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经济合作的发展与展望_经济论文

东亚经济合作的发展与展望_经济论文

东亚经济合作的发展与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亚论文,经济合作论文,前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80年代中期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东亚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即一方面来自欧美发达国家不断增长的贸易和投资继续促进东亚经济的繁荣发展,另一方面,东亚各国相互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在进一步加强,并已越来越成为东亚经济发展最直接的驱动力。本文试就东亚经济合作等问题作一分析,这对我国如何在未来的东亚经济合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不无裨益。

东亚经济合作发展的若干特点

近十年来,东亚各国和地区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相互之间的经济合作正出现了如下一些新的特点。

特点之一:区域内贸易、投资十分活跃。

首先,区域内贸易日趋兴旺。长期以来,在东亚地区对外贸易格局形成的过程中,日本是将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先是“四小龙”,随之是东盟、中国)作为其加工生产基地,而美国则作为东亚地区加工业制成品的吸纳地,从而形成了由日本供应工业原料与资本设备,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加工制成品,然后向美国及世界其他地区出口的“三角贸易”格局。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日元升值,美国保护主义加强和对“四小”优惠制的取消,日本和“四小”已不可能继续单纯以扩大美国市场的办法发展生产,因而使东亚贸易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向:一方面是“四小”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性减弱,而日本对东亚的依赖加深;另一方面是东亚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迅速发展。1991~1993年,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年均增长率为20%,高于整个东亚外贸年增长12.4%的水平,区域内贸易占其对外贸易的比重则从1986年的35%上升至1992年的43%。1994年日本与亚洲“四小”之间的贸易共达1320亿美元,较1993年增长16.3%,“四小”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增长39%。另据亚洲开发银行的统计,东亚地区内部贸易占该区全部出口的比重也由1987年的34.9%上升到1990年的41%。区域内贸易的活跃,使东亚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合作和相互依赖进一步加深,并有效地减少了由于西方经济不景气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其次,区域内资本流动保持旺盛。70年代以来,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纷纷采取各种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以吸引外资。由于东亚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具备劳动成本低、国内市场广大、国内积累和投资规模大等基本条件,对外资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美国商务部研究报告显示,美国企业在亚洲的平均投资收益率为23.3%,大大高于其在24个发达工业国平均12%的收益率,也高于全世界平均17%的收益率。但近十年来,东亚地区的外国投资来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80年代中期以后,一方面由于日元升值,日本降低了对欧美的投资比例,增加了对东亚的投资,如1987~1990年,日本对“四小”、东盟的直接投资额达268 亿美元,是美国的3.6倍。1992年日本对东亚国家和地区的投资累计达600亿美元,占其海外投资的50%。另一方面,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开始进行大量的对外直接投资, 而其主要投资对象是在东亚区域内。 例如:1992年东亚区域内接受直接投资总额的65%来自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香港和台湾两个地区向中国大陆的投资在1993年亦占大陆引进外资总额的75%。可见东亚区域内的这种资本流动正在改变着过去以区域外投入为主的局面。

上述分析表明,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日趋成熟,未来东亚的经济合作与发展将更多地依靠内部力量来驱动,而非过多地依靠外部力量的刺激。

特点之二:“中国因素”日显重要。

近十年来,中国经济有了迅猛发展,且在可预计的将来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采用的实际汇率折算法计算,1991年中国的GDP为4300亿美元,居世界第十位。

显而易见,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已使中国日益成为推动东亚经济合作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东亚各国和地区提供了广大的市场。1991年以来,中国与东亚地区的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数的比重一直都在60%以上,且这种增长趋势仍在保持之中。目前中国的十大贸易伙伴有五个在东亚地区。中国与其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1994年的双边贸易额为446.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2.2%, 大大超过日本对外贸易的增长水平。韩国与中国的贸易近几年来一直保持在30%左右的高速增长,1995年双边贸易额约高达150亿美元。 前不久的一项研究表明,从1994~2000年的七年中,预计中国进出口总额累计可达1 万亿美元。如此巨大的贸易增长,必将对东亚经济的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对此,在1993年10月德国制定的《新亚洲政策方案》中分析得更为清楚,即使调低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中国经济的规模也会居亚洲之首,占东亚总的经济规模将从1993年的8.93%提高到2020年的24.15%,是”四小龙“和东盟总和的72.1%,并将发展成为东亚区域内最大的进口国。

其次,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为东亚各国和地区提供巨大的投资场所。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虽然吸引了较多的外资,但与中国巨大的建设规模相比仍远远不够。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发展将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和吸引外资的重点。据已公布的资料显示,1993~2000年,引进技术设备的重大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有210个,资金规模估计达300亿美元。另外,刚刚全线铺通的京九铁路沿线的基础设施等项目,本世纪未也至少需要50多亿美元。同时,中国中西部的开发亦需要巨额资金。因此,中国可以向东亚以及世界提供最广阔的投资市场,而东亚则是最直接的受益者。目前投资中国的前十名外商中,有六个来自东亚地区。从发展趋势看,特别是日本和“四小龙”对中国投资仍呈进一步加强之势。

