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风范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周恩来论文,风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研究动态
周恩来是举世景仰的伟人,他的模范风度吸引着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热情。尤其是在周恩来逝世之后,研究他的风范的热潮持续至今,出现了一些可喜的研究成果。本文就近年来周恩来风范研究的进展情况作一简要综述。
一、研究概况及特点
近年来,属于周恩来风范研究的著述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回忆、纪念文章及专集。如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研究组编辑的纪念周恩来诞辰95周年文集《风范·思想·乡情》,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周恩来总理八十诞辰纪念诗文选》,童小鹏著的《风雨四十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不尽的思念》,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怀念敬爱的周总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出版的《人民的好总理,我们热爱您》。
2、一批专家、学者编写的可读性较强的著。如李海文、阎韵、李静编著的《周恩来——智慧勇气忠诚的化身》,马永顺主编的《人民公仆周恩来》,甄小英编著的《周恩来——坚持党性的楷模》,郑毅涛主编的《领袖·同志·良师·益友》,廖心文、李静编的《情谊与事业——在周恩来心中》,裘之倬著的《举世景仰的伟人周恩来》。
3、有一定理论深度的专著及研究文章。如刘焱、杨大钊主编的《周恩来与毛泽东思想》,石仲泉著的《周恩来的卓越奉献》;论文方面有李潇的《周恩来的品格美及其形成的基础》,邵景元的《试论周恩来革命人生观确立过程中的求真意识》,姜平的《略论周恩来与各界朋友交往的特点》,陈晋的《领袖与人格》,力平的《顾全大局、相忍为党——周恩来在1930年》等。
4、关于周恩来的传记。如金冲及主编的《周恩来传》,南新宙的《周恩来一生》,方钜成、姜桂依的《周恩来传略》,力平的《开国总理周恩来》。
5、国外研究成果。如〈英〉迪克·威尔森著《外国人心目中的周恩来》,爱泼斯坦著《一位令人永不忘怀的伟大战士》,刘守序等人翻译的专集《日本人心目中的周恩来》,李德安、王泰平等人译的专集《周恩来与日本朋友们》。
从目前研究状况中,可以概括以下一些特点:
1、研究成果的覆盖面大。
周恩来的风范体现在方方面面,人们将他视为典范,视为楷模。几乎研究周恩来每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地要论及这方面的问题。
2、研究的成果与现实紧密结合,发挥了党史研究为现实服务的社会功能。
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较为注重与现实结合,为现实服务。有的研究者在他们的著述中,开门见山地说出编写的目的是由于看到当前党的优良作风被少数人破坏,党的形象受到损害,希望能用周恩来的风范事迹教育广大的党员干部。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研究者们将周恩来风范事迹集录汇编,分类整理,用生动的事例,来教育广大读者。他们所撰写的文章,具有短小、生动、紧扣现实,融可读性、教育性于一体的特点,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效益。
3、属于理论研究的论文、专著较之纪实、回忆的文章、书少,但有较高的研究水准。
近年来,关于周恩来风范的文章、书籍中,理论性的文章、专著相对较少。但这些论文和专著的力度深,逻辑性强,而且史论结合的好,常常给人以哲理性的思考。
4、知情者的回忆与研究成果,披露鲜为人知的史实。
这些研究成果多数是老同志和周恩来身边的工作人员亲自撰写的,史料准确可信,语言真挚催人泪下。如童小鹏在《风雨四十年》(第一部、第二部)中,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人们讲述周恩来的丰功伟绩。尤其是用一些看似平凡的“小事”来反映周恩来高尚的品质与情操,展现周恩来的风范,颇具特色。
二、主要的学术观点
关于周恩来风范研究的学术观点,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1、周恩来具有相忍为党为国,顾全大局,不争权位利禄,不计个人得失荣辱的风范。
周恩来的这种优秀品质几乎得到所有研究者的认同。研究周恩来的专家石仲泉、力平等都认为周恩来这种风范贯穿于他的一生,而“文化大革命”中他的这种风范得到高度体现。他默默承受着一切对他个人的中伤、攻击、折磨,甚至某些侮辱,相忍为国,相忍为党,顾全大局,在复杂的政治矛盾中尽量寻求共同点,遏制林彪、江青一伙制造的各种动乱和破坏,努力减少毛泽东的“左”的错误的危害,将其损失缩小到最低限度。所以,尽管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中说过一些违心的话,做过一些违心的事,但他博得全党全国人民的理解和同情,因为对周恩来说,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发生的,是承受巨大痛苦和牺牲所不得不做的选择。
