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_行政管理论文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_行政管理论文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建设社会主义论文,政治文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539(2004)01-0004-04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大家普遍反映,十六大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任务提得好,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按照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来推进各方面的工作,党和国家的事业一定能够更好地向前发展。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任务,如何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切实推向前进,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加深认识。

一、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党对自己一贯坚持和实行的发展人民民主方针的新总结、新概括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长期实践的必然结论。我们党从诞生那一天起就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并为之进行了长期奋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就是要推翻人压迫人的社会政治制度,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为实现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创造政治前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进行了广泛的民主实践,实现了几千年来中国政治由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跨越。但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由于经验不够和制度不健全,在十年内乱期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受到严重破坏,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带来了重大损失,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吸取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摆到了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成败的高度。邓小平同志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治。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相应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同志的这些重要思想,为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十二大明确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十三大制定的党的基本路线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是我们的根本目的和根本任务之一。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我们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规律,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它在21世纪展现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十四大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的同时,提出要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一个较大发展。十五大明确提出,要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并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从而在我们党的文献上首次使用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和命题。

历史发展的进程表明,发展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们党对自己一贯坚持和实行的发展人民民主方针的新总结、新概括。全党同志都要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地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纵观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任何一种类型的政治文明都有鲜明的阶级性。我们要建设的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牢牢把握这一点极为重要。坚持政治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第一,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我们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削弱党的领导,脱离党的领导,放弃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不可能建设好。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使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走上制度化、法律化的轨道。

在此基础上,需要强调三个基本观念:

一是群众观念。人民群众之所以需要共产党,就因为他能为人民群众服务,他是人民群众进行解放斗争的依靠。我们只有时刻牢记党和人民群众的这种关系,才能自觉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把我们一切工作的重心自始至终放在人民群众身上。共产党的一切方针、政策必须来自人民群众,并由人民群众来检验。赞成与否,拥护与否,执行与否,只能由人民群众自己决定。如果群众不拥护和执行我们的方针政策,即使我们自己觉得我们的方针政策再好也没用,也不能把事情办好。世界决不会因为我们有了很好的方针政策而有丝毫的改观。世界是客观的存在,是物质的东西。这种物质的东西,只能用物质的力量,即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加以改造。要使党的方针政策为群众所拥护和执行,根本的条件是这种方针政策必须真正代表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否则群众是不会拥护和执行的。党最容易犯的错误中最危险和致命的就是脱离群众。

二是公仆观念。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社会公仆“应当为组织在公社里的人民服务”。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的革命经验时分析说:“公社是由巴黎各区普选选出的城市代表组成的。这些代表对选民负责,随时可以撤换”;“以随时可以罢免的勤务员来代替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老爷们,以真正的负责制来代替虚伪的负责制。”建立廉价政府是对社会公仆的本质要求。恩格斯曾经指出,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义人的现象,在至今所有的国家中都是不可避免的。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阐述巴黎公社的伟大历史经验时,就特别重视它在“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方面的做法和启示。马克思强调说,公社实现了所有资产阶级革命都提出过的廉价政府的口号,但是,无论廉价政府或“真正共和国”,都不是它的终极目的,而只是伴随它出现的一些现象。“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才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1993年9月,江泽民同志为国家行政学院题词:“永做人民公仆”。马克思主义的公仆观念有着丰富的内容,它体现了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阶级利益,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观念。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严格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第二,推进政治文明建设,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十六大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将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推向前进。这是一句含义十分深刻的话,就是说,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坚持走自己的路。我们党和人民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而开辟出来的,是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求的政治发展道路,也是一条充分体现全国各族人民根本意愿和根本利益的政治发展道路,我们要始终不渝地走下去。

第三,推进政治文明建设,要坚持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实行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大力推进法治,既能够充分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使政治生活充满活力,又能够保持全国的集中统一,提高工作效率,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我们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决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世界上一些发展中国家盲目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导致了严重的社会政治后果,这方面的教训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

三、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一项内容广泛的系统工程,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一项内容广泛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进行多方面的长期努力。政治文明建设涉及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管理、法制建设等方面,需要有领导、有步骤地全面加以推进。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完善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各项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扎扎实实地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推向前进。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我国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建设和创新,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十六大提出,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并明确提出了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加强金融监管、推进流通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的任务。当前进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是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切实搞好这次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对于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定不移地把这次改革搞好。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的目标、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将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加强和完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上来,使政府成为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和高效率政府。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职能重心的转变,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二是职能方式的转变,就是对经济调节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向运用经济手段为主;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由重视计划、排斥市场转向把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三是职能关系的转变,就是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有的省市在推行“统一管理、综合执法”的过程中,尝试设立法定机构,体现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管理创新的大趋向,应予以充分肯定与大力支持。数目众多的法定机构在工业化国家的公共行政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工业化国家的内阁部数目较少,法定机构数目较多。我们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应该研究、借鉴设立法定机构的做法。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切实提高执政能力和加强政风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要逐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不仅要求我们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而且也为解决政府机构现存的一些不适应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上是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部门行政管理制度。“部门行政”在横向上把行政权力分配给各个职能部门;在部门职权范围内,决策与执行高度统一,自我封闭。“部门行政”在纵向上则实行“条块分割”。从全国范围看,部门行政管理的主要问题是“条条分割块块”,于是,“管得着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着”。部门行政管理制度的存在与影响是我国目前行政管理体制中诸多问题产生的制度性根源,也是所谓的“部门权力利益化”和“部门利益法规化”的症结所在。如果说计划经济体制所需要的是部门行政管理制度,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需要的则是“公共行政”管理制度。为此,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管理创新,需要强调从部门行政向公共行政的转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公共行政能有效地坚持执政为民,能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必须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各方面建设最终都应该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体现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就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同时还要大力提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高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提高处理和解决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的能力,提高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能力,提高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能力。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必须加强政风建设。良好的政风,既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的必要条件,又是政治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党的十六大以后,新的中央领导集体非常重视作风建设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做到从自身做起,牢记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两个务必”,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关键是要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受中央政治局委托,向全会做工作报告时进一步指出,中央政治局认为,党的建设必须从中央政治局自身抓起。要求全党同志做到的,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必须带头做到。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就研究加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局自身建设的问题。我们认为,加强党风政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必须进一步发扬团结民主、务实为民、勤政廉政的作风。中央政治局在这方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全党做出了榜样。

标签:;  ;  ;  ;  ;  ;  ;  ;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_行政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