总而言之,目前中国对外活动的70%是在东亚地区进行的,投资中国的外商85%也来自东亚,因此,无论从什么意义上讲,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对整个东亚的经济合作与发展有着足轻重的影响。

特点之三:“局部经济圈”蓬勃发展。

90年代在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日益加强的压力和挑战下,东亚经济合作的进程也在不断推进。就现阶段发展而言,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正呈现由局部向整体推进的特征,即由区域内“局部经济圈”(或称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来带动东亚整个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这个特征是由东亚区域内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一方面,因东亚各国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从而使各国、各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具有强烈的国家主权意识,因此东亚地区还不具备建立区域经济集团的条件;另一方面,因东亚各国在经济起飞过程中,所形成的充满活力和多样性的经济体制,也使得一些地理上相近或相邻的国家和地区,能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市场发展等方面基本保持协调或一致。这表明,现阶段东亚是在社会经济发展上整个地区的巨大差异性与局部地区的相近性或一致性同时并存,这也就决定了整个东亚区域的经济合作难以协调,而在以不让渡国家主权为前提的局部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成为可能。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局部经济圈”的形成与发展,是目前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主要特征。

近年来,东亚地区“局部经济圈”的发展十分迅速,从南至北已形成了许多规模不同,发展水平各异的“局部经济圈”,主要有以泰国货币铢为主要流通货币,涵盖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四国的“铢经济圈”;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三国达成协议,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柔佛洲和印尼的廖内群岛之间的三角地区建立的“新柔廖成长三角”的跨国经济合作区;由香港和中国广东省构成的狭义的“华南经济圈”〔1〕; 由台湾与福建省之间自发形成的经济交流与合作的“两岸经济圈”;由中国山东半岛、河北省东部、北京、天津、辽东半岛与朝鲜、韩国西海岸和日本九州地区构成的“环黄渤海经济圈”;由中国东北地区、蒙古、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西海岸地区,韩国和朝鲜东海岸地区等以日本海为核心形成的“环日本海经济圈”,等等。这些“局部经济圈“的发展不仅维持着东亚经济的持续繁荣,而且极大地推动着东亚整个区域经济的合作。

东亚经济合作的发展前景

近二十年的发展与积累,东亚经济无论在总体规模、金融、制造业实力,还是在外贸总量等方面都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最值得称颂的是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东亚经济发展的自主性迅速提高。过去亚洲经济的发展严重依赖欧美市场,欧美经济一打喷嚏,亚洲就要感冒,而现在尽管欧美卧病在床,亚洲大多数国家经济仍然健康成长。

未来东亚经济合作的发展前景如何?世界上众多著名的研究机构及知名人士都普遍认为,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东亚仍将继续成为世界经济最活跃,增长最快的地区,同时,也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投资和贸易市场。这一发展态势必将给东亚各国和地区之间带来更多更好的合作机会。就宏观分析而言,笔者完全赞同这样的分析判断,其理由是:

第一,东亚各国和地区经济改革和调整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将为这一地区的经济合作带来新的发展空间。韩国政府1993年将主要精力放在反腐倡廉运动上,而对振兴国家经济方面却相对不足。而从1994年起为加快经济改革的力度,金泳三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新的经济改革措施,以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使韩国走上稳步发展的轨道。菲律宾也有新举措,准备对原美军基地进行开发,将苏比克湾改造成商业港和自由港,将克拉克建成菲律宾最大的工业基地。由于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竞争日趋激烈,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尼都在积极调整各自的政策,开始由过去以外资为主转向依靠出口和国内消费型的发展。

第二、80年代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90年代面对西欧、北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挑战及适应区域内经济活力增长的需要,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将比以往更加迅速。目前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特别是“局部经济圈”的发展正由东南亚向东北亚延伸,诸如东南亚国家联盟向自由贸易区转型,逐步成型的华南经济圈和初露端倪的东北亚经济圈等。在这些次区域及次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进程中,“三角经济合作区”日益成为卓有成效的运行模式,例如:华南经济圈的合作蓬勃兴旺;由新加坡、马来西亚柔佛和印尼廖内组成的增长三角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拟议中的泰国南部五府、马亚西来北部四州和印尼苏门答腊组成的东南亚北三角正策划发展石油化工和旅游业,而在东马来西亚的沙巴、印尼的加里曼丹和菲律宾的棉兰老之间,则组成南大三角开发区。与比同时,在东北亚地区,图门江下游中国、俄罗斯、朝鲜边界地区合作开发自由贸易区已提出设想,图门江开发区在联合国开发署(UNDP)协调下,正策划设立机构,并划出区片逐步投入运营,为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揭开序幕。

