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展初探_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展初探_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的超前性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超前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超前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和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它主要包括了宏观思想政治教育超前和微观思想政治教育超前两层涵义,是较长时期或总体上的教育超前与较短时期内或具体问题上的教育超前的辩证统一。进行超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迫切的必要性,培养“四有”新人、推进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进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需要进行超前性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超前性也具有可能性,这是由其主体、客体及教育活动本身的客观规定性决定的。要搞好思想政治教育超前性工作,关键在于教育者。对教育者而言,增强职业敏感、加强调查研究、遵循时效规律三者缺一不可。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超前性 规定性 教育者

我党一贯有进行超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这也是我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取得成功的法宝之一。在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形势下,着眼长远、立足超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培养新人、指导实践、揭示规律、预见趋势、预测问题、防止矛盾激化等方面超前性的先导作用,对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进和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正确地认识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超前性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一、思想政治教育超前性的涵义

超前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同时也是它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超前性”,顾名思义,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等“超越”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现时状况之“前”,走在了人们思想发展变化的前面。它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基本涵义,即宏观的思想政治教育超前和微观的思想政治教育超前。“超前性”是这二者的辩证统一。

(一)宏观的思想政治教育超前

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较长时期内总体上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超前。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种差距教育,它在总体上总是有着一定的规划和一定的长远教育目标。目标体现了“应该怎样”,而不是“已经怎样”,表现为一种期望值,人们与这个目标往往有着较大的差距。通过种种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来促使人们具备超越于现有的思想觉悟水平的先进思想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是宏观的思想政治教育超前。它是一种“塑造性”的超前教育,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塑造育人”的类似于导演或教练的功能。

从本质和整体上讲,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宏观的超前教育,教育目标、教育内容都是超前的。其总体目标在于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的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教育内容包括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无产阶级政治观教育、共产主义人生观教育、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观教育、社会主义法制观教育,等等。这些教育是立足于现实,而又超越于现实、面向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这种有着总体和长远规划的思想政治教育紧紧地围绕着我党的最终目标,是最宏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的思想政治教育超前为我们进行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在“超前性”中居于主导的地位。

(二)微观的思想政治教育超前

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较短时期内或在具体问题处理上教育活动的超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预测教育对象思想变化的趋势或事态可能发展的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防范于未然的工作,就是微观的思想政治教育超前。这种超前的教育工作,主要目的在于把各种不良的思想倾向清除在发生之前,预防错误思想的出现和错误行为的发生,是一种“防范性”的超前教育。

长期以来,人们在从事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往往只注重错误思想发生之中的纠正教育或发生之后的反思教育,扮演了一个“消防队”、“灭火队”的角色,忽略了事前的防范,因而不能把工作做到前面,变被动为主动。消极地堵塞问题或鲁莽地“纠正”偏差都可能导致矛盾激化、问题成堆。因此,微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超前十分必要,它是宏观思想政治教育超前在具体问题上的体现,是宏观思想政治教育超前得以实现的保证。

综上所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超前性,必须全面理解其涵义,注意宏观超前与微观超前的统一,即把总体上的超前教育与具体问题上的超前教育结合起来,从长远着眼,从具体着手,从宏观考虑,从微观做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超前性的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它必须具有超

前性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包含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是思想文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它也是整个战略全局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要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另几项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为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指明方向,更为它们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服从并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正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一战略性的地位和作用,迫切要求我们提高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有效性,把工作做到前头,进行超前性的工作,更好地发挥它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发展和培养一代社会主义新人所具有的社会职能。

(一)进行超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需要

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必要条件。我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实现,最终取决于能否造就大批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的,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我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根本的目标。首先,“四有”目标本身就是一个宏观上的超前目标,同时也是一个较难达到的“高标准”,必然要求将我党的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定位于“超前”上,通观全局、着眼未来,把“四有”目标的未来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找到人们思想的差距,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教育和激励教育;其次,教育目标的超前必然要求教育内容的超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高于人们现有思想觉悟的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塑造人,引导人们朝“四有”前进,达到树立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增强法制纪律观念,训练科学思维方式,提高智力素质的目的;最后,要用超前性的内容来达到超前性的目标,又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的超前,即必须根据规划,按照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及人才的成才规律,以循序渐进、环环紧扣的步骤,进行大量艰苦细致、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工作,来引导和影响教育对象一步步朝“四有”的目标靠拢,最终达到目的。总之,培养“四有”新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超前。

