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_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新时期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_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好几个论文,新时期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要求我们要加强与改进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并在改进中实现创新。我认为,要改进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对困扰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活动的突出的矛盾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处理好理性教育与非理性教育、大道理与小道理、指导思想一元化与社会观念多元化之间的关系。只有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深化了,才能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素质,实现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理性教育与非理性教育

过去对群众和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只重视理性教育的作用,忽视非理性教育的作用,以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只是思想观点的转变。应该承认,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出现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计划经济体制僵化,生产力水平低下,但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个人的职业和工作是稳定的,个人的发展与工作变迁都是在国家计划和可预测范围内进行的。那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几乎没有,人生与事业发展中的偶发事件和意外因素影响极小。所以,当时,在思想教育中非理性教育的作用不够明显。

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变化加快,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体制变革带来了个人权力和利益的调整与再分配,市场激烈竞争使企业下岗人员增加。昨天还是国家的先进企业,今天面临停产。过去一些被人向往的职业已经失去昔日的光彩。社会分配差距拉大。工作和人生中不安定问题日益突出。“运气”和“命运”问题使不少人感到困惑。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下,在主观还不完全适应客观的情况下,个人的心理、情感和意志因素对其支撑作用加大。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对群众和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只重视理性教育已经不够,必须同时重视非理性教育的作用,使人们适应新的环境。

理性认识是意识对实践反映的本质内容,非理性的东西归根到底还要受理性所支配。所以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中理性教育的地位是首要的。当前,在理性机制的运用中应注意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第一,引导群众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用邓小平的思想武装自己。用科学的眼光认识中国的改革与发展,正确对待眼前的矛盾与困难,逐步树立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第二,教育群众与青年树立科学的利益观、竞争观、自由观、民主观,用正确的观点和理性的眼光观察与思考改革中的现实;第三,要教育青年按理性的原则和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周围的一切,努力做到工作程序化、行为法制化、学习计划化、生活规律化。

非理性因素的教育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当前,青年面对的社会环境是:竞争日益激烈,人生中意外因素的作用增加,个人境况的短时间内的变化会很大,个人的心理素质、情感素质、意志素质等因素对其事业上的成功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对群众和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非理性素质的培养已刻不容缓,使他们具有健康的心理,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意志是当务之急。当前在对群众和青年非理性素质的培养中,应注意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第一,培养他们的心理承受力。逆境时不气馁、不消沉,顺境时不骄傲、不松懈,在改革的大潮和人生的航程中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第二,重视青年情感的培养。引导青年爱憎分明,追求真、善、美,憎恨假、恶、丑,学会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对人有同情心,对事业有责任感;第三,培养青年具有坚强的意志。要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经受得起暂时失败的打击。也要经得起物欲、金钱的考验。树雄心,立壮志,百折不挠地争取事业上的最后成功。

在新形势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该将理性与非理性很好地结合起来,努力建立一种理性与非理性相结合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在理性机制与非理性机制的结合中,首先,要用理性机制统帅非理性机制。在二者关系中,理性的作用是首要的、基本的。因为,思想是一个人的灵魂,意识是支配人行为的主要力量。人的心理、情感、意志最终也要受意识的影响。所以,我们始终要用理性统帅非理性,即用科学的观点统帅对群众和青年心理、情感、意志的培养。其次,要充分认识非理性教育的特殊作用。充分认识对群众和青年的健康心理、完善人格、丰富情感、坚强意志的培养教育,是理性教育的深化,反过来它又强化了理性教育的成果,起到了单纯理性教育起不到的作用。我们要培养的是面向21世纪的一代新人,他们不但要有科学的观念与意识,还要有较高的心理、情感与意志素质。这样的人才,靠理性与非理性相结合的机制才能培养出来。

总之,我们要在突出理性教育的前提下,努力使理性教育与非理性教育紧密结合。理性教育与非理性教育各有自己的功能,用理性教育代替非理性教育,使思想政治工作概念化,群众与广大青年不愿意接受;同时,用非理性教育代替理性教育,以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解决群众与青年的心理、意志、情感方面的问题,只在心理、意志、情感方面作文章、下功夫,忽视理性教育尤其是理想信念教育的作用,将使受教育者迷失政治方向,失去思想政治教育的战斗性,是我们当前尤其要注意防止的一种片面性。