第三、东亚内部产业结构将继续调整,各国之间的依赖性将进一步加强。由于日本、“四小龙”与欧美之间的经济矛盾是结构性的,短期内很难解决,所以日元、韩元等汇率进一步攀升的根源依然存在。从发展趋势看,汇率压力还会进一步促进东亚内部产业的转移。垂直分工虽然还占相当比重,但水平分工将进一步发展,随着东亚地区内部整体产业的升级,各国间的依存度也将进一步提高。此外,90年代东亚各国都在竞相增加基建投资,把改善基础设施作为突破瓶颈,推动发展的重要措施。据估计,90年代东亚各国基建项目耗资将达2.5万亿美元, 其中中国6000亿美元,投资项目一半属于交通运输,其余是电力与通讯。随着工程完工与投入使用,各地投资环境的改善,投资边际效益的提高,将为东亚经济合作创造很好的条件。

第四、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将继续推动东亚经济合作的发展。东亚地区已成为中国贸易与投资最大的合作伙伴,这为以后的合作继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中国已开始实行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的全面开放政策,这为东亚各国同中国进行经济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把内陆地区的生产要素纳入到同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关系中去,将使中国同东亚地区的经济关系发展到更高的层次。

东亚经济合作固然成绩显著,前景看好,但笔者认为,在未来经济合作与发展过程中,以下两个问题是值得引起重视的。

1、日本与东亚各国之间的关系。应该承认, 日本作为亚洲第一发达国家,在东亚诸国和地区已经进行了大量投资和贸易,有了一定的基础,积累了经验,东亚地区对日本的资金和技术仍然有旺盛的需求。但是,日本与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关系中也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其一,二战期间东亚普遍遭到日本的侵略,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长期以来,日本一方面在教育等方面掩饰过去发动侵略战争给各国带来的灾难;另一方面更有一些势力包括政界要人歪曲历史事实,否认日本在侵略战争中对亚洲各国人民所犯下的罪行。这些行为严重地伤害了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使东亚各国对日本抱有不信任感和戒心。虽然日本与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给双方都带来了经济利益,但如果日本在侵略战争问题上继续持暧昧态度,就难以取得各国的信任,最终将会影响到经济和其他领域的合作。其二,日本与东亚地区的国际分工正在由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转化,各国和地区逐渐将自己的比较优势产业由过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并摸索着走通过提高产业构造层次和资本集约程度,在技术和经济效益方面追赶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途径。这本是大势所趋,历史的潮流。然而,有些人仍然坚持“雁行模式”,认为日本处于领头雁的位置,生产高附加价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而东亚各国和地区是追随其后的群雁,生产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日本为了保持其与东亚其他各国之间的技术差距,保持其自身出口优势和经济利益,在向东亚地区的技术转让方面远远落后于同其他发达国家的技术合作。如果日本对东亚地区的投资和贸易活动仅仅局限于资源性产品开发和劳动密集型加工业,这不仅不能适应国际经济技术水平迅速提高的要求,而且会削弱这一地区在吸引投资和发展贸易方面的竞争力,最终会影响双方经济合作的健康发展和效益。因此,日本与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今后应在新兴产业和高技术、高附加价值的产业开发方面进行积极合作,这将有利于推动整个东亚地区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2、东亚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 东亚发展中国家已成为东亚经济合作发展的主力军。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其经济合作发展进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问题。一是在未来的合作中,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竞争将趋激烈,特别是东盟、中国等国家,其经济发展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且经济结构类同,互补性差,在各自的经济发展中又同样需要大量的资金。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1988~1992年吸引外来直接投资中,前十五位国家(地区)中,亚洲就有八个,他们依次是:中国第一,新加坡第二,马来西亚第四,泰国第六,香港第七,台湾第十,印尼第十一,韩国第十二。近年来,东亚各国又在积极修订改善投资环境,力求引进更多的外资。由此可见,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之间在引进外资和对外贸易等方面的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剧。二是从东亚各国和地区内部来说,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随着生产的发展,工人工资将逐步提高,劳动力价廉的优势将逐步减弱;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更显日益落后,不能满足需求,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生产的发展要求有大量高水平的科技入才和各种专家,而他们的培养和成长决非一日之功;伴随经济的快速增长,通货膨用的威胁时刻存在,必须着意防止;东亚地区由于人口密集程度高,工业生产发展快,能源消费比重迅速增加,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等等。这些问题如不加以重视和解决,东亚地区未来的经济合作必将受到很大影响。

注释:

〔1〕广义的“华南经济圈”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广东、 福建等地区。

标签:;  ;  ;  ;  

东亚经济合作的发展与展望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