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是应用最多的施工材料,随着土木工程建筑的不断发展和混凝土技术的提高,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对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对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混凝土施工质量和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和重视。本文介绍了土木工程和混凝土的概述,分析了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影响因素,论述了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的需要和发展,土木工程建筑的治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土木工程建筑中,大面积广泛的使用混凝土材料已经成为土木工程建筑未来发展的趋势,混凝土的结构施工在土木工程建筑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提高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就要从混凝土的质量做起。然而,到目前为止,混凝土的施工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尤其以混凝土的裂缝为主,高层建筑物的底部、大型设备的底部和桥梁工程中普遍存在着裂缝。
一、土木工程和混凝土的概述
1.土木工程是指利用各种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以及施工、保养、维护的一种技术型活动。土木工程包括三个基本属性,分别是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由于土木工程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出现和发展的,不同时期的土木工程建筑体现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和科学技术等,因此,土木工程具有社会性。同时,由于土木工程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发展起来的,所以土木工程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2.所说的混凝土通常是指通过胶凝材料把收集好的材料胶结在一起的用于工程建设的一种复合型材料的统称,混凝土又简称为砼。混凝土的主要材料是砂石,将砂石和水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经过搅拌而成型的水泥质混凝土。混凝土广泛应用与土木工程建筑中,是现代土木工程最主要的材料之一。混凝土的原料丰富,同时,混凝土的生产工艺相对简单,其价格也较为低廉。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能等优点。
二、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影响因素
在土木工程建筑中,人员庞杂,工序繁琐,因此施工过程中也会产生众多的问题。而混凝土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问题,从而保证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下面对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配制方法不合格。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纷繁复杂的原因,使得材料的进场检查并不严格遵照规则进行,原材料的不合格为后期混凝土的制作埋下安全隐患,导致混凝土强度不够,影响后期建筑质量。支撑系统的搭建不牢靠。施工人员存在经验主义,在搭建支撑系统时过多的依赖经验进行评判,而忽略了专项施工方案。这种不敬业,甚至违规的行为,使得支撑系统的搭建出现问题,为后期施工安全带来很大的安全问题。
2.混凝土的建筑和养护工作落实不到位。在混凝土结构浇筑过程中,由于施工管理不到位,使得部分施工人员片面追求高速度,对混凝土的振捣不充分,或是不注重浇筑完成后的养护浇水,使得混凝土结构在终凝后的强度不过关,严重影响了建筑施工的进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1.混凝土的配制与搅拌
(1)混凝土的配制。对于土木工程建筑来说,混凝土的配制需要严格按照比例进行,将水泥、砂石及掺和料等混合一定比例的水进行搅拌。不同的建筑施工对混凝土的配制要求也存在不同,故而也会产生不同的配合比,而配合比必须基于多次试验来进行,从而保证用量的科学准确。同时,如果在配制过程中,砂石的含水量与实际要求的配合比之间存在一定的出入,依然需要测定相应的搅拌用量,保证在混凝土搅拌之前就达到最佳配合比。
(2)混凝土的搅拌。在搅拌过程中,投料量、投料时间、顺序等的不同都会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影响,必须秉承适量原则,保证混凝土在最短时间内搅拌成功。首先,要确定科学的搅拌制度,对用量、搅拌时间、投放顺序等都进行严格的规定。其次,规定搅拌最短时间。在搅拌过程中,砂浆的流失情况对于混凝土的质量会产生重要影响,应该严格控制砂浆的流失,并在投放过程中充分考虑配合比。最后,注意搅拌过程中的混凝土清洁,及时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卸载干净,之后才进行继续的搅拌,从而保证混凝土质地的均匀与强度。
2.控制温度应力。对于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常出现的裂缝问题来说,温度应力是关键。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时刻保持对温度应力的控制,保证浇注温度和内部温度的适当性。首先,重视对混凝土浇筑温度的控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对混凝土进行降温。在浇筑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选择低温天气,以更好的进行浇筑,应该尽可能的回避高温作业。其次,如果在高温天气角度,就必须采取冷却手段对混凝土进行及时冷却。同时,也应该对原材料进行相应的降温处理。最后,构造之前混凝土的强制性降温。在一定条件下,应该在混凝土内部设置一定的水管,从而通过水管中的冷水对混凝土内部降温,从根本上保证混凝土温度的适宜性。通过有效控制温度应力,保证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和内部温度都能够处于科学的范围内,减少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几率。
3.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首先,要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其根本就在于改变原材料的属性,促进原材料之间的高度融合。第一,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增加增强材料,如金属材料等,提升混凝土的抗压性和抗裂性。第二,科学制定混凝土材料的比例。在进行正式的配制之前,应该进行多次试验,从而保证混凝土的配比能够满足建筑所需。第三,在搅拌过程中,应该严格管理,按照标准化程序进行,保证搅拌工作的科学合理性。其次,掺杂降低混凝土收缩程度的添加剂。在使用添加剂的过程中,应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并在对多次膨胀率试验的结果进行科学分析之后进行添加。同时,对于添加剂的选择应该始终以增加混凝土抗裂性为主要标准。最后,使用配筋。在选择配筋时应该注意选择直径或间距较小的。这主要是由于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本身并不存在配筋,因而整体来看其间也存在一些薄弱部分,这些部分对于建筑的质量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在这些部分使用一些温度筋,从而巩固这一部分的质量,从而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提升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
4.混凝土养护技术。养护阶段,混凝土抗拉强度水平的提升和自约束应力的降低,需要通过混凝土内外温差的控制、降温速度的减缓等,方可在受到较大外约束应力时,具备足够的抗裂能力。在混凝土表面压平后即可进行,期间用于养护监理参考的降温养护及周转材料,主要有草袋、塑料布、钢管、圆钢、钢筋、胶合板、塑料水管等。养护时,一方是检查保温层拆除时间点控制情况,要求养护人员在混凝土强度达标后,并且混凝土内外温差降低到 20℃以内才能进行,如果大于 20℃,需要在拆模模板后,以覆盖的方式缓慢降温,避免降温速度太快而诱发收缩裂缝;另一方面是混凝土终凝之后,检查养生液在剪力墙和框架柱混凝土表面的涂抹情况,而楼板混凝土则要求洒水养护,在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 1.2MPa 后,才允许施工单位在混凝土上面安装模板,正常养护工作的持续时间至少为 7 天。
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业也迎来其发展得瓶颈期,寻求技术突破成为其获得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混凝土作为土木工程建筑中的重要材料,其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建筑的质量息息相关,必须制定严格的工艺标准和施工规则,加强施工管理,同时还应该做到与时俱进,时刻保持技术创新,促进建筑施工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祖华.浅谈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及特点[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4,(6):101.
[2]李伙胜.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7(2):65-65.
[3]刘 俊.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房地产导刊,2014,13(31):48-48.
论文作者:陈永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5
标签:混凝土论文; 土木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过程中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材料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