大道理与小道理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大道理,是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从宏观的角度讲,它体现的是全局和整体的利益。大道理体现社会发展的规律与趋势的要求,代表了人们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工作的根本指南与行为导向。所谓小道理,是与大道理相比较而言,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范围内成立的道理。从时间上来看,它体现的是眼前的暂时的利益。从空间范围看,它反映的是局部领域,一定范围或某些人的利益与要求。

从理论上讲,大道理与小道理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大道理决定、制约着小道理。大道理揭示了小道理的合理内核,小道理只有在大道理的指导下才能有正确的方向。二者相比,大道理永远是第一位的,发生矛盾时,小道理必须服从大道理。另一方面,大道理也离不开小道理。没有小道理,也就没有大道理,小道理的存在是大道理成立的基础。小道理是大道理的具体表现与展开。小道理由于它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因此更能为人们所感受,群众往往是通过身边的小道理来接受更为一般、更为普遍的大道理的。大道理与小道理不能截然分开,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意将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

在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在处理大道理与小道理的关系时,经常会出现两种错误倾向,使大道理与小道理脱节,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

一是光讲大道理、无视小道理。有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讲道理,单纯从原则出发,照搬上级的精神,罗列枯燥的条文,不看实际对象和具体情况,无视群众的实际困难和合理要求,用生硬的大道理强行开展工作,结果造成基层广大群众的不满与抵触,给党的工作造成损失。

二是迁就小道理,放弃大道理。有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讲道理,迁就基层或某些群众的小道理,放弃了对大道理的宣传,坚持大道理理不直气不壮,向小道理屈服、投降,结果背离了党的方针、政策,使具体工作失去正确方向。

总之,上述两种错误方向,都是走了一个极端,没有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将大道理与小道理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如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将二者统一起来?

首先,要用大道理统揽小道理。大道理是真理性的认识,是经过实践检验过的,不可能被推翻,只能被实践丰富与发展的认识。大道理是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体现,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以,违背大道理的小道理是不能成立的。但是,大道理的理性威力,只有在与小道理的结合中,在对小道理的统揽中才能显示。脱离了小道理的大道理将失去真理的价值,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其次,用小道理阐发、展示大道理。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在于,它可以通过自己有效的工作,使大道理变成群众听得懂、易理解、愿接受的认识,并变成他们的自觉行动。为此,要抓住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把对大道理的宣传同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通过具体的小事、小道理,用通俗的语言细化、柔化大道理,让群众从小事、小道理中能看到大道理的闪光、领悟大道理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最后,大道理、小道理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大道理管方向,统领小道理,但解决具体问题用不上;小道理虽然有狭隘、局限性的不足,但它贴近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管用。我们既要保证大方向正确,始终前进在正确的轨道上,又要重视解决好具体问题,切实地推进我们工作与事业的发展。所以,大、小道理都不可缺少。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将大、小道理紧密结合,相互补充,配合运用,让群众满意,扎实地把工作做好。

大道理与小道理紧密结合,具体地说要坚持三条原则和找准三个结合点。

三条原则是:一是党性原则。宣传大道理不动摇,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二是求实原则。从实际出发,注意了解群众的困难与要求,不要轻视小道理,以大压小,允许小道理存在,实事求是;三是结合原则。使大道理与小道理相结合,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在寻求二者的内在结合上动脑筋,下功夫。

找准三个结合点:一是方针政策上的结合点。一项好的方针政策既能体现党与国家的宗旨,又能代表绝大多数群众的愿望与利益,在贯彻时,切忌照抄照搬,务必结合本单位实际,创造性地实施,把对上级负责与满足群众需要结合起来,使党的方针政策能迅速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二是利益上的结合点。大小道理往往与利益关系联在一起。这些利益关系主要体现在对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理解与认识上。引导群众正确、全面地认识这些关系,调节好各种利益矛盾,妥善地处理好利益关系,使群众感受到大道理的威力,可以产生很好的教育效果。三是感情上的结合点。情感交流是讲道理的基础。拉近与群众的感情距离,能增强群众的信任感。因此,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是宣传好大道理,正确对待小道理,并取得群众更多认同的重要条件。

