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国零售业开放速度过快_经济论文

2003年:中国零售业开放速度过快_经济论文

2003年:中国零售业的开放速度已经过快,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过快论文,速度论文,中国零售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据统计,截至目前,正式得到国务院批准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零售商只有28家,但实际已经进入中国的外资零售企业却超过300家。大部分外资进入中国走的是其他渠道:如建立外商独资的零售企业;地方政府自行批准一些中外合资、合作零售企业;国内一些零售企业委托、聘请或承包给外商进行管理;中外合资,实际上由外方公司进行管理等。这一情况造成了商业批发和零售业的提前开放。因此,如何把握开放进度,如何促进中国本土零售业的发展与转型成为值得注意的问题。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商业零售业承诺在经营范围和市场准入方面逐步开放。例如,在市场准入上,入世第一年,外国服务提供者仅限于以合资企业形式在5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和6个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大连和青岛)提供服务。在北京和上海,允许的合资零售企业的总数各不超过4家;第二年,开放所有省会城市、宁波和重庆;第三年,取消地域限制、数量限制、股权限制。在经营范围上,加入后1年内允许从事图书、报纸和杂志的零售;加入后3年内,允许从事药品、农药、农膜和成品油的零售;加入后5年内,允许从事化肥的零售。如果对上述条款进行分析,并比较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承诺,可以说,中国的开放速度实际上已经是比较快的。然而,现实似乎更加难以预料,外资、地方政府已经等不及按承诺清单办事,外资零售业大规模挺进了。

评估零售业的开放速度,应清楚的问题是零售业自身的特点是什么,它能支撑什么程度的开放。商业零售业在一国经济中具有控制着市场,决定着生产,影响着金融的作用。这一作用表现在零售业可能通过采购渠道的布置控制着市场命脉;并通过在全球范围内构建的市场体系,决定着制造业的生产、定价等经济行为;同时,商业零售业又掌控大量现金流的流进流出,进而影响着金融市场的稳定。正因为零售业具有如此渗透力,它已经成为全世界财富聚集最快的行业。在世界500强中,商业流通企业占到10%,在美国50强中占到20%;在2001年的全球富豪排行榜上,前10位中有6位来自流通企业。因此,零售业的开放意味着一国经济命脉的敞开,如果本国零售企业尚未具备竞争能力,过快开放可能对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中国零售业尚不具备强大的市场控制力和渗透能力,但却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首先,发展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利润空间仍很大。根据2002年所监测的数据,商品零售额高于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356家重点大型百货商场商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3%,零售额同比增长13.4%,高出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长速度4.6个百分点。正是如此的利润空间吸引着外资的进入。其次,中国零售业本身尚处幼年阶段。从经营模式上看处于转型、探索阶段,大规模的、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和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还尚未真正形成。中国零售业的幼稚还反映在缺乏对市场、资金流、物流的总体控制能力,信息化水平低,销售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及商业智能等管理系统的发展和使用落后于发达国家。

以上两个特点,决定了中国零售业必须在适度开放中寻求尽快成长。“适度开放”,这是政府应负的主要责任,尤其是地方政府要有清楚认识。从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的现实看,商业流通业对外开放不到10年时间,本国的流通企业全军覆没,流通领域完全被外国流通企业所掌控。这些外资流通企业现金流的大进大出,造成这些国家金融资本市场的波动,使其政府基本上失去调控经济的主动权,导致和加剧了这些国家不断产生金融危机。如果过快开放,中国零售企业也将直接面对外资雄厚资本、较高经营管理水平等多方面的竞争压力,并对整体经济产生影响。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地方政府应保持和中央政府的政策统一性,因此,在零售业开放问题上,最好履行承诺,不要作出超承诺的让渡。

“尽快成长”,这是零售业自身的责任,也将是市场竞争、适者生存的结果。按照中国政府的承诺开放,企业将有一段过渡期。利用这短短的几年过渡期,中国企业应尽快构建现代化的零售体系。首先,要打破部门、地区分割和行业垄断发展状态,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和跨所有制的大型连锁企业集团,使他们成为中国零售业的航空母舰。其次,提高零售业的信息化水平,增加竞争能力。企业要改善管理,积极创新,学会运用现代化手段控制市场、生产、配送等各环节。大型企业要注重网络营销体系、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第三,积极探索中国零售业经营模式,利用本土优势,尽快完成业务转型。

目前零售业竞争最为激烈的是大卖场的高端市场,外资所控制的份额占到50%以上,拥有绝对优势。中国零售企业实际上是在中低端市场扩张,而随着高端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中低端市场份额将逐渐萎缩。因此,尽快找到中国企业的经营成长模式十分重要。建立适应社区特点的便利店、折扣店,选择部分经济发达的郊区村镇,率先发展综合超市等适合农村消费的新型零售企业等都是值得借鉴的模式。

标签:;  ;  

2003年:中国零售业开放速度过快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