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公路发展得也比较快速,这就意味着我国综合实力上确实有了增强,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只是一味追求速度,也要看到发展的质量。在国家的发展中要重视国家经济快速进步,是不是科学、健康的,是不是能够可持续进行发展的。在公路的发展中要注意到,公路建设越来越多的同时,质量是不是也越来越好。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公路建设比较快,但是公路问题也是非常得多,很多的路基问题严重影响到公路的正常使用,也损害了人们的利益。所以我们在解决公路的问题上,要做到在思想上重视,技术上合理,在设计、监理、施工等各个方面层层把关,才能建设出精品工程。
关键词:公路;路基;病害
1、路基施工工艺要求
1.1准确的施工测量是保证路基施工顺利进行和线形质量的关键,所以在路基施工前必须对导线点、水准点、纵横断面进行复测,并应符合规定的测量精度。施工时如有重要标志桩丢失,要及时恢复。
1.2在恢复定线后,放样标线,清除腐植土和青苗。清基进度要与路基础施工进度相适应,不可盲目求快。以免基底暴露时间过长,受水侵害,清除边坡草皮和清表土土方和挖界沟土方,要集中堆放,不得堆放在施工现场。
2、常见路基病害及成因
2.1路基沉陷
路基沉陷是指路基在垂直方向上产生较大的沉降,路基的不均匀下陷,将造成局部路段的基层破坏,进而使路面破损,如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断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坑槽、龟裂等,降低路面行驶质量,影响行车安全,甚至中断交通。 路基沉陷有两种情况:一是路基因填料选择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不足,在荷载和水温综合作用下,堤身可能向下沉陷。;二是由于路基下部天然地面承载能力不足,在路基自重的作用下引起沉陷即地基的沉陷,原路面为软弱土层,例如泥沼、流沙或垃圾堆积等,填筑时未经换土或压实不足造成承载力下降,发生侧面剪裂凸起,地基发生下沉,引起路堤下陷。
2.2边坡滑塌
路基边坡的滑塌是最常见的病害之一,根据边坡土质、破坏原因和规模不同可分为塌方和滑坡。塌方是由于土质边坡向下移动造成的。主要是由水损坏和施工不当引起的。滑坡使一部分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某一滑动面滑动。主要原因是由于不良地质条件造成的破环。岩(土)体的力学性质决定了边坡稳定性的丧失方式,如坚硬岩石边坡失稳以崩塌和结构面控制型失稳为主,而软弱岩石则以应力控制型失稳为主。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能越好,边坡稳定性越高。边坡太陡、选用不正确的倾斜层次填筑、土太湿、坡脚被水冲刷淘空。
2.3路基变形
深挖、高填、半填半挖或立交桥互通匝道填方,往往会在通车一段时间后下沉。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施工因素,如压实控制不好、分层过厚、施工措施不当以及含水量等等;另一方面在于材料因素,如最大干容重及最佳含水量有误、材料压缩系数过大、采用高塑性指数的粘性土等。出现此问题,会使路面变形、开裂或下陷;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型超载、超限车辆增多,公路的设计承载能力不能满足其要求,导致路基变形。
3、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防治对策
3.1 路基变形、下沉防范策略
路基变形、下沉对整个公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影响是非常大的。要有效防止路基变形和下沉的发生,在路基施工的时候就需要特别注意:第一,在使用的时候应该重视开挖回填工作。对于路基基地不密实的情况,应该使用大型的压路机碾压密实。在密实性不好的地方应该回填一些密实性较好的材料,分层摊铺,最后进行碾压工作,针对不同的地区,应该采用不同标准的碾压强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二,软土地基的处理,在软土地基处理中最常用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在软土地基中添加干石灰粉,将软土地基中多余的水分吸走。第二种是在软土地基填筑中使用质量比较轻的材料,像是粉煤灰等等。第三种是在软土地基施工之前,可以在软土地基上铺设一层土工布,土工布能起到很好的隔离作用,在土工布上进行施工。
在进行在填筑材料选择的过程中,务必要确保其质量符合我们施工的标准和要求,它和路堤的沉降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使用轻型填充材料不仅能够减少路基沉降问题,还能够对路基的压缩及变形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在填筑材料压密严实以后,其压缩模量也将提升,能够对反复荷载导致的累积性地基变形起到一定缓解作用。基于此,在选择台背材料的过程中除了要对填筑台背材料的施工方法进行充分的关注之外,还要关注应于建设以后的实际情况。
3.2 边坡下滑防范措施
防止边坡下滑的产生就是要在边坡部位做好防护性措施。第一,对于可能出现边坡下滑的地位可以采用抗滑桩、挡土墙、灌浆等方法,对边坡下滑进行防范。第二,可以采用柔性防护措施,在公路建设中可以在公路边坡采用植物性防护措施,在公路边坡种植植物,减少雨水等对边坡的冲刷,不仅能起到稳定边坡的作用,同时也能美化公路的周边环境。第三种是工程性防护措施,在一些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地方,可以通过人工建造防护墙、砌石防护栏等工程进行防护,有效防止公路边坡下滑,从而引发公路路基路面病害。
3.3 路面裂缝防范策略
公路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与温度有关,另一方面是与路基的稳定性有关。对于温度裂缝的防范,在施工中要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温度,选择合适的季节进行施工,要尽量促使内外温度能保持一致。另外,在施工之后要加强养护,对于施工完成的路面要铺设草席、塑料等物体,防止内外温差过大。对于由于路基引发的裂缝,应该在路基施工的时候对路基的稳定性等加强重视,只有路基稳定了,路面才不会开裂。
3.4 路面坑槽防范策略
公路路面坑槽产生对车辆的安全行驶影响比较大,坑槽产生之后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理,那么公路的整个结构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施工中要有效防范坑槽的产生需要注意以下四点:第一,在材料的使用中要选用质量较好的沥青混合料,各种细骨料、沥青等的配比要符合公路施工设计标准,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强度。第二,要重视公路施工中的碾压,在碾压的时候要做大全面的碾压,并且要掌握好碾压的力度,保证压实度。第三,在公路的后期养护中要对较小的病害及时处理,公路管理部门应该对路面定期养护,防止小病害演变成坑槽。第四,在公路使用中要禁止一些超公路荷载车辆的通行,防止他们对公路过度碾压,破坏路面。
3.5 加强路基强度的控制管理
压实度能反映出路基的强度,是提高公路路基稳定性最有效的技术措施,因此,必须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严格的控制检测。确保压实度指标到达规定数值。因为填土层的厚度会受到压实度的直接影响,所以,需要保持每次松铺的厚度不超过30cm,严格控制好路基填筑的施工技术,保证路基有足够大的强度。
4、结语
公路路基建设中对路基的病害要思想上重视,管理上到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要各尽其职,真正的做到设计理念上科学、技术上合理、施工措施上得力、建设中符合规范,这样才能减少公路路基的病害,确保公路路基的质量,保证优质公路工程的建设,确保公路建设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海潜.路基路面病害处治.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2]马华堂.公路工程病害分析与防治.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
[3]王红霞.公路路基与路面养护.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4]丁圣明.公路路基病害预防和治理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2).
论文作者:刘丹,陈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4
标签:路基论文; 公路论文; 路面论文; 病害论文; 材料论文; 中要论文; 密实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