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KAQ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KAQ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KAQ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倪 丹1,付艳丽2

(1.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2.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摘 要: 主要讲述在我国倡导部分高校应用型转型的背景下,结合KAQ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深入剖析并构建了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适应时代新发展的高质量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

关键词: 应用型;KAQ;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2015年,中国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发文,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转型的任务包括培养定位与确定转型的路径,能与当地政府、企业建立良好的需求对接,实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很多高校都在探索应用型转型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期能够满足当下社会需求。与国内高等教育领域的许多学科(专业)类似,教育技术专业发展(尤其是本科人才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1]。无论是政府的引导还是就业市场的倒逼,都促使人们必须认真思考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与困境,加大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改革力度[2]。文章提出教育技术学专业知识—能力—素质(Knowledge,Ability,Quality,KAQ)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提供借鉴。

1 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1 招生与就业问题突出

国内有学者研究表明,“除了‘985工程’院校和多数‘211工程’院校生源充足外,绝大多数地方院校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报考人数严重不足,即使是设有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的院校也是如此[3]”。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第一志愿率非常低,同时,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也偏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对专业的认识不到位,不清楚教育技术学专业是学什么,将来可以做什么。例如,很多用人单位急缺教育技术人才,但是他们更多的是在招聘信息上标出教育学专业或计算机专业。社会大众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不了解导致了本专业学生入口和出口存在很大问题。

1.2 课程体系庞杂,实践环节薄弱

当前,大多数高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导致专业课程体系庞杂、课程量偏大、学分偏高、必修课程所占比例过大等问题,使得学生在选择课程时灵活性较低。而教育技术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如果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就会导致课程的类别偏多。在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有这样的一种感叹:技术赶不上计算机专业,理论不如教育学专业。虽然这种评价有些无奈,但确实反映出当前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现实问题[4]。此外,大多数院校的实践环节所占比重较低,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大多侧重于专业理论知识,在实践方面经验欠缺,导致学生专业能力略显不足。因此,有很多专业倡导增加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实践学时比例,以提高学生的设计、开发、应用、创新能力。

2 应用型KAQ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K AQ人才培养模式最早由浙江大学潘云鹤院士于1995年底探索实施,强调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和素质(Quality)并重的一种学生培养模式,三者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5]。该模式主张三者并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目的是建构学习者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并实现3种结构的有机统一[6]。KAQ模式中的知识,主要指书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经验知识两个方面,包括专业知识,并着重强调了交叉知识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根据所学到的知识去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素质则是能够充分表现个人思维方式和行为修养的内在品质,这里的“素质”不再是知识与能力本身,而是知识与能力发展的重要前提[7]。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并非弱化素质和知识的要求,而是在保证学生高素质和知识博的前提下,重点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8]

庞庄水库上游没有排污口,点源污染基本不会发生,但也存在。如正在修建的太焦铁路工程,就出现过污水排入水体情况。

3 教育技术学专业KAQ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在实践环节上,为了实现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结合KAQ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在实践环节做出了非常大的调整,实践效果良好。在学时方面,加大了实践环节的比例,由原来的15%的学时比例升到了30%,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实训环节的目标由原来的基于一般项目制作改为面向大赛的模式,企业工程师走进实训课堂,进行实战项目的指导,通过小组竞赛,推送申报校内专业技能展、省赛和国赛,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吸引学生自主设计与开发。不同类型的工作室对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工作实习方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组织学生顶岗实习,“3+1培养模式”使工作实习环节从原来的4个月延长到10个月,学生被安排在经过考察和本专业相关的企业进行实习,在企业导师的帮助下参与项目的设计与开发,能力提高明显,同时,使得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能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迁移,为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根基,有很多实习生由于表现优秀,毕业时直接留在该企业任职。由于在企业的实习经历,学生在与他人沟通交流、合作等方面也有了更大的改变,信息处理能力及表达与沟通能力切实提高,最终使得学生综合素质有了质的飞跃。

3.1 培养目标定位明确

大部分高校没有很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作为省属地方本科高校,在应用型转型背景下,人才培养应与所在区域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因此,教育技术学专业应深思人才培养的定位,把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核心目标,将毕业生更多地向企业输送。同时,结合KAQ人才培养内涵,要求本专业学生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和计算机基本理论,具备教育资源的设计与开发能力,掌握前沿的专业技术、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和创新精神。