(二)进行超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改革开放是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方针、总政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从和服务于它就体现在为其扫清思想障碍、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保证其顺利发展上。改革开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成型的样本可以模仿。在摸索前进、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出现,又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和震动。在这种情况下,敏锐地洞察人们思想变化的苗头,迅速作出反应,积极主动地进行超前性的探索,预测人们思想可能出现的变化,见微知著、防患未然、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更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超前性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对人们思想产生的震动和影响可想而知。在这种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解放思想、剔除旧习、树立新观念、批判错误思想的繁重任务;同时,人们思想变化更快、更激烈,思想问题也更多更复杂了,实践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提出了严峻挑战。如果仅仅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反应式阶段,就会使各种错误思想不断袭来,侵蚀人们的心灵,支配人们的行为,甚至积习成性,再行教育,无从下手,事倍功半,处处被动,形成防不胜防的恶性循环趋势。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加强超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宏观超前”,研究和面向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的新形势,逐渐培养起人们与之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又“微观超前”,教育人们提防错误思想的侵袭和不良行为的习染,防微杜渐,尽可能把各种不良思想念头和行为克服在萌芽状态,不断增强对错误思想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三)进行超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用的需要

首先,实施超前教育,变被动应付为主动预防,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预见性。毛泽东同志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所谓“预”就是要进行超前的防范和教育,进行事先的分析和研究,做好规划,有准备地进行工作,以避免被动,赢得主动。进行超前性的工作,及时抓住教育对象思想和行动的苗头,就能够准确地获取思想信息,预测思想动向,把握思想规律,进而总揽全局。这样,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不再是穷于应付,而是有备而来,能够有效防止矛盾激化,不断为教育的后继阶段提供参照和扫除思想障碍,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过程打下良好基础。

其次,实施超前教育,变滞后批评处理为超前正面教育,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性。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批评和惩处是必要的,其作用勿庸置疑。但是,如果滞后批评惩处多,超前正面教育少,思想政治教育就会缺乏正面引导作用和激励鼓舞作用,陷入被动甚至混乱。为了避免这种状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必须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注重超前预防教育,努力避免或减少思想问题的发生,尽可能引导人们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正面教育正面引导本身就是一种打基础的超前教育,它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动性,以主体对客体提前“打招呼”式的灌输和疏导为特征,是治本的教育。这种超前性的正面教育,避免了滞后批评所伴随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容易为人接受,更能鼓舞人、教育人,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再次,实施超前教育,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发展,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我们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个目的的达到,不会自发形成。它不仅需要长期坚持超前防范教育,有效避免和抵制群体和个体可能发生的错误思想和错误行为,而且需要超前塑造教育,不断把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向高层次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才称得上是良性发展。相反,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进行时”、“过去时”,没有“将来时”,就事论事,缺乏超前,以至于这里“烟”未散,那里“火”又起,问题成堆,难以解决,势必造成恶性循环。要真正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发展,必须着力超前教育,把工作做到前头,增强教育的效果。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能具有超前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是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教育者)与教育客体(被教育者、教育对象)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否实现超前性,也就取决于其自身的特点,即教育主体、教育客体和教育过程的客观规定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联系性、可知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具有超前性的前提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是指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直接工作、作用的对象,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被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好坏,归根结底要体现于客体之中,通过客体表现出来。因此,客体的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目标、内容、形式和方式;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实现超前教育,客体的规定性是基本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心理科学的结论都告诉我们,客体(当然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具有联系性、可知性的特点,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做到超前工作的基本前提。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联系性的特点是指客体内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首先,教育客体与所处客观环境是密切联系的,人的思想形成、发展、波动和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环境因素,人们在不同时间、空间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思想,都可以从他们所从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体活动中,找到依据;其次,客体思想内部诸要素间具有联系,知、情、意、行四者相互作用,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也是互相影响的;再次,客体的思想发展在时间上也是前后关联、步步相承的,其发展、变化都有一个萌芽和形成的过程,知其前可推其后,惩其前亦可毖其后;最后,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角度来讲,客体的思想与教育主体也紧密联系,受到教育者的极大影响。这些普遍的联系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能够跨越一定的时间限度,把握与客体思想相联系的方方面面,根据客体所处环境的变化情况、思想外显的行为苗头等对客体的思想进行“举一反三”式的推测和判断,进而以超前性的工作连锁地影响对象的行为,达到超前教育的目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客体都是可以认识的。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同样具有可知性,人的思想活动能够为主体所认识、了解和把握。教育者通过观察、对话、判断和分析等实践或思想活动,不仅可以认识到客体思想现时的性质、状况,还可以认识其波动和变化的规律,认识未来,并把认识到的实际思想情况作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依据。客体的这种可知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尤其明显地表现为思想的可调控性。心理学认为,人的思想活动是可以调节和控制的。这种可调控性,表现为受外界因素调控和自我因素调控两个方面。前者是指受他人的调控和外界物质因素的调控,后者是指在自我意识指导下的调控。对于个体而言,外界的调控是通过自我的调控来实现的。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只要超前认识对象的思想先兆,进而影响人们的自我调控系统,使其朝预期的方向运动,就能取得极好的效果。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自主性、自为性是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具有超前性的基础

