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福利医院内科 广西梧州 543000
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最常见,占比率最高的精神疾病。临床上药物治疗仍是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最有效方法。20世纪50年代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现代药物开始出现,并不断发展。本文从疗效和不良反应两个方面对临床上用于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单药治疗和联合用药药物展开综述,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逐步回归社会。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单药治疗;联合用药;不良反应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最常见,占比率最高的精神疾病,是由一组症状群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它是多因素的疾病。临床表现为感知觉障碍、思维及思维联想障碍、情感障碍、意志和行为障碍等[1]。精神分裂症复发率、致残率都较高,疾病负担较重,病程常常表现慢性迁延,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的治疗和护理。合理、有效的治疗,可以起到改善病情、促进患者恢复日常生活功能,更好的融入社会,促进家庭与社会和睦。目前临床上药物治疗仍是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最有效方法。本文就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药物进展展开综述,供临床用药参考。
1.单药治疗
20世纪50年代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现代药物开始出现,并不断发展。氯丙嗪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抗精神病药。以氯丙嗪为代表和其他作用机制类似的药物如氟哌啶醇、奋乃静等被称为第一代抗精神病药,这些药对于阳性症状有效,价格较低,但是此类药物引起的锥体外系的副作用大,治疗容易反复[2]。目前临床上用于精神病治疗的主要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又称为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是一种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是噻吩苯二氮卓类衍生物。宋亚玲[3]等人对比研究了奥氮平与氯氮平分别用于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两种药物在治疗始、治疗1年、治疗两年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减分率均有显著性差异;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的减分率也均有显著性差异;同时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两种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的长期治疗均有显著效果。但是治疗产生的副作用如嗜睡、头痛、血象异常、体重增加、血糖异常等,奥氮平组均显著低于氯氮平组(P<0.05)。张智勇[4]等人也在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开展了奥氮平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奥氮平组和氯氮平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70.0% 和 6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氮平组的 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5.12±0.94)明显低于氯氮平组的(7.89±2.1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宋亚玲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因此从长期治疗来看,奥氮平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更值得临床推广。阿立哌唑是另一种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是多胺 D2 受体和5—HT1A 受体部分激动剂,对 5—HT2A 受体则是拮抗剂,它即可上调多巴胺功能不足,又可下调多巴胺功能亢进[5]。国内相关资料显示,阿立哌唑对精分神裂症的临床有效率可达90%,苗艳刚[6]对37例临床患者治疗发现其治疗有效率高于利培酮。此外白树新[7]等人将阿立哌唑用于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阿立哌唑组在体重增加、肌强直、震颤、月经延迟或闭经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利培酮组。对于女性患者阿立哌唑的副作用更低,依从性更好。另外由于阿立哌唑在体重增加和镇静作用方面的副作用更低,也使得其在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中的依从性更高[8]。
2.联合用药
虽然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颁布了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并一致推荐单一用药原则[9]。但是在临床治疗中,多种抗精神病药物联合治疗仍旧是普遍现象,尤其是对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在临床联合用药中,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占绝大比例,主要分为两种抗精神分裂症药联用,一种抗精神分裂症与其他药物联用。
2.1两种抗精神分裂症药联用
利培酮+氯氮平组合是临床联合用药中比例最高的。谢玲银[10]等人对10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比治疗发现,12周治疗后利培酮联合氯氮平组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总分明显低于单用氯氮平组,提示临床利用利培酮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效果更好。王卫星[11]同样对100例难治精神病患者开展对比治疗,结果显示利培酮联合氯氮平组的50例患者,仅有1例患者无效,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明显低于单用氯氮平组的26%。联合使用利培酮和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较单用利培酮药物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其安全性相对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12]。同样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盐酸氟西汀联合舒必利治疗的临床疗效也较为理想,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13]。对于老年患者特殊的生理状况,临床常用的奥氮平存在一些显著严重的不良反应,如体质量增加、糖脂代谢紊乱、脑血管意外风险增加等,且其不良反应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14]。郝金玉[15]等人采用齐拉西酮联合奥氮平治疗老年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8周和12周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评分、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脂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齐拉西酮联合奥氮平与单用奥氮平治疗老年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均相当,但联合用药在糖脂代谢影响方面小于单用奥氮平。
2.2抗精神分裂症药联用抗抑郁药