3.2 有效实施专业课程

因为鱼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年年有余”的吉利象征,所以老百姓们逢年过节都喜欢给亲朋好友送鱼。那次,佟庆富也用塑料袋包了几条鱼到朋友家串门,刚进朋友家门,手中的塑料袋就被鱼鳍扎了个破洞,水也洒了一地,看着地板上的水和活蹦乱跳的鱼,佟庆富尴尬极了。但也就在这一刻,佟庆富突然涌出一个想法:把活鱼装在更牢固的氧气袋里再放入包装盒里当礼品卖,这样既更能显喜庆,又能避免自己遭遇到的这类尴尬!

3.3 创新实训实习环节

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依据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专业改革为抓手,以课程体系改革为主线,以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改革为重点[9],结合应用型转型的目标和任务要求,根据KAQ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本文根据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特点,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的有效设置与实施、实践环节的创新到采用多元评价体系等方面来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实现系统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本专业课程主要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大一大二主要开设的是专业基础课,大三大四主要是专业方向课和选修课。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帮助学生夯实理论知识。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对课程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很多课程由原来单纯的理论讲授课或技能课融合成理实一体课。例如,将专业的摄影课程与电脑平面设计课程在课程规划时进行整合,使学生在深入理解摄影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作品的拍摄,在拍摄后期,结合摄影的知识利用Photoshop软件对作品进行加工处理,完成从理论—拍摄—后期处理—发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也促进了理论和实践的深度结合。为了更好的教学效果,各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课堂中进行了广泛应用实践,例如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等。通过课前的预习引导、课上的讲解和答疑、课后的强化和巩固,教学反馈良好,促进了学生知识方面的深化、能力方面的提升。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在结合专业课内容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由于是和专业内容相关,因此,并不会让学生产生被说教的感觉,学生乐于接受,真正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目的。和之前的培养模式相比,对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提升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建立一致性模型与相关系数模型前,需寻找雷公藤木质部与皮部相区分的特征谱段,首先对木质部和皮部光谱进行一阶导数处理,见图3所示。

3.4 采用多元评价体系

培养学生是知识、能力和素质等综合培养,因此,在评价的时候不能按以往的单一手段来进行,应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帮助改进学习策略,同时,也促进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主要分为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主要是通过考试的形式对学生的课程学习程度进行评价,这种评价的弊端在于学生经常出现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往往评价的效果并不理想,学习效果差强人意。因此,本专业在评价体系中强化了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增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考核的形式多样,针对知识的考核,可以采用随堂测试、提交研究报告、期中考试等方式进行。在能力方面的考核,可以采用小组合作项目来进行。对于素质的考核,可以采用小组内成员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考核的内容可以结合奉献精神、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期末的时候通过终结性评价进行综合性的考核,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3方面进行有效全面的评价。

4 结语

以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转型为背景,以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对KAQ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解读,构建了基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实施、实践环节创新以及多元评价体系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模式。通过该模式的应用,本专业的学生在考研、就业、比赛等多方面有了显著的提升,培养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杨九民,梁林梅.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发展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7):98-104.

[2] 张冬玉.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视域下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J].亚太教育,2016(7):224.

[3] 杨方琦.新时期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发展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2(2):101-107.

[4] 李兆义,杨晓宏.地方高校师范类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及课程群建设研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5):122-128.

[5] 潘云鹤.KAQ模式与研究生教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7(2):5-7.

[6] 邹男男,曹锦丹.医学信息学专业研究生KAQ培养实践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1):116-117.

[7] 刘 莹.应用型旅游本科KAQ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36-37,72.

[8] 潘 冬.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KAQ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8(11):121-126,146.

[9] 张 颖,赵 强.医学信息工程专业KAQ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5):488-491.

基金项目: 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5年度课题“基于KAQ模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教育技术学为例”(GH150519)

作者简介: 倪丹(1981— ),女,吉林松原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移动学习。

标签:;  ;  ;  ;  ;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KAQ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