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论文_陈克建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论文_陈克建

福建省福鼎市第四中学 355209 陈克建

摘 要:德国思想家康德曾说:“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是时常愈加反复地思索,它们就愈是给人的心灵灌注了时时翻新,有加无已的赞叹 和敬畏——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由于历史学科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价值,它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过程中起 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把握德育目标,发掘德育渗透的素材,创新教学方法,将德育灵活渗透到教学中。以下本人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实践,浅谈发掘不同素材渗透德育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德育渗透;方法

一、树立德育渗透意识,积累德育渗透素材

“教之道,德为先”。教师首先要树立德育先行意识,将德育目 标与学科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在备课时,应先注重对教材中德育素 材的把握;在准备教学活动时,要考虑设计与学生年龄特点、心理 特点等相适应的德育活动;在知识传授中,适时运用积累的素材, 通过生动的描述,使学生的精神和人格得以发酵,让学生自然而然 地在学习历史中接受德育教育。其实历史教科书本身就是一部德育 教材,其中的德育渗透素材比比皆是: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到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从戚继光的“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更有才华盖世的李清照留给我们那铿锵有力的诗句“生 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无数中华儿女的爱国精神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循循善诱,即能激发学生的 爱国之情。

二、结合时政消息,进行德育渗透

孟子说,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就是说,由于历史记 录尊重事实,不隐恶,不溢美,那么历史学的警醒、育人功能必然 彰显。因此教师必须把历史讲得更贴近于现实,与时俱进,做到历 史与现实、智育与德育的完美交融。那么如何实现二者的完美结合 呢?其实我们的身边每天都有这样的生成性资源:即适当运用时政消 息作为德育渗透的素材。

2014 年“香港占中事件”把香港的学生推到了风口浪尖,也将学 生为何参与政治事件的问题反思展现在国人面前。在讲授“‘一国两 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这课时,我首先播放了关于“香港占中 事件”的新闻,之后提问学生:你是如何理解“一国两制”的内涵?据此谈谈你对学生参与占中事件的看法?在学生的一番讨论后,我做了如下引导:“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不仅是邓小平同志的开创性壮举,它还包含了邓小平同志自身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 神和博大的胸怀。而“香港占中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育问题应该是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据媒体报道:香港教育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对历史教育的漠视,对中国大陆历史的不尊 重。因为港校教材的赞助商是日本商人,学校的投资者或创办人是英国人或美国人,他们的历史倾向肯定会与我们的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被那群唯恐天下不乱的政治推手影响和利用。所 以,教育不仅关系到国家的人才,也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统一认识和 国家的和谐文明。

这样教学设计不仅体现了新课标“用教材教”的理念,而且也 能够促使学生更加理性关心国家大事,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三、发掘乡土文化,开发校本教材适时渗透德育

历史德育要取得实效,还要不断寻求其新的契合点。乡土文化是 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因为乡土意识是爱国心之根基。通过搜寻乡土文化,在《福鼎县志》和《福鼎文史》等素材的基础上,我们开发 了校本教材《福鼎民俗》和《太姥传音》①。它不仅为学生的全面而主动的发展提供了课程保障,也为历史学科的德育渗透创设了新 的条件。

1、寻找必修与校本教材的结合点。如学习秦朝郡县制时,以福鼎置县的背景、建县沿革以及福鼎县名由来为切入点,这不仅让学生对郡县制有了具体的了解,更滋生了他们的爱乡之情。

2、通过节日追忆历史英烈。如在清明时节到来之际,结合校本 给学生上了一节“清明祭英烈——定海失守与总兵张朝发之死”,这 不仅让学生了解了鸦片战争中的两次定海之战,也使学生感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

3、探寻历史遗迹缅怀先辈。如在学习“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课中的“大禹和他的继承人”一子目时的,我发挥乡土历史教育功 能,由学生熟悉的萨公岭(它是由萨镇冰先生募款修建的,从太姥山 兴国寺抵一片瓦的一条石路。)引出“萨工堤”,并要求学生利用周 末时间做个“探古寻幽”:了解一下太姥山镇为什么叫“咸水莲花”, 并向家中老人们了解一下当地海堤的修建情况。通过课后的实地考察和访问,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也陶 冶了他们的道德情操。我想当他们再次漫步秦屿海堤时,感受到的 不仅是海风习习,更有先辈们为建设家园而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博采众家之长,弘扬传统文化以渗透德育

昨天我们曾传唱着“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今天社会却流传着:“虽然我们是中国人,但早已不是中国心”。由于长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我们的学生们逐渐淡忘了中华民族特有的 传统文化,而教师们那种单纯的说教已显得苍白无力。幸运的是有 一批中华文化的坚定守护者,仍在孜孜不倦地研究着传统文化,并给我们以启示。如在学习“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一课时,我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刘扬体老先生的《经典中的爱情》为 范,以爱情为主线,分别讲述了最让人动心的爱、最让人震撼的爱 、 最苦涩的爱、最忐忑的爱、最沉痛的爱、最富想象力的爱、最应受谴责的爱、最优美的爱所体现的不同文学作品,以反映古典文学的 不同时代特色。通过学习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古典文学的魅力,也让学生稚嫩的爱情观受到一次洗礼和教育。

德育是教育事业的一项漫长而伟大的工程。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善于将历史榜样的行为规范和学生现实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培养教育学生以史为鉴,习善成性。珍惜中华民族悠久、光辉的文明 史,蓄养爱乡爱国的诚挚情,积聚真、善、美的正能量,从而抒写“中国梦”的新篇章,

备注:①《太姥传音》本为原福鼎市文化馆周瑞光老先生的一 作品名称,我们加以引用作为校本教材秦屿文史的标题。

论文作者:陈克建

论文发表刊物:《高等教育》2016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8/8

标签:;  ;  ;  ;  ;  ;  ;  ;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论文_陈克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