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中医院麻醉科 青海 西宁 810000)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实时引导与传统盲探法用于腰段硬膜外麻醉肥胖患者的方式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腰段硬膜外麻醉肥胖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传统定位盲探穿刺,观察组超声实时引导穿刺,对比2组穿刺次数、穿刺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以及穿刺深度。结果:观察组平均穿刺用时(3.0±0.2)min、短于对照组,穿刺(1.1±0.2)次、少于对照组,术后腰痛发生率10%,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穿刺操作非常满意32例、满意8例,总满意度100%,非常满意度与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实时引导技术能很好地提升穿刺效果和患者体验,还能避免术后腰痛、保护周围组织,值得应用于肥胖患者腰段硬膜外麻醉。
【关键词】超声实时引导;肥胖;腰段硬膜外麻醉;价值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3-0096-02
临床麻醉常采用硬膜外穿刺置管进行,但需要较为精确放置导管才能保证麻醉效果和阻滞效果[1]。LOR解剖体表标志、韧带突破、阻力消失技术是目前硬膜外麻醉常用的传统技术,但也存在一些弊端需要克服,尤其对于操作难度和风险较高的肥胖患者[2]。本研究为寻求更可行而安全的肥胖患者腰段硬膜外麻醉穿刺方式,对比了超声实时引导技术与传统定位盲探穿刺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80例腰段硬膜外麻醉肥胖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0~77岁,平均年龄(52.3±2.7)岁;BMI≥30kg/㎡,体重80~143kg,平均体重(113.7±1.3)kg。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52.8±1.4)岁;BMI≥30kg/㎡,体重82~145kg,平均体重(114.4±13.2)kg。
排除标准:腰椎手术史;腰椎损伤史;局麻不耐受;穿刺部位感染;凝血功能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结合传统体表解剖标志,从黄韧带处突破后,以阻力消失法查找硬膜外间隙部位,配合低阻力注射器辅助导管进入硬膜外间隙,将阻力消失时穿刺针进入皮肤深度记录下来。
观察组患者侧卧位接受二维超声设备定位检查,骶骨、腰椎间隙、棘突等依次鉴别查看,直到找准目标间隙,拉开间隙,在距离中线1cm部分做穿刺标记,消毒铺巾,使用1%利多卡因逐层浸润处理,消毒包裹后的探头以穿刺点为中心旁正中纵切面扫描,采集观察椎间隙影像并测定记录黄韧带内表面与皮肤间距,固定探头同时连续实时引导硬膜外穿刺针穿过黄韧带并刺入硬膜外间隙处,穿刺针穿过黄韧带之后,及时将血液、无脑脊液回抽,同时注意跟踪穿刺针状况,指导确认穿刺顺利完成。最后将穿刺针固定导管取出体外。
1.3 评价标准
观察记录并对比两组穿刺用时、穿刺次数、麻醉效果、术后腰痛情况[3]。
两组患者出院时问卷调查穿刺操作评价,满分100分,≥85分为非常满意,60~84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4]。
1.4 数据处理
本次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穿刺效果
观察组平均穿刺用时(3.0±0.2)min、短于对照组,穿刺(1.1±0.2)次、少于对照组,术后腰痛发生率10%,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肥胖体质的患者麻醉穿刺难度大,主要由于其很难准确判别体表标志,由于患者腰背部皮下脂肪较厚,棘突间隙甚至髂嵴(棘突等骨性标志常常触摸不清,难以确定穿刺点,因而通常需要多次穿刺才能成功,穿刺用时也更长,且有更高的硬膜外麻醉失败率或不完全率,术后更容易腰痛,且恢复较慢[5]。作为高分辨率、便捷性技术,超声探头等技术一直在不断改良和调整应用模式,血管穿刺及区域阻滞临床越来越多得应用到超声技术,并得到临床工作者的一致好评。但国内将超声技术用在肥胖患者的腰段硬膜外麻醉穿刺当中并没有太长时间、经验不足,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实践作为基础。
超声技术的应用使得腰段硬膜外麻醉穿刺工作在精确化、可视化条件下完成成为可能,超声技术的辅助下,临床工作者可以快速准确定位穿刺间隙并以最佳的深度和角度进针,确保穿刺路径合理可行,克服了传统穿刺方式下难以通过触诊而准确有效穿刺的劣势。超声在探查到黄韧带(硬脊膜(硬膜外间隙及毗邻解剖结构后,可实时引导穿刺针和硬膜外导管置入硬膜外间隙,还能帮助导管准确指向正确位置,将局麻药物、生理盐水注入,可查看硬脊膜及硬膜外腔变化,还能随时查看局麻药物注入后扩散状态,手术麻醉效果更灵活可控,手术中意外发生率大大降低,患者恢复更满意、不适更少,综合效果和患者评价也更高[6]。
本研究为寻求更可行而安全的肥胖患者腰段硬膜外麻醉穿刺方式,对比了超声实时引导技术与传统定位盲探穿刺临床效果,观察记录并对比2组穿刺用时、穿刺次数、麻醉效果、术后腰痛情况。观察组平均穿刺用时(3.0±0.2)min、短于对照组,穿刺(1.1±0.2)次、少于对照组,术后腰痛发生率10%,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超声实时引导肥胖患者腰段硬膜外麻醉穿刺可直接缩短穿刺时间、减少穿刺次数、避免术后腰痛等不适的发生。观察组患者对穿刺操作非常满意32例、满意8例,总满意度100%,非常满意度与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超声实时引导肥胖患者腰段硬膜外麻醉穿刺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改善体验、消除潜在的医患纠纷,社会效益显著。
总之,超声实时引导技术能很好地提升穿刺效果和患者体验,还能避免术后腰痛、保护周围组织,值得应用于肥胖患者腰段硬膜外麻醉。
【参考文献】
[1]张勇,张中军,陈肖等.超声实时引导在肥胖患者腰段硬膜外麻醉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5):458-460.
[2]喻玲,何建华,顾连兵等.旁正中超声实时引导在腰段硬膜外穿刺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1,08(3):598-603.
[3]逄坤静,王浩,孟红等.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引导儿童房间隔缺损经皮封堵治疗术[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4,23(7):573-576.
[4]薛杭.超声引导下区域神经阻滞在小儿腹股沟区术后镇痛的应用[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5,42(1):66-69.
[5]滕晓斌,陈皓,陈洵等.B超在肥胖患者臂丛神经肌间沟阻滞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2014,(11):88-88.
[6]罗超,权哲峰,池萍等.超声中线定位方法用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研究[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5,31(4):329-331.
论文作者:魏林志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8
标签:超声论文; 患者论文; 硬膜外论文; 肥胖论文; 对照组论文; 术后论文; 实时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