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湖南湘潭411101
【摘 要】目的:研究急性脑梗塞患者超早期治疗及康复介入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41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样本,将其依照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n=208)和试验组(n=208),参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给予超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对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治疗前NIHSS评分、ADL评分同试验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行比较,试验组NIHSS评分比参照组低,ADL评分比参照组高,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安全有效,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升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关键词】超早期治疗;康复介入;急性脑梗塞
急性脑梗塞主要指的是不同原因引起的脑部供血障碍,脑组织长期处于缺氧、缺血性坏死状态中,进而导致的以失语、偏瘫等神经功能缺失为主要症状和体征的一种症候。该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其属于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无论是致残率还是致死率均比较高。相关临床实践发现[1],急性脑梗死患者往往伴随动脉硬化症、冠心病、高血压等一系列基础性的心血管疾病,其在发病前会有程度各异的头晕、失语、肢体无力麻木等症状出现。本文的目的是评价超早期康复介入在急性脑梗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收集本院收治的41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样本,现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4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41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样本,全部符合脑血管病学会在全国第4界会议中制定的脑梗塞的临床诊断标准[2]。将其依照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n=208)和试验组(n=208)。对照组男为106例,女为102例,患者年龄范围介于47-79岁以内,平均为(65.8±7.2)岁;试验组男为108例,女为100例,患者年龄范围介于46-80岁以内,平均为(66.3±7.3)岁。组间基线资料相比后差异未显示出统计学意义(P>0.05),可作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内容如下:遵医嘱抗凝、溶栓、抗血小板聚集,并进行脑保护、脑水肿预防。治疗过程中要求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严密监测其生命体征变化,协助其定时拍背翻身,发现异常及时与主治医师联系并配合其做好相应的处理。试验组超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内容如下:待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状态后,于12h内开展康复介入,具体为:①协助患者保持正确肢体位,以抗痉挛体位为主,即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体位要定时更换;②通过空气压力波治疗仪治疗双下肢的方式对下肢静脉血栓进行预防;③通过PNF、Rood等技术进行床旁康复治疗,予以被动活动;抬高床头,对坐位进行练习;刺激唇肌、舌肌、面肌;以脑循环治疗使脑血液循环得以改善,再予以低频脉冲电刺激、针灸、经颅磁刺激等。72h后未出现恶性高颅压的患者予以高压氧治疗,稳定期、减压期治疗时间分别为45min、20min,1次/d,1个疗程为10d,共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待生命体征无任何波动,且神经症状无发展趋势后的48h内开展主动运动康复锻炼,其中卧位康复方法:选择被动-助动-主动的模式,以便对上肢痉挛进行抑制;伸展躯干,对躯干紧张、痉挛状态予以抑制。双手抱膝对身体进行左右摇晃,以便对上下肢痉挛进行抑制。坐位康复方法:进行患侧上肢支撑训练及下肢屈髋运动。站立位康复方法:进行站位平衡练习,再逐渐向单腿站立、低迈步练习、正常迈步练习过度。与此同时,还要进行足跟着地、双杠内步、拄拐步行及上下楼梯、床边日常生活技能等一系列练习。
1.3观察指标
使用NIHSS(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使用Barthel指数(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之呈现正比关系[3]。
1.4统计学分析
全部数据以SPSS22.0统计学软件包完成处理,各评分运用()描述,行比较上予以t检验,P<0.05证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ADL评分行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行比较,试验组ADL评分较参照组高,NIHSS评分较参照组低,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3 讨论
急性脑梗塞在临床中是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类型,其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危重、致残率、致死率高的病情特点。相关研究证实,脑梗塞患者发病48h内若可予以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不仅可对脑组织坏死进行控制,且可为局部半暗状态的脑组织提供营养支持,提高临床治愈率。超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可对脑部神经元进行良好刺激,将脑部神经兴奋性调动起来,促使脑部神经功能尽快恢复,同时促使上肢血液快速实现静脉回流,避免上肢躯体发生痉挛,进一步提升患肢的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
本组研究得到的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ADL评分则比对照组高(P<0.05)。由此足以证明以下结论:超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安全有效,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升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参考文献
[1] 樊红霞.康复联合针灸早期介入治疗脑梗塞偏瘫痉挛50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9,40(04):63-65.
[2] 王会改,蔡汉潮.急性脑梗塞超早期介入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5,31(03):31-32.
[3] 冯玉全,何丽,傅杰武,等.超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3):60.
论文作者:杨进平 周仕钧 杨旭波 陈新华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6
标签:患者论文; 脑梗塞论文; 评分论文; 神经功能论文; 统计学论文; 体征论文; 上肢论文;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