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两个转变”中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个转变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企业论文,浅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实际有效的服务,已成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围绕推进“两个转变”,如何加强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这个主题,笔者引发两个方面的思考。
一、两个根本性转变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课题
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成败的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则是我国企业改革走向制度创新的大胆实践,也是企业新旧体制转换的一次重大变革,是实现“两个转变”的前提和条件。“两个转变”、现代企业制度的提出和实行,必然推动企业关系市场化、企业利益竞争化、企业行为自主化、企业控制间接化。这既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大课堂、大舞台,也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课题,而集中反映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难跟上。一个时期以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全党的共识,但实际发展很不平衡,具体又有两种表现:留恋思想政治工作“统帅一切”的地位、将其看成“灵丹妙药”的人,总喜欢用政治眼光审视一切,以为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人的思想搞乱了,一讲发挥政治优势就想把“左”的那套东西搬出来,对思想政治工作所处的“服从”、“服务”地位心理上不能接受;与此相反,相当一部分人心灵深处则信奉思想政治工作“无用论”,认为现在都搞市场经济了,一切都得按“经济规律”办事,只要把制度执行严了,“蛋糕”(工资、奖金等)切好了,任何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因而,“平时无人问,出了问题找政工”的“雨伞现象”,只打雷不下雨的“旱雷现象”,以及做做摆设的“甘草现象”,在一些企业里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不能当饭吃”、“先进不能当衣穿”、“奖状不能当钱花”的口头禅仍有市场,“无私奉献”这面思想政治工作的神圣旗帜被玷污得锈迹斑斑。如果不能从思想认识上真正摆正思想政治工作的位置,“加强”和“改进”都将成为一句空话。
二是旧的框子难打破。就国有企业而言,过去是典型的计划经济体制,整个经济活动和各种生产要素,主要由政府采用行政办法进行管理,通过指令性计划进行分配、调度和指挥,在企业管理中,束缚了干部职工的思想和手脚。这种影响反映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首先是传统积习较深,活动安排一刀切,行动要求齐步走,结果是统得过多过死,往往上面怎么说下面怎么干,缺少活力和创新意识:其次是形式主义的东西较多,表面热热闹闹,实际效果不佳。有的企业,“文山会海”有增无减,事无巨细都要开会研讨,各项活动时兴看“记录”,工作做不做,活动搞不搞,效果怎么样,一律以文字记录为凭。一个党支部书记,光是应付上级各种文字材料、报表和参加各种会议,接受各种检查,就要耗去大半精力,而真正符合职工渴求的思想政治工作却难以顾及,出现了“认认真真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和车间、班组问题成堆的不正常现象。要改变这种现状,不破除束缚人们手脚的旧框子,显然是不行的。
三是自身素质难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一方面,职工思想活跃了,市场观念、竞争观念、价值观念,效益观念在不断增强,同时热点,难点问题也在增多。有的职工受“一切向钱看”的影响,瞅着几个钱干活,钱多多干,钱少少干,没钱不干;有的应付本职工作,出勤不出力,热衷于第二职业;有的置组织纪律于不顾,擅离职守;个别骨干不珍惜企业的多年培养,为“实现个人的价值”向待遇高的地方跳槽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使不少从事具体工作的同志感到束手无策、无所适从。另一方面,由于诸多原因,不少思想政治工作者比较熟悉政治而不大懂得经济,缺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观念和知识,特别是对它的发展及其运行机制缺乏必要的理论和经验准备,使得“业务不懂行、说话不沾边、决策难插手”,围绕生产经营工作的“围绕”,仍游离于经营和生产工作之外,政工队伍自身素质的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和改进落后于“两个转变”的要求,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如果缺乏一支既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又懂生产经营管理的“复合型”政工干部队伍,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很难有所作为。
二、适应“两个转变”,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两个根本性转变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挑战,要求我们摒弃那些旧框框、旧套套、旧观念走“变革”、“搞活”与“创新”之路,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形势,探索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路子、新方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迎接挑战,走出困境,再上新台阶。