2、周恩来具有温和谦让的风范。
温和、谦让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这种文明的风范在周恩来身上体现得十分明显。有的学者认为:为了寻求领导活动的完美形态,周恩来处处表现出温和谦让的风范。在一定程度上说,周恩来能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心目中树立高大的形象,与他这种温和雅典的风范有很大关联。
有文章对外国有人评论周恩来的温和谦让是“和事佬”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周恩来在领导活动中体现的宽厚、谦和、容让,并非无原则的折衷。因为,现实社会并不存在永久性的适中,而是在不断变革与演化,领导工作就应该随着领导环境的变化而对领导任务、领导目标作相应的变更。
李潇在《周恩来的品格美及其形成的基础》一文中认为,周恩来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始终用温和、谦虚的风范平等地对待普通的革命群众,与群众心连心。他的这种风范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多人怀念他、敬仰他,足以说明领袖人物要赢得民心,接触群众,了解群众,具备平易近人、温和、谦让的风范是十分重要的。
3、周恩来是坚持党性的楷模,是党的三大作风的楷模。
罗瑞卿的文章《党的三大作风的楷模》指出,周恩来是党的三大作风最完美的体现,在密切联系群众方面一是平易近人,二是周到细致;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最值得人们学习的是言行一致的风范;在批评与自我批评方面,周恩来更是全党的楷模。罗瑞卿赞扬说:延安整风时,他严格实行了自我批评,更加获得全党信任。就是在民主人士面前,他也同样严于解剖自己,光明磊落。
甄小英编著的《周恩来——坚持党性的楷模》认为,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党性的楷模,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典范,是党的优良作风的化身。他在青年时代就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毕生为之奋斗,矢志不渝。他一生坚持原则,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忍辱负重,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他是忠实、高效、廉洁的人民公仆,为了党的事业与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光明磊落,公正无私,终生艰苦奋斗。他自觉进行党性修养,用党性铸成自己的血肉,把党的宗旨化为自己的灵魂。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工人阶级及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品质,生动地再现了“党魂”、“国魂”、“民族魂”。古人云:立德、立功、立言为人生不朽之盛事。周恩来可以说三者兼而有之。
有的学者联系现实指出:目前,党内存在的官僚主义,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投机倒把,奢侈浪费,腐化堕落等消极腐败现象,已引起广大群众的强烈不满。在反腐败斗争中,尤需学习周恩来的风范。每一个革命者,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当以周恩来为榜样,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使自己成为得民心的党员,得民心的干部。
研究者还对周恩来坚持党性的风范形成的原因进行探讨,认为这是由于周恩来能通过正确的途径和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党性锻炼,而且做到“五个结合”:一是注意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主观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二是注意把读书和实践结合起来;三是注意把改造自己与完善、发展自己结合起来;四是注意把从大处着眼和从小处着手结合起来;五是注意把自我教育、自我改造与求得党组织和同志们的批评帮助结合起来。
有的研究者还对周恩来所具有的优秀品德形成的基础进行研究。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国难民灾的呼唤;家境身世的陶冶;良师益友启迪和中西文化的激励。此外还有,博览群书,攻读马列,从青年时代起注意“革新”、“革心”等。
