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法和多次法根管充填对慢性牙髓炎和根尖周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论文_王敏

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邮编101400

[摘要]目的:对慢性牙髓炎和根尖周炎患者分别予一次法及多次法根管充填处理,对比其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就诊的慢性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病人100例,分为研究组50例,予一次充填法,对照组50例,予多次充填法,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疼痛评分、感染率、并发症及满意度。结果:接受一次法充填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多次法充填更优。结论:一次法充填对于慢性牙髓炎和根尖周炎患者的疗效较多次法为佳,疼痛控制更好,较少出现感染和并发症,患者也更满意。

[关键词]一次法根管充填 多次法根管充填 慢性牙髓炎 根尖周炎

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佳的口腔卫生习惯,导致大量细菌停留在牙体硬组织表面,一旦表面组织发生破坏,如龋病、牙齿发育异常、外伤导致牙冠折断等,就可出现牙髓暴露,细菌侵入,引起牙髓的感染,出现牙髓炎和根尖周炎。[1]目前来说,对于该病的治疗一般采用根管处理,但单次充填和多次充填的效果并不同。笔者专门针对这两种方式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就诊的慢性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病人100例,男65例,女35例,年龄在35-56岁,均符合该病诊断标准,患者口腔卫生情况良好,可顺利沟通,能做到配合并耐受治疗。排除合并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排除精神异常者。将上述患者分为研究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间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事先予完善X线片检查,结合影像学分析牙根形态及根尖周情况,予碧兰麻局麻。待麻醉满意后,常规开髓、清理髓腔,并先后予1%次氯酸钠、0.9%氯化钠冲洗髓腔,选取10号登士柏K锉及根管测量仪确定根管深度,采用逐步后退法完成根管准备。之后,研究组予拔出牙髓,并用0.9%氯化钠再次冲洗,待根管基本干燥后,登士柏糊剂充填压根到位,之后完成侧加压法永久性充填工作。对照组待根管被冲洗干净并干燥后,先用氢氧化钠糊剂封闭,一般需等待1W后再行根管充填,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将患者牙髓炎的轻重程度作为封药次数的依据,直到根管内棉花无渗出才可用充填糊剂和牙胶尖行永久性填充。在填充结束后,所有患者均予常规抗感染处理。[2]

1.3评价指标

疗效、疼痛评分、感染率、并发症及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SPSS 20.0,计数予X2检验,计量予t检验。

2结果

2.1 研究组患者疗效、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感染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讨论

牙髓炎在口腔科较为常见,为牙髓慢性感染,甚至导致牙槽骨坏死等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疼痛,一般疼痛不会过于剧烈,往往在咬合时较为明显,由于其不典型的症状,较容易导致延误诊治。[3]根尖周炎则一般继发于牙髓炎,和牙髓炎之间相互影响,导致患者的牙周情况越来越差,甚至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该病的治疗原则为清理根管内可引起感染的腐质,消除感染因素,促使炎症的愈合。[4]

近年来,根管治疗得到了较普遍的应用,其处理方式即先扩大根管并对其充分消毒、冲洗,彻底去除其中的腐质,消除细菌,待其干燥后完成根管内的填充。传统观点认为上述步骤需反复、多次操作,才可保证确切的疗效,但在实际操作中也能看到,多次充填需要多次来院处理,对患者生活、工作造成较大不便。而一次性充填,则可避免多次复诊带来的不便,并能通过一次性的彻底清理根管,严密封闭以隔绝残留细菌营养,以及充填糊剂本身的杀菌功效,让残留细菌逐渐死亡,以促使病变的愈合。[5]

本研究中,接受一次性充填的患者疗效普遍优于多次充填,牙髓炎、根尖周炎经上述治疗后合并的感染、并发症较少,患者仅需来院一次即可完成全部处理,尽快缓解疼痛,普遍获得了患者的满意。这也再次证实了一次性根管充填相比较于多次充填的明显优势。

总之,对于慢性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的病人实施根管处理,运用一次性充填的方式,相较于多次充填来说,可有效缓解疼痛,减少感染和并发症,降低患者就医次数,痛苦也较少,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吕文霞,王莹,马凌霞,等.探讨慢性牙髓炎、根尖周炎的一次法根管充填治疗方法和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2):61-62.