主体,是现实世界中起着主导和积极作用的物体(实际上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就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和由他们组成的机构的总称。它作为主客(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关系中居于主导和主动地位的因素,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操作者,理所当然地成为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和指导者。因此,能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超前,主体认识和行为能力的客观规定性是居于基础地位的。

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教育主体)的自我性是具体表现在能动性、自我创造性和对象化本质三个方面。也就是说,教育主体能够按照需要,进行有目的、有意义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并把自身以外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活动对象加以认识和改造。这就从根本上解释了主体为什么能够从事思想教育工作,教育他人、改造客体。更重要的是,人还具有自为性,其活动能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达到预期的目的。自为性以有目的的活动为特征,表现为一种在一定事先目的支配下自觉自愿地按照已认识的客体客观规律办事的行为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可以在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驱使下,充分理解和认识教育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根据认识结果去作用于客体,最终达到教育目的。支配这种活动的目的是前导性的要求,具有超前性的特征。因而,整个教育活动本身也应该能够做到超前。

自主性和自为性体现了人类认识能力的至上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类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人类的认识是一个向无限发展着的未知世界逐渐靠拢,逐渐深入的过程。认识的这种至上性又体现了认识的超前性,即人们不仅可以认识已知的过去和现在的事物,而且也可以预测和认识未知的将来的东西。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能认识人的过去、现在的思想状况,而且也能超前探索捕捉人们将来的思想发展趋势,并据此将认识转化为行动,开展超前性的教育工作。

(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性、渐进性是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具有超前性的决定因素

要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发挥教育主体的主导作用和教育客体的能动作用,需要实践活动这个中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有着内在本质联系的发展过程。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人的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规律来看,它实际上是一个主客体交互作用的过程。具体而言,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利益和道德要求,运用社会发展需求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按照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通过一定的教育形式、手段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实施系统的影响,使之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品德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操作过程,是教育活动本身。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目标是艰巨的,手段也是复杂的,因而必然具有过程性和渐进性特征。这就不仅从根本上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超前,而且直接体现了它的超前。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过程。恩格斯说:“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个过程,是以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过程为依据的。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过程十分复杂,是人在内外因素交互作用下知、情、意、行四要素不断发展反复、螺旋式上升的内在变化过程,具有明显的潜在性和内隐性。因而,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影响和作用于品德的形成过程,包含着一个客体“内化——外化”的过程。具体来讲,可以表述为:教育者将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规范灌输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在自身内外要素的影响下有选择地接受它,内化为自己的品德意识,从而支配或调节自己的行为,外化为行为习惯和个体品德。在这个过程中,受教育者头脑内部的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又往往会导致教育过程的反复和循环,更进一步增加其艰巨性和复杂性。由于人们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要经过长期的量变才会产生质变,通过教育传授某种思想也不可能一下子完成,需较长时间才会见效。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必须是循序渐进、环环紧扣的。企求短期内的一蹴而就或立竿见影,只会适得其反。唯物辩证法的过程论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世界,正确处理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关系。对昨天,要有历史的态度;对今天,要立足于现实;对明天,要有预见性。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树立发展的观点,充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过程性和渐进性特点,把人们的思想形成和发展当作一个过程,立足受教育者当前的思想状况,科学地预测未来的趋势,做好超前性的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性和渐进性体现在单个教育活动的具体步骤上,包括了选择目标与制定计划、选择内容与实施教育、评估总结三个环节。其中,前两个环节都直接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超前性。其一,选择目标是整个过程的前提,它不论是针对教育对象当前思想状况或者未来思想趋势而言,都必须体现未来的新要求,是超前的。其二,制定教育计划是对教育目的和任务的具体化,是对教育时间、内容和方法手段的超前部署,需要收集信息、调查研究、预测未来、作好应变,也是超前的。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是超前的,因为社会意识具有独立性,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并非亦步亦趋,在其动态发展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的不同步性,或者超前于社会存在,或者落后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超前性启示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超前教育内容,完全可以是超前于现实的先进思想。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可以是共产主义的先进思想。