4、关于周恩来交友风范的研究。
周恩来在国内国外有难以计数的朋友,并在朋友中享有极大的信任和崇高的威望。他的个人魅力使许多著名人物为之倾倒,许多人正是在他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走上与共产党合作的道路。研究者认为周恩来在其革命生涯中,始终恪守情谊与事业密不可分的信条。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与富强,他奉献出真挚的情谊,换来了党内同志间思想统一、团结奋斗,促进了社会各界朋友的相互理解、共同合作,赢得了国际友人的真诚同情、友好支持。
姜平认为,周恩来的交友风范的特点是:
一是平等待人、以理服人。周恩来从来不把自己看成比别人高一等,他说:“个人都是平等的,如果从工作上来说,大家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彼此平等交换意见,决不能自居于领导人地位。”依靠这种平等待人、以理服人的工作,周恩来常常使许多党外人士不顾个人安危,克服各种困难,为革命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二是求同存异,宽厚待人。周恩来的这种风范,实际上就是周恩来与国内外各界人士长期交往中历史经验的总结。它既适用于外交,也适用于统战。
三是诚恳热情,关怀备至。周恩来不仅是在生活上诚恳热情地帮助朋友,对朋友在政治上也非常关心。如果他看到朋友在政治上出了差错,或发生了问题,总是诚恳热情地予以帮助,有时甚至以自己犯过错误的事例,来启发帮助朋友。
四是尊重信义,不忘友情。周恩来所以能够在党外人士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受到极大的尊敬,在于他和朋友交往中,一贯珍视友情,重信义。对凡是帮助过共产党,为革命做过好事的党外朋友,他都记在心中始终不忘,并对他们怀有真挚的感情。
冯治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在交际中时时处处平等待人,尊重他人,体贴他人,关怀他人,是周恩来交际的根基;坚持党性原则,在交际中,廉洁无私,公正坦率,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周恩来交际的核心;注重运用交际技巧,把幽默诙谐与含蓄委婉,原则坚定与策略灵活,有机地融为一体,是周恩来化难为易,化险为夷,交际成功的钥匙;注重个人修养,谦虚谨慎,严以责己,宽以待人,风仪秀整,神态飘逸,是周恩来令人倾倒的神奇交际的魅力所在。
关于周恩来的交友风范,研究者们一致认为周恩来东方风格的礼仪风度,给每一个与他有过交往的人都留下美好印象与深刻的记忆。他那文明规范的举止,显示出中华民族豁达、豪迈、自尊、自信、镇定、稳重的气魄和胆略。他的交往风范,既具体又形象,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性紧密结合,培育出的交际奇葩;在理论上富有鲜明的革命性,实践上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不仅可敬、可研究,而且可师、可效、可运用。
5、关于周恩来教育晚辈、处理家乡问题所体现的风范的研究。
有的学者把周恩来教育晚辈风范归结为:要不靠关系自己奋起;要不搞特殊化;要艰苦奋斗一辈子。处理家乡问题的风范是:秉公办事不徇情;谦虚恭让不居功;移风易俗不守旧;廉洁奉公不受礼。研究者严肃地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切党员干部要经得起两个考验:一是经得起执政党地位的考验,不要以权谋私;二是经得起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考验,不要腐化堕落。领导干部,应当学习周恩来,正确对待子女问题,不要袒护、纵容子女搞特殊化,违法犯罪。只有领导干部自身廉洁,才能促进党风和整个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几点建议
笔者认为,关于周恩来风范的研究和宣传工作,尚有不少薄弱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几点:
1、周恩来风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着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要发挥各种宣传手段,使研究成果与广大读者贴近,尤其是贴近青少年一代,使周恩来的风范成为鼓励后人的精神动力。
2、继续发掘出版文献史料、回忆专著,做好基础资料的考订、核实、校勘。
3、理论研究的内容尚比较薄弱,不系统,数量也少,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4、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外国许多知名人士、学者为周恩来的风范所倾倒,视为楷模,认真学习,我们可以吸取他们研究的长处,拓宽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