指导思想一元化与社会观念多元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在所有制关系上存在着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在分配领域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这种社会存在反映到社会意识上,必然产生社会成员观念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们的观念趋于单一化,除社会主导观念外,基本上没有其他观念体系存在,非主流观念也没有众多信徒。人们社会观念由单一化到多元化是不可避免的,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观念多元化的存在固然不能看成是坏事,但要认识到不同性质的思想观念影响人们行为的方向与力度是不同的,有的甚至是相反的。例如:利己主义与集体主义,就是性质相反的两种观念体系。多元化观念在性质上有先进与非先进之分。在观念多元化的社会,如果没有一个先进的主导意识来统率,就将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社会行动不统一。

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只能有一个,不能有多个。这一指导思想必须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能够凝聚广大群众人心,体现社会发展进步要求的。它就是我们经常讲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是思想政治工作惟一的指导思想。这就是指导思想一元化,所谓弘扬主旋律就是突出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一元化的指导思想与多元化的观念,必然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摩擦、碰撞与对立。审改进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意解决好的一对矛盾。

首先,不能把指导思想一元化与社会观念多元化完全割裂开来。

应该看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也是当前多元化观念中的一种,并不是游离于多元化观念之外的理论形式。脱离观念多元化之外的一元化,只能是脱离现实的装饰品。一元化源于多元化,但又高于多元化其他观念。一元化指导思想是在与其他观念比较中生存,在与其他观念碰撞与冲突中发展,在与其他观念交锋中显示其先进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会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认同与接受。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是多元化观念中最先进、最科学的观念形态。多元化中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是狭隘的,没有前途的,迟早要被人们远离。像“利己害人”、“吃小亏占大便宜”这样的观念,也没有先进文化的性质,存在一段时间,也会逐步失去市场。总之,与主旋律不一致的观念,由于其自身科学含量不高,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一致,有的迟早要被主旋律包容整合进来,有的迟早要退出历史舞台。

其次,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弘扬主旋律。

坚定不移地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弘扬主旋律,是处理好思想工作一元化与多元化矛盾的关键。在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坚持以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为核心的主导性文化,坚持团结、稳定的方针,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如果放弃或削弱了主导思想的指导地位,势必造成群众思想混乱,使思想政治工作迷失方向,精神文明建设滑坡,从而影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

最后,正确对待多元化,用一元化统领多元化。

用主导思想的科学性、先进性来整合与改造多元化观念,提高其品味,上升其档次。应允许各种观念的存在。不同观念的存在可以丰富主导文化,活跃人们的精神生活,激活人们的创造性与想像力,使社会文化丰富多彩。要看到不同的观念对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贡献。社会主义新文化不是单一的主旋律,要习惯并适应多元化观念的存在。不要将非主流观念单纯地看成是消极的、落后的,更不要把非主流观念看成洪水猛兽,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观念多元化存在的必然性。

要注意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群众观念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广大群众同心同德干四化。要注意积极引导持不同的观念的人们:多样化的观念之中不乏消极的和不科学的意识,长期被这种观念束缚,影响群众追求进步与向上的文化。所以,对待多元化观念也不能放任自流。正确的态度是,通过积极的思想斗争,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显示一元化主导思想的生命力与威力,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来对非主流观念整合、兼容,最后达到对非主流观念改造的目的,从而,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群众逐步接受先进的、科学的观念,促进经济与文化的同步发展。

改进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在于创新,创新的目的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使其更好地为党的基本路线和四化建设服务。改进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但是,对我们经常会遇到的突出矛盾的认识与解决有所突破,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就会增强针对性、时效性和说服力,我们的工作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这应该成为我们不断努力追求的目标。

标签:;  ;  ;  ;  ;  ;  

新时期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_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