研究显示,大约6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初次发病时伴有抑郁症,在恢复期会有50%的患者有抑郁症状[16]。伴发抑郁症会使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变得更加复杂,出现自杀冲动的概率也显著提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程度受到精神分裂症病情的影响,随着患者病情的改善,抑郁症的症状也会减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吕冬柏[17]以利培酮联用艾司西酞普作为观察组,单用利培酮作为对照组,治疗80例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症患者,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治疗4、8周的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4周后的BPRS和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第8周后,两组BPRS和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副作用评价量表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果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具有一定效果,可在急性期伴抑郁症患者治疗中作为辅助用药,安全可靠。临床上利培酮联用新型抗抑郁药文拉法辛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12周后联合用药组PANSS总分及阴性性子及阴性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单用利培酮组和同组治疗前(P<0.01)。此外还发现文拉法辛和利培酮联合使用,增加了利培酮的血药浓度,加强了利培酮的抗精神病治疗效果[18]。多个临床研究都表明联用抗抑郁药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19-21]。
2.3抗精神分裂症药联用抗焦虑药
与抑郁症状一样,焦虑也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常伴发的症状。情感障碍是会影响精神症状的恢复,以及患者对药物治疗的耐受性和依从性。坦度螺酮是一种新型的抗焦虑药,与利培酮联用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结果表明利培酮联用坦度螺酮组PANSS总分减分有效率为76.2%,利培酮组PANSS总分减分有效率为74%,两组疗效相当,但利培酮联用坦度螺酮组起效快,而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症状,改善患者的依从性[22]。
2.4抗精神分裂症药联用心境稳定剂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时具有较强的攻击行为,对他人及社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单一的抗精神药物只能缓解患者的病情,对其攻击行为缺乏控制。黄勇将44例精神分裂伴有攻击行为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应用喹硫平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同时增加小剂量丙戊酸镁缓释片药物治疗,将两组患者行不同药物治疗前后的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表(PANS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第2、4、6周末的MO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第2、4、6周末的PAN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在精神分裂伴攻击行为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疗法的临床疗效较显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MOAS评分、PANSS评分,具有临床推广价值[23]。国内还有研究显示,齐拉西酮联用丙戊酸镁不但能有效控制攻击行为,还可使临床疗效在单用齐拉西酮的基础上显著提高,起效速度加快[24]。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物在不断发展,临床用药也越来越规范。无论是单一用药还是联合用药临床医生都要保持慎重的态度,掌握药物的作用机理和不良反应,以及联合用药时药物的相互作用。根据精神病患者自身的疾病情况和身体情况,医生要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逐步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赵贤芳.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及药物治疗[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2):204-207.
[2]徐声汉. 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物的进展和希望[J]. 精神医学杂志,2008,21(1):1-2.
[3]宋亚玲,李天龙,苏国林. 奥氮平用于维持性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临床观察[J].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3,25(4):39-41.
[4]张智勇,谢玲银,黄伟波. 奥氮平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2015,12(32):36-39.
[5]李景平.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54例临床分析[J]. 中外医疗,2012,31(21):116.
[6]苗艳刚. 阿立哌唑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5):224-225.
[7]白树新,李广玉,李莉,等.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2012,14(21):141.
[8]王冬梅. 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2,39(3):192-196.
[9]舒良. 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35-76.
[10]谢银铃,张智勇. 利培酮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2015,5(15):88-90.
[11]王卫星. 利培酮合并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6):59,91.
[12]熊宇. 联合用药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 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1):180-181.
[13]宛文华,付裕,孟祥宇. 盐酸氟西汀联合舒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8):88.
[14]龚坚,宋伟明. 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血药浓度、剂量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相关性分析[J]. 海峡药学,2010,22(1):161.
[15]郝金玉,陈斌华,秦天星,等. 齐拉西酮联合奥氮平治疗老年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J]. 中国药房,2015,26(33):4652-4654.
[16]孙晓丹,周升宝,田月礼,等.奥氮平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13(8):1135-1137.
[17]吕冬柏. 探讨抗抑郁药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作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178-179.
[18]刘明秋. 抗抑郁药文拉法辛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社会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6):484-487.
[19]宋红丽,李乐华. 利培酮联合文拉法辛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社会功能恢复的观察[J].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9):1642-1644.
[20]李育军,李玲,韩卫东. 文拉法辛改善36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临床观察[J]. 华西药学杂志,2013,28(3):329-330.
[21]潘惠, 杜向东. 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药物治疗进展[J]. 四川精神卫生,2017,30(4):384-388.
[22]白树新,李光玉,李莉,等. 利培酮联用坦度螺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J]. 河北医药,2012,34(4):541-542.
[23]黄勇. 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1):125-126.
[24]周益辉,钟跃峰,曾德志,等. 丙戊酸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治疗作用(附30例报告)[J]. 湖北科技学报,2013,27(1):44-46.
作者简介:李明(1968-)男,汉族,广西平南县人,梧州市福利医院内科主治医师,本科,主要从事精神病的治疗相关研究。
论文作者:李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8
标签:精神分裂症论文; 患者论文; 药物论文; 症状论文; 疗效论文; 药物治疗论文; 阴性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