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社会管理创新——做好社会工作,加强社会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工作论文,社会论文,管理创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工作作为社会福利的一部分,强调“助人自助、专业服务”,致力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与社会管理具有相同的内容。可以说,社会工作就是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实现政府对社会的有效管理,做好社会工作对加强社会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相对突出且日益复杂,对社会工作服务的现实需求旺盛。社会工作的到位是实现社会管理目标的基础。因此,我国在加强社会管理进程中应全面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构建符合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体系。
一、加大政府主导力度
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就是要构建合理的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导推动、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全面参与的作用,形成部门具体负责,人事、编办、财政、民政、教育、卫生、司法、公安、信访、老龄、社保等部门密切配合,工青妇、残联等社会团体和众多社会组织参与的社会工作格局;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资源开展社会工作,形成推动社会工作快速发展的整体合力,通过有效的社会工作来加强社会管理。
社会工作及其岗位设置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多、范围广,不仅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还需要各单位、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在没有政策支撑、缺乏制度安排,且人力、物力、财力均未到位的情况下,民政部门推行这项工作也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要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社会工作体系,必须在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以为人民谋幸福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举全社会之力,这样才能使我国社会工作制度设计和体制建设具有现实的发展途径、运作方式和工作特色。
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体系
发展社会工作,需要建立一套分工明确、分级负责、各司其职、综合协调的体制,使社会工作覆盖所有有需要的社会人群。通过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使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更加人性化、科学化。进一步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管理体制应采用上下结合的方式。
一是在省、市、区(县)一级成立相应的社会工作部门,明确工作职责,负责对社会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同时负责协调涉及社会工作领域的各部门共同推动社会工作发展,开展社会工作。
二是在不增加政府机构的情况下,按现行职责开展社会工作。可以在民政部门加挂“社会工作管理局”牌子,由民政部门牵头负责履行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的管理职能,负责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监督管理,以及职业资格注册登记、教育培训、人才使用、岗位设置、人才引进、培育发展社会团体、登记志愿者队伍等工作。
三是在社区成立社区服务中心或社会工作服务站。其主要职责是对辖区内社会工作发展进行统筹规划,指导、协调辖区内各项社会工作事务,针对社区各类群体制订具体的社会工作服务计划,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的热情。其工作重点在于通过调动基层参与,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发掘居民领袖才能,并就社区的管理和服务为政府提供意见和建议,进而有效解决社会问题。
三、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
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高校的专业化教育。目前,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尚未成型,培养的学生往往与社会的实际需求脱节,需要在实践中提升专业化教育水平。因此,高校应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和实务操作能力为重点,要扩大与校外的交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二是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在岗人员培训。把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列入干部培训工作计划,采取分级负责、上下结合的方式负担培训费用,通过集中培训、示范教学、外出学习考察等方式提高社会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积极鼓励在岗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将具有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作为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及社区机构等社会工作岗位的准入条件,实现资格与岗位挂钩。
三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专业教育。领导干部是开展社会工作的重要力量,应提升领导干部的社会工作素养。将社会工作作为专业课程纳入领导干部的必修课,深化各级领导干部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和理解,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社会工作发展。
四是加强社会工作督导。我国社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专业技能与经验亟须进一步提高。可通过聘请专家指导等方式为从事一线社会工作的人员提供长期、持续的专业化、科学化的督导,避免社会工作服务“行政化”的倾向。
四、提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工作的积极性
社会团体和公益性民间组织等社会力量同样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力量,能弥补政府在执行社会福利制度、强化社会管理过程中的不足。目前,我国的社会组织大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要加大政策引导和帮扶力度,为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参与社会工作、参加社会管理创造良好的空间和环境,特别是培育、扶持和引导更多的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或基金会参与社会工作,承接政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方面的职能,使其通过发挥自身作用,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社会影响力。
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与社会公益性组织或非政府组织的联系、合作力度,通过项目评估,由各类社会团体、公益性民间组织以慈善募捐或项目计划的方式,针对特定的事件和项目为特定的人群提供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不同需求,及时解决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五、加大社区社会工作推进力度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社区建设政策出台,我国的社区管理逐渐由宏观转向宏观与微观并重,且趋势日益明显。社会工作的落脚点在基层,重点在社区。围绕“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要求,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以社区为阵地推行社会工作,是加强社会管理的有效方法。将社会工作专业化的方式方法融入基层社区建设,既是实现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与职业化发展进程的最佳突破口和有效途径,又能促进基层社区建设。当前,在推进社区社会工作过程中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合理开发社区社会工作岗位。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以需求定数量”的原则,结合基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和实际需求,以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居委会)或社区服务工作站(中心)为平台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明确社会工作岗位职责、岗位等级、岗位数量和人员配置比例。每个社区可以根据辖区面积和常住人口数配备相应的社会工作人员,构建符合社区实际的社会工作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考评机制,逐步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标准和管理体系。
二是积极引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采取转换提升的方式,结合“一居一名大学生”和“西部志愿者计划”,大力引进具有社会工作专业学历或具有社会工作职业资格的人员充实到社会工作岗位,根据岗位职责开展社会工作。按照整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在老年人照顾、青少年教育、残障康复、医疗卫生、社区矫正、人口计生、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婚姻家庭服务、心理调适服务、法律援助、社区治安和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开展社会工作,推动建立新型社区管理体制和工作模式,提高居民主动参与公共事务、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激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增强社区活力。
三是统筹社区社会工作人员工资待遇。推行“资格与岗位挂钩、岗位与薪酬挂钩”的工资制度,由社会工作管理部门按照以岗定薪、以绩定奖、按劳付酬的原则,制定社区社会工作人员工资标准,切实稳定社区社会工作人员队伍,充分调动社会工作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工作是遵循社会管理规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只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借鉴其他国家社会工作的成功经验,加强实践探索和工作落实,一定能够把握社会工作的规律,构建符合国情的社会工作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为人民谋幸福,进一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