四、做好超前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个关键

准确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超前性的意义,充分认识其必要性和可能性,为我们实施超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精神动力。我党具有对人们进行超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积累了一定经验。在党的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历程中,始终提倡共产主义思想,如三十年代的长征精神、四十年代的延安精神、六十年代的雷锋精神等,就其实质而言,都是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共产主义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要发扬“五种革命精神”,其根本目的,也是要通过超前教育,对人们灌输先进的共产主义思想,来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做好这项工作是一个十分艰巨和复杂的任务,需要我们将党的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定位于“超前”上,作好规划、立足长远;需要充分把握其可能性的方方面面,运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需要极大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努力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这其中,负有设计组织、操作实施、检查督促作用的教育者具有主导作用,超前性教育工作的效果好坏直接取决于他。因此,做好超前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一复杂系统工程的关键,就是抓好教育者。教育者要做好的关键工作是:

(一)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职业敏感

职业敏感,是对本职工作范围内所出现的事物或问题能迅速发现、深刻认识并正确把握其本质的能力。培养和提高职业敏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超前性教育,提高工作有效性,犹如雷达的天线一样十分重要。教育者的职业敏感,首先体现在思想政治上的敏感性,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态度鲜明,有较强的是非辨别能力,能注意发现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新思想、新观念。其次是反映在理论政策上的高水平,即能准确、生动、适时地宣传党的有关政策,有针对性、预见性地解决教育对象在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和疑虑。另外还表现在对工作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能热心于本职工作,时时注意研究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未来发展趋势。一个具有高度职业敏感的思想教育者,对教育对象思想或行为上的问题往往思维敏锐、反应迅速,能超前探索,处于主动。当问题尚处于萌芽阶段,就能及时发现、准确推测、见微知著、防范在先、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培养职业敏感,必须在实践中长期锻炼,作个“有心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时处处关心和注意教育对象思想外显的行为特征,多思、多想,不断钻研,探求规律。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学好方法论,坚持世界观的改造,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另外,还应该注意学习多方面知识,丰富头脑,开阔视野,以便触类旁通、科学超前。

(二)加强调查研究,提高预测准确性

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调查研究是以思想信息为调查对象,为了解群众和教育对象在一定时期内的思想动态、思想问题而进行的调研工作。它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了客观依据,是搞好超前性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条件。从宏观上说,这里的调查研究应包括收集思想材料——分析思想信息——预测思想走势三个步骤。思想、信息的复杂性和分散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获取它,必须通过艰苦、细致和耐心的调查工作,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深入教育对象的实际,做到“准”、“快”、“全”。掌握思想信息后,还要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改造制作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和处理,以找出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在调查和分析判断的基础上,还要对人们思想未来某些不确定的东西或未知的情况作出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设想或推论,以指导思想工作实践。由此可见,只有调查研究占有的材料丰富、准确了,才能使思想分析全面正确,才能提高预测的准确性。这就特别要求我们通过对人们过去和现在思想状况的大量调查研究,弄清人们在不同情况下的思想表现,找出其中规律性的东西,及时引导人们的思想沿着符合思想政治工作根本目标方向前进。

(三)遵循时效规律,做到工作适度超前

超前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越超前越好,也不是脱离人们现有的思想觉悟水平的盲目超前。它要求超前要注意分寸,把握好“度”,做到“适当超前”或“适度超前”。这里的“度”,就是要掌握“火候”,适时进时,其核心在于把握住人们思想问题发生中最容易解决的阶段,即遵循时机效益规律。因为思想问题同其它任何事物一样,其产生发展过程是矛盾的不断展开过程,对于矛盾的解决来说,客观上有一个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解决思想问题的各种有利条件都比较具备,解决起来也较为得心应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注意把握好超前教育的“度”,找准最佳时机进行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善于捕捉人们思想问题出现的萌芽时期。因为在这个阶段,思想问题刚刚萌芽,只存在于极少数人身上,不很稳定,思想情绪处于非激情状态,逆反心理比较弱。这样,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范围小,情感阻力小,易接受,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对后继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思想政治工作还要抓住事件转折、典型出现、热点始热等好的时机进行适时教育,以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益。

标签:;  ;  ;  ;  ;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展初探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