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成长问题社会关注调查分析及教育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初中生论文,对策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表示码:A 文章编号:1671-4288(2006)03-0122-0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起了社会对教育的更多关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呈现怎样的状态?至今没有这方面的实证研究。2005年2月笔者主持了潍坊市教育局立项的“在中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社会关注问题的研究”,对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成长中社会关注的问题进行了系列调查,以期通过此次调查来把握和理解社会对教育关注的真正本质,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和策略。
一、调查过程
该项调查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进行开放性问卷调查:选取位于城市、城郊、乡村三类初中学校的家长、教师、学生征集“初中生成长中社会关注的问题”。
第二步汇总开放性问卷,对问题进行语义规范、筛选和深度访谈,然后筛选出家长关心的150个问题,学生关心的109个问题,教师关心的97个问题,设计成三份问卷并试调查。
第三步选取位于市区的潍坊十中、二中、八中、五中、十四中、育才学校、民生街学校,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奎文区樱园中学,位于县城的诸城市龙源学校,位于乡镇的寿光市北洛镇中心初中、青州市孙板初中等不同类别的11处初中学校,抽取学生2450多人、家长880人、教师260人进行问卷调查,分别形成了初中学生、家长、教师最为关注的前30个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二、问题分析
(一)过度关注学习问题
1、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对学习过度关注
调查显示初中学生关注的前10个问题中,排在前9位的全部是学习问题,关注人数均超过45%,如:怎样提高学习效率(69.7%)、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54.9%)、考试总粗心怎么办(54.0%)、学习偏科怎么办(52.3%)、学习有时浮躁怎么办(50.8%)、如何提高记忆力(50.4%)、怎样提高课堂的听讲效率(49.4%)、苦恼英语成绩提不上去(46.7%)、怎样复习或预习好功课(45.9%)。
排在学生关注前30位的其他问题也直接或间接与学习有关。在初中学生看来,学习几乎成了生活的全部,其他方面的成长任务和目标,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初中家长关注度最高、最为集中的问题也是孩子的学习问题,排在前六位的全部是学习方面的问题,如:怎样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92.83%);孩子努力了可成绩上不去怎么办(92.61%);孩子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82.14%);怎样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81.57%);孩子学习不能持之以恒怎么办(79.64%);孩子不能提前预习怎么办(76.22%)。
高度关注孩子的学习问题在我国比较普遍,但过度关注学习成绩,无形中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压抑甚至剥夺孩子其他方面的兴趣,造成发展失衡问题,进而引发出一系列与家长事与愿违的问题发生。
2、学习效率不高是学生普遍感到焦虑的问题,也是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
有69.7%的学生和92.83%的家长第一关注的问题就是“怎样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结果说明初中生学习投入的时间偏长,而学习效果不理想。在深度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从小学进入初中,学习内容增大,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不适应,因此容易造成学生对学习的焦虑。同时家长过度关注学习成绩,学校的主干学科有赶进度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学习时间过长,课业负担过重,学习压力过大,也是导致学生过分追求学习效率的重要原因。
3、教师关注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问题
调查中30%以上的教师认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够,表现为厌学、不主动学习和没有学习兴趣。如: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怎么办(44.8%);如何指导学生上网、看电视、玩电脑游戏(44.4%);怎样指导学生处理好“学”与“玩”的关系(42.5%);学生厌学怎么办(40.9%);学生不主动学习怎么办(39.8%);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怎么办(36.7%)。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初中生重要的能力,但调查显示教师对如何教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感到力不从心。
(二)初中生普遍关注自控力问题
从调查问卷来看,在前30个问题中有8个问题直接反映出学生自控力差的现状。如:做事不能持之以恒怎么办(43.8%);怎样处理“玩”与“学”的关系(43.7%);上课应该怎样集中精力(43.2%);喜欢看电视怎么办(43.1%);控制不住自己想玩怎么办(42.6%);自己的毅力不够(41.9%);怎样让自己不懒(38.4%);自制能力差(34.0%)。
初中学生处在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重要转折时期,他们单纯、热情、积极向上,思想活跃,但是意志行为的自控能力还比较差,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应该说,自控能力差是初中学生生长发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自我监控能力包括“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等方面,自控能力应当从小学高年级段开始培养,正是小学在这方面培养的不力,导致初中生自控能力的下降。
(三)师生关系、亲子关系问题日益凸显
1、近半数的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与关注
有45.5%的学生提出“希望老师尊重每一个学生,不要有好差之分”,排在了学生关注第10位问题。这反映了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与尊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师生关系的不和谐。
2、教师同样渴望改善师生关系
有45.6%的教师提出“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说明近半数的教师渴望改善师生关系。有42%的教师认为“学生对别人缺乏理解和宽容”,有33.6%的教师认为是“学生不愿与老师沟通”。46.7%的老师提出“学生缺乏同情心,冷漠、自私、任性怎么办”?
