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学术思想及临床实践论文_杨琳 巍

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学术思想及临床实践论文_杨琳 巍

杨琳 吴巍 四川省第二中医院 成都 610031

吴巍,内科主任,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师承于省首届十大名中医吴康衡教授。全国名老中医“第五批师带徒”导师,四川省名中医,吴康衡名医工作室负责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学会肾脏专委会委员。具有独特中西医结合医疗及科研思维,创新的理、法、方、药理论体系及丰富的临床经验。老师推崇中西医结合治疗,冀希于优势互补。

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功不全的终极不良转归属当今世界性难题,中医治疗颇具优势和特色。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方面,老师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敏捷的思维,从肾脏解剖,生理、病理的特点出发,与中医三因、脏象和病机学说相结合,紧抓肾衰三大特点:一是肾脏的巨大潜力,二是肾衰缓慢持续发展,三是生物学的不可逆性。既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又融合了现代医学辨病的原则,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提高了临床疗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其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肾脏病发病主要与外邪和内伤有关。前者与六淫之气,传之与肾,导致肾脏受损有关。如《素问。水热穴论》“肾汉出逢于风…….传为胕肿,本之于肾,名日风水。”后者与七情、人体禀赋、劳倦、饮食等相关。此外,误治伤肾和久病及肾,也属内伤范畴。

老师认为慢性肾衰发病机理主要是肺、脾、肾三脏相干为病——上、中、下三焦壅塞,肺失宣化、脾失升降(失升清降浊),肾失开合(枢机不利),终及三脏衰败,三焦府气不通,秽浊之气蒸腾,内干制化,外碍固守,上扰清空,下阻开合。具有突出的四大病理特点:虚、瘀、湿、逆。临床证候表现为正虚邪实,寒热错杂,多脏同病等复杂情况。

2、辩证分期施治

(1)辨证特色

以阴阳、虚实、寒热、脏腑为纲。①阴阳辨证:慢性肾衰正虚一般以阴阳两虚,气阴两虚为主。老师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慢性肾衰属慢性肾炎、肾炎性肾病引起者,以脾肾气虚或脾肾阳虚多见;以慢性肾炎高血压型、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引起者,以肝肾阴虚及气阴两虚多见。但慢性肾衰病程持久缓慢,因此无论是气虚或阴虚,往往阳损及阴,阴损及阳,病情的转归与阴阳偏胜有关。②虚实辨证:老师依据慢性肾衰虚、瘀、湿、逆的病理特点,结合临床症候,辨证为正气亏损,瘀毒内阻;脾肾气虚,湿浊内阻;气阴两伤,邪热内炽;肝肾阴虚,风阻内动等。治疗惟正虚邪实的主次,正虚者施以补法,邪实者施以攻法。③脏腑辨证:肾病往往波及他脏,出现诸多危症、重症。肾病及肺,卫虚邪留;肾病及脾,湿浊上逆;肾病及肝,肝风妄动;肾病及心,痰瘀闭窍。

(2)施治规律

老师认为慢性肾衰是多种肾脏病发展的不良转归,既难于阻断,又难以逆转。临床表现及病机错综复杂。由于正虚有气、血、阴、阳不同,邪实有外邪、湿毒、瘀血、痰浊、动风之异。而正虚贯穿整个病程始终,邪实却瞬息万变,往往出现于各种正虚证型之中。因此,老师拟法随证多变,灵活解决了正虚邪实之间的矛盾。治疗总则为益肾为主,运脾为辅,利肺为佐,卑使三焦水道通调。处方时遵循方简量适,多则难泄的原则,以遴选经方、验方为主,加味经验用药。

常用方以地黄丸类方为基础加减,如七味都气丸,八仙长寿丸,左归饮(丸),右归饮(丸),济生肾气丸,滋肾汤,安肾饮,利肾丸等。慢性肾衰一旦进入失代偿期,痰、浊、瘀诸多病理产物参杂其中,使病症陷入恶性循环的局面,此时应审阴阳、察寒热、辨虚实,定脏腑,辨证精祥,处方精当。如脾肾阳虚,兼湿浊中阻者,治当温补脾肾,化湿降逆,方用真武汤加减;脾肾阳虚,兼腑气不通者,治当温阳导滞,扶正祛邪,方用温脾汤加减;脾肾衰败,兼溺毒内滞,治以行气导滞,泄浊解毒,方用木香槟榔丸加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分期施治

老师认为,除了提高生命质量,延缓发展以及延长致命性衰竭外,现代中医的使命应致力于“在不可逆性中求得可逆”,力求逆转肾衰颓势。多数慢性肾衰患者肾功能理化指标改善不大,但长期维持良好的生活状态。本病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最佳时期应在慢性肾衰代偿前期及代偿期,此时肺、脾、肾三脏尚能各司其职,抓住本病实质属脾肾阳虚,积极予以中医药补益脾肾,调和阴阳,可以收到阻断或延缓病程的功效,同时改善或消除临床症状,达到提高生命质量治疗目的。慢性肾衰进入终末期,单纯中医药辩证治疗,已难达到满意临床治疗效果。此时西医替代疗法,已成为不可少的治疗手段。此期的中药可针对慢性肾衰虚、瘀、湿、逆病理特点,予以辅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延长替代治疗间隔期及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

3、临床心得

老师综合几十年临床经验,归结出治疗慢性肾衰四十字心得:“先期重防,杜微防渐;临期重保,移曲抱薪;届期重延,亡羊补牢;终期重透,江舟塞漏;竭期重植,移山填海。”