[2]蔡军,邵钰堃,周艳明.慢性牙髓炎与根尖周炎一次法根管治疗疗效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2016,3(3):27-29.

[3]郝树立.一次法与多次法根管治疗不可复性牙髓炎的术后疼痛和放射学疗效比较[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8):1230-1232.

[4]李颂,郎小英.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法根管治疗后一年的放射学疗效评价[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4(7):890-892.

[5]田淑君.对比一次法与多次法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安全性观察[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5,21(3Z):2-3.

王剑 肖太玲

北京老年医院 100095

WS/T 313—200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从洗手设备到如何洗手与监测,都进行了明确要求。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简

称院感科)负责监测医院各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情况,采样及监测方法按《消毒技术规范》的方法进行,现将一次洗手液污染导致护士手卫生不合格的监测报道如下。

监测情况:2018年某月,院感对医院综合门诊的注射室、抽血室、治疗室、换药室的当班护士8人分别进行手卫生监测,结果:换药室护士(A1、A2)两人洗手不合格,菌落总数分别是30.1cfu/cm2、28.2cfu/cm2,其它室的均合格。为查找原因,收到结果的次日,针对换药室该护士(A1、A2)进行第二次手卫生监测,及致病菌培养,结果:两位护士手菌落计数分别为172 cfu/cm2、200 cfu/cm2,并存在致病菌肠杆科细菌。鉴于换药室两次的监测情况,进行第三次监测,不仅针对换药室护士(A1、A2),扩大范围到干纸巾与流动水,结果:护士A1手菌落计数170cfu/cm2,护士A2手菌落计数150cfu/cm2,两人洗手后采样结果仍培养出肠杆科细菌;干纸巾与流动水均无细菌生长。第四次监测,换药室护士(A1、A2)、院感科护士(B1、B2),输液室护士(C1、C2),选择换药室与输液室护士手卫生比对,及两室洗手液采样作对比,结果: A1护士手菌落计数为5 cfu/cm2并存在肠杆科细菌,A2护士手菌落计数为21cfu/cm2也存在肠杆科细菌,洗手液为3×105 cfu/ml并存在肠杆科细菌;(B1、B2)、(C1、C2)护士手菌落计数均为无细菌成长,以及其使用洗手液细菌培养结果均为无细菌成长。

讨论:本次换药室护士手卫生不合格的直接原因是洗手液污染,间接原因是洗手后没做到彻底冲洗干净。

日常洗手的中多数关注洗的是否到位,到冲的环节有可能一带而过,如此依然可致部分细菌停留在手上,致使菌落计数超标,乃至存在致病菌。洗手液虽然有抗菌出成分,存放上优于普通肥皂,又有护肤元素,可恰是这护肤元素使得它在冲洗上略与肥皂,如若冲洗不到位会降低洗手的效果。本次监测就是实例。

结论:①使用洗手液洗手后必须彻底冲洗干净留在手上的残液。②洗手液不是频繁、每天使用的,尤其是长假过后,使用前要挤出与空气接触部分,减少污染环节,保障洗手质量。③打开洗手液后,尽可能短期内使用,防止洗手液污染。

规范洗手是防控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洗手细节决定洗手结果,加强手卫监测是保障洗手质量的环节。

作者简介:王剑。1993.04,女,北京大兴,专科,护师,医院感染检测——护士洗手监测

论文作者:王敏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4

标签:;  ;  ;  ;  ;  ;  ;  ;  

一次法和多次法根管充填对慢性牙髓炎和根尖周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论文_王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