(一)转变观念,正本清源。理论上的模糊必然导致思想上的模糊、行动上的错位。要做好“两个转变”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者本身首先应该转变观念,在继承中创新,以创新求发展,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当前,我们不能赞成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一体化的观点,但也不认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同企业管理不相干;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围绕经济工作去做才有生命力,但又不能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时时处处都得给生产经营让道:“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针,但又不能陷进“感情至上”的误区;坚持疏导是完全正确的,但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用“堵”的办法;“寓教于乐”是职工喜闻乐见的好形式,但乐是手段,不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为了造就一支强干的政工队伍,添配人员、评聘政工职称是完全必要的,但不能走到人员越多越好、机构越搞越大、待遇越提越高的路上去;精减机构势在必行,书记、厂长一肩挑的格局可以试,但党政一体的路子又走不得。对这些问题做到“正本清源”,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方向明、道路清,大有作为。
(二)主动适应,求实创新。过去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多局限于职工队伍的思想建设上。实行“两个转变”后,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主要是科技、人才、质量、效率和效益的较量,最终还是劳动者综合素质的竞争。因此,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这种只注重职工思想单一型的建设显然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而应使其内容和方式由单一型转变到综合型,即着眼于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和企业整体素质,从优化和改善企业的心理环境、人际关系、文化氛围等各种方面开拓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领域。即使是职工队伍建设,也应从各个角度同时地、综合地进行。在坚持系统地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同时,突出本企业特点,用企业的价值观念教育职工,用企业的战略目标吸引职工,用企业精神激励职工,用企业教育训练提高职工,用企业生产文化温暖职工,用合理的组织方式安排调整职工,等等。唯有如此,才能培养造就出一支责任感强、素质优良、能打硬仗的“四有”职工队伍。
(三)虚功实做,注重情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意识形态领域的“软任务”,主要出精神产品,所以才把它看成是“虚功”。其实,这是相对于生产经营而言的。就思想政治工作自身而言,每天做的工作都是实实在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虚”和“实”是对立的统一体。在“两个转变”中,必须寻找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虚功实做的最佳切合点,而“情感管理”则是比较恰当的形式与途径,应该予以关注、重视和肯定。情感管理最早产生并运用于西方国家,是运用人的情感特点来协调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调动职工积极性,以取得良好的管理效益的一种现代管理方式。根据我国国有企业的现状,借鉴西方企业的经验,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情感管理方面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努力改善干群关系,严禁随意处罚、克扣职工的现象和干部任意侵占职工利益的一切行为;二是组织职工参与民主管理,企业的一切重大问题,不仅要让职工知道,而且要让职工讨论,让广大职工真正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将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好企业的精神真正落到实处;三是职工做出成绩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彰,使职工感受到自己的工作得到企业的承认和肯定,自己的工作已同企业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四是开展经常性的文学艺术、体育比赛等各种活动,通过活动,给职工创造一个蓬勃热烈的生活气氛,使职工感受到集体生活的乐趣,发展和培养职工的爱好,为职工创造发展自我的环境和条件。
(四)着眼长远,重在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是具体实在的工作,同时又是长期的工作,必须体现重在建设的原则,从根本上营造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良好氛围。当前,在“两个转变”中,思想政治工作应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舶来”的管理理论为我国企业所接受,是因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企业已成为市场主体,企业经营理念及企业产品形象、企业信誉等无形资产,在竞争、生存与发展中至关重要,随着时代的前进和人们要求的变化,商品中的精神含量和文化附加值必然不断加重,应当说,企业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提供了新的载体和手段,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地介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找到了新的结合点,拓宽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域,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目前企业文化建设应抓住以下主要内容:(1 )企业之“道”——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2)企业之“魂”——企业精神, 核心是价值观; (3)企业之“形”——企业对外的信誉、形象。而这些最终都要落实到企业之“本”——人的身上。因而要把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唱响社会主义主旋律突出出来,形成职工群体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努力防止重新削弱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另一方面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求实、改进和创新上,有效地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改革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