(1)先期重防,杜微防渐:即在慢性肾衰代偿期肾单位受损前,重在预防,如慢性肾炎、间质性肾炎、肾炎性肾病、老年IgA肾病、肾小管酸中毒以及各种继发性肾病。治疗以活血化瘀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原则。药物当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加味。方可选用七味都气丸、八仙长寿丸、左归饮(丸)、右归饮(丸)、杞菊地黄丸、济生肾气丸、金匮肾气丸、滋肾汤,安肾饮,利肾丸……。加减:补肾填精、益气固表、健脾除湿、平肝潜阳、及化瘀解毒等。同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摒除如尿路感染(梗阻)、药物中毒、食物中毒、急重感染、脱水、高凝、高钙、大手术等诱因,严格控制高蛋白、高脂、高磷以及其他高尿酸饮食。提供合理饮食:低蛋白、低磷饮食,同时加用肾必氨基酸(EAA)或酮酸(KA)“降低血磷”。认为高蛋白及大量氨基酸静输可使肾滤过率增高,肾内压增高,促进肾小球硬化。

(2)临期重保,移曲抱薪:此期严禁有害(代谢产物高的)食物、药物摄取,积极避免继发感染、交叉感染、院内感染,谨慎选用抗生素;同时,为了防止肾小球的硬化,常常选用活血化瘀诸药,六味地黄丸类方亦可应用。

(3)届期重延,亡羊补牢:对于已经出现的肾功能不全,除了积极采取前面的有效措施以外,用方重点着眼于肺脾肾,在肺则积极防治外感;湿重者,则遵“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之训,遣方用药则以运脾化湿为先;而五脏之伤,穷必及肾,故治肾才是根本。不过,一切药物都要通过肾脏排泄,为了减轻肾脏负担,此期的用药,方要精,药要少,量要轻。

(4)终期重透,江舟塞漏:作为肾功能衰竭的终末期,往往出现三焦阻隔。现代医学主要以透析为主,中医则重在分消(消积)走泄(泄浊),提高生命质量。补肾之法已难以奏效。

(5)竭期重植,移山填海:作为肾衰肾移植之后,中医治疗重在补养,以调节免疫功能及减少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并防治其排斥现象,从而留人治病,延缓生命。

4、典型病案

何某某,女,47岁。发现血压升高6余年,血肌酐升高1余年。于2013年5月16日来我院就诊。患者6余年前妊娠时发现血压升高,最高达200/100mmHg,无头晕头痛,无四肢水肿,无尿频尿急,无肉眼血尿,肾功正常,产后血压持续升高,在当地医院给予降压(具体不详)治疗后,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左右。1余年前,患者感腰部酸痛,至华西医院就诊,查血肌酐升高约220umol/L,最高达300umol/L。于今日来门诊就诊,症见:头晕、腰酸乏力、夜尿多,面色少华,恶心欲呕,口粘口苦,胸脘痞闷,纳差腹胀,舌苔黄腻,脉弦滑而数。检查血压:165/92mmHg,肾功:Cr371.6μmol/L,Bun27.8mmol/L,UA575μmol/L。血常规:Hb85g/L,肝功正常。尿常规:蛋白(±),白细胞1-3个/高倍,红细胞1-2个/高倍。诊断上考虑为:1、高血压病3级 极高危。2、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基础治疗予依那普利、倍他乐克控制血压,促红细胞生成素、力蜚能纠正贫血。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湿热互结,治法:滋阴补肾,清热化湿,和胃止呕。方以天麻钩藤饮合黄连温胆汤加味(黄连10g、姜半夏15g、竹茹15g、陈皮15g、茯苓15g、焦大黄15g、柴胡15g、藿香15g、苏叶15g、豆蔻10g、泽泻10g、钩藤15g、枸杞20g、天麻15g、珍珠母15g)日一剂,水煎服,100mlTid。

7天后复诊,病情有好转,无头晕,无恶心欲呕,无口粘口苦,仍有轻微胸脘痞闷,腰酸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中医辨证为脾肾气虚,湿毒内蕴。治法:健脾补肾,除湿排毒。方以吴氏安肾饮加减(附子10g,白术15g,茯苓15g,白芍10g,生姜10g,泽泻15g,山茱萸20g,牡丹皮10g,厚朴10g,陈皮15g,酒大黄15g)。

14天后三诊,患者病情明显改善,偶有腰酸乏力,余症皆无。舌淡,苔薄白,脉沉细。仍以吴氏安肾饮加减(附子10g,肉桂5g,生熟地20g,白术15g,茯苓15g,泽泻10g,山茱萸30g,牡丹皮15g,淫羊藿15g,红花15g,酒大黄15g)。

1月后复查肾功:Cr181.7μmol/L,Bun9.4mmol/L,UA222.5μmol/L。2月后复查肾功:Cr154.4μmol/L,Bun8.1mmol/L,UA190.8μmol/L。血常规:Hb102g/L。肾功能明显改善。继续门诊随访。

按语

在慢性肾衰代偿期到尿毒症前期,老师以中医中药补益脏腑、化瘀解毒为基础,辨证论治为核心,配合西医对症治疗,不仅初见成效,而且屡现神效。有患者CR从800µmol/L左右一月内降至正常范围;也有通过20多年治疗,尿常规、生化达正常者;也有肾功能改善变化不大,而长期维持良好状态者。获得了消除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维持良好的营养和生活状态从而提高生命质量,延缓或阻止慢性肾衰病程进展的良好的临床效果。

论文作者:杨琳 巍

论文发表刊物:《名医》(学术版)2016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8

标签:;  ;  ;  ;  ;  ;  ;  ;  

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学术思想及临床实践论文_杨琳 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