调查显示师生关系难处理是初中阶段的较为普遍问题。一方面,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信任,希望老师平等对待学生;另一方面,老师渴望改善师生关系。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师生关系不和谐的症结到底出在哪里?
3、有半数以上的家长感到与孩子的沟通有困难
有65.3%的家长提出“孩子不理解父母怎么办?”有55.63%的家长提出“孩子不跟家长沟通交流怎么办?”可见初中阶段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也出现了较大的问题。
初中阶段,随着孩子交往范围的扩大,同伴之间的交往占据主导地位,家长的影响力在不断减弱。同时,学生进入了青春期,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内心世界与来自社会的外部环境影响常常发生矛盾冲突,逆反是这一阶段学生的普遍现象。如何指导开始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而健康成长,是青少年本人、父母和教师都必需认真对待的问题。
(四)教师高度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从调查来看,教师更加理性地认识到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问题的重要性。在前30位的问题中,有17个问题与学生健全人格发展有关,内容涉及学生的性格、人际关系、价值观、意志品质等方面。如:学生缺乏同情心,冷漠、自私、任性怎么办(46.7%);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45.6%);对父母、师长的劳动付出没有感恩之情怎么办(43.2%);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42.9%);怎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42.5%);对学生逆反心理如何处理(42.1%);学生对别人缺少理解和宽容怎么办(41.7%);诚信教育怎样才能落到实处(35.5%);学生受社会负面影响太大怎么办(32.4%)等。
初中教师对学生人格成长的高关注与家长的学习高关注形成了较大的反差,说明家长较少关注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而初中教师对学生学习反而不如想象中的那样关注。这一现象说明,第一,教师自身素质和教育理念发生了变化。第二,以人为本,全面加强初中生思想道德建设已成为最重要、最迫切的教育任务。第三,教师对学生健全人格培养有理性认识,但是对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格却显示出一种无奈和无力。在教师看来育人能力的提高远远重于学科教学能力的提高,毕竟教师素质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未来。
(五)孩子自理能力严重缺失备受家长关注
调查显示,家长对孩子的自理能力差表现出了较多的关注。如:孩子依赖性太大怎么办(70.53%);孩子不愿干家务活怎么办(65.30%);如何解决学习与生活锻炼的矛盾(60.86%);如何提高孩子的独立能力(60.41%);孩子生活没有规律怎么办(53.70%);孩子挑食怎么办(52.79%);如何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45.28%);孩子不能按时完成计划怎么办(48.24%);孩子喜欢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怎么办(37.32%)。
家长的关注反映出现在初中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较低,引起了家长的忧虑。造成学生自理能力低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小学时期。在本课题的小学生成长中社会关注问题调查数据显示,小学阶段的家长很少关注和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从小学开始,家长就将注意力引向学科学习,只要孩子学习好,家长可以替孩子包办一切。这也是过度关注学习忽视其他方面的培养造成的结果。
三、社会关注的背后:引导教育走健康发展之路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社会对初中成长问题的关注呈现出三个明显特征:一是非理性特征。社会关注并不是遵循理性分析而有序进行的,引起社会关注的学生成长问题往往不是因为它缺失,而是因为该问题引起了人们的不满。二是成人化特征。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关注的问题,都带有成人的价值取向,较少是从孩子成长阶段任务出发,关注孩子的自身健康成长,因此社会关注反映了当今的社会主流教育价值观。三是功利性特征。人们关注的问题往往受社会导向的引导,带有明显的急功近利的倾向。
针对以上反映的问题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成长任务,提出以下几点教育应对策略:
1、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人。
2、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3、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4、加强学习策略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提高学习效率是个老话题,喊的人很多,但真正给予学生学习效率有效指导的却很少。
在笔者调查的潍坊十中有着很好的做法,首先,建立学生学习效率手册,每周分析导致成绩下降的具体原因,分析自己的进步和学习方法的改善。
其次,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指导,开展诸如Felder学习风格测验,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有效学习风格,建立自己的学习策略,以使学习更有效等。
再次,初中生要学会自我监控和自我管理,这是一种高级的学习能力,学习好的孩子常常不是智力最好的那些,而是知道怎样管理自己,知道怎样为自己订计划并自觉执行。
5、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主选择能力。
收稿日期:2006-05-25
标签:初中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