觉追求
我们讲政治,是讲人民群众的政治,是最大限度地代表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毛泽东曾正确地指出,“政治是指阶级的政治,群众的政治,不是所谓少数政治家的政治”,“不是少数个人的行为”,“只有经过政治,阶级和群众的需要才能集中地表现出来。”[10]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它的初级阶段,面临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艰巨历史任务。讲政治是我们党的优势,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讲政治,就是在广大社会成员中落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目标和根本任务,通过发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激励广大社会成员自觉追求精神文明。
早在1982年,邓小平就认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以培育“四有”新人作为总目标和根本任务。他说:“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是使我们的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讲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民。”[11]培育“四有”新人的实质是实现人的素质的现代化,这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更是广大社会成员认识并通过实践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保证。但在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邓小平又认为,整个80年代,我们对人民的教育不够。今天看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在广大社会成员中讲政治不够,致使中华民族在取得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西方国家中某些腐朽的文化思想在我国人民中产生了负效应,诸如社会理想淡漠、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泛滥,且有蔓延之势。更值得我们借鉴和警惕的是,前苏联由于在所谓的改革中不但没有从政治上提出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和要求,而且用自己的双手在抛弃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支柱——马克思列宁主义之后,又抛弃了凝聚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旗帜,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是道德沦丧、罪犯横行。俄罗斯著名社会学家、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瓦莲秀娜·费多托娃在她于1994年5月刊登在法国《解放报》上的《俄罗斯与西方死胡同》一文中承认:“人们正在创造仇恨富人和普遍愤怒的一切条件。集体农庄的邻居们放火烧新个体庄员的房屋和收获物。在这个乞丐国度里,只要你积蓄一小笔钱,就会遭到抢劫”,又说:“人民对治安越来越感到失望。卡涅夫斯基的纪录片反映了10至12岁儿童的思想状况:男孩子们说要当强盗和诈骗者,女孩子们说要当妓女。这就是改造人民尝试的初步结果!”[12]这样的结果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而且必须通过我们的努力来避免这样的结果。
要扫除弥漫于我们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精神瘟疫,从讲政治的要求来说,就是党和政府必须把培养“四有”新人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措施来加以规划和实施,真正使争做“四有”新人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精神追求。造就一代又一代的“四有”新人也是我们重构当代中国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而民族精神又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对于大多数中华民族成员具有强烈而积极的精神激励功能,而且,正是通过激发个体社会成员为完成民族历史任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推动民族事业的全面进步。所以,邓小平于1985年指出:“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13]“四有”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新人的基本素质。在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的根本保证。邓小平分析说:“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14]“有道德”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造就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也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因素。“有文化”是“四有”的基础,如果没有文化,就难以确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与道德,也不能有效地从事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成为这样的“四有”新人,是为经济建设和整个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根本途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之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终要靠人来实现。我们说的人“是指认识到人民自己的利益并为之而奋斗的有坚定信念的人”。“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15]可以说,“四有”新人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自觉精神追求之日,也就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之时。
注释:
[1]《列宁选集》第4卷,第441页。
[2]转引自《读书》1996年第5期,第120页。
[3]《列宁选集》第4卷,第442页。
[4]《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54页。
[5]《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243页。
[6]《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66页。
[7]《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9页。
[8]《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13页。
[9]《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03页。
[10]《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823页。
[11]《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08页。
[12]转引自《新华文摘》1995年第10期,第10页。
[13]《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0页。
[14]《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1页。
[15]《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90页。
标签:政治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文选论文; 社会主义道德论文; 精神文明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邓小平论文; 经济论文; 讲政治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