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项语法评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英国语言学家Richard A.Hudson创立的词项语法(Word Grammar)涉及到句法学、语义学、形态学、社会语言学、历史语言学以及言语加工。其理论目标是把语言的各个方面整合为一个理论,建立关于语言结构的普遍理论。理论假设是我们可以像对其它知识和行为进行分析一样,分析和解释语言。该理论的分析单位是词,各种分析均由分析词出发。词是最大的句法单位,也是最小的句法单位,而且是唯一的句法单位,它是句法和语义的唯一交会点,也是语境分析的基本单位。
Hudson(1961)的博士论文以Halliday的“阶和范畴语法”为理论基础,后来受Chomsky生成理论的启发而发展了Halliday 系统语法的第一个生成模型。其后借鉴Anderson的依赖理论而逐步发展了自己的一套理论, 即“子项从属语法”(daughter dependency
grammar )(Hudson 1976)。在教授社会语言学的过程中,Hudson 对认知科学产生兴趣并开始探讨“泛词汇主义”(panlexicalism)的思想, 认为语法中的一切都是词汇的。1984年由Basil Blackwell 公司出版的《词项语法》(Word Grammar)一书详细阐述了他的语言理论。该理论的语义层依据的不是形式逻辑,而是Lyons(1977),Halliday (1967—8 )和Fillmore(1976)等人的语义理论;句法层也不再用短语结构来描述句子结构, 因为一切都以单个词之间的依赖关系来描述。 1990 年BasilBlackwell 公司出版了Hudson 的《英语词项语法》(EnglishWordGrammar),该书不仅较完善地阐述了词项语法理论, 还对该理论在形态学、句法学和语义学等领域中的应用作了详细论述。《英语词项语法》出版以来,一些具体分析乃至术语标注,甚至个别具体理论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因此我们结合《词项语法》(1984)、《英语词项语法》(1990)以及1998年至1999年Hudson在互联网站(http://www.phon.ucl.ac.uk/home/dick/wg- entry.htm )上发表的关于词项语法的内容(Word Grammar及An Encyclopaedia of English Grammar and WordGrammar )简要介绍该理论的主要层面,即认知网络,缺省承接,语言网络和话语网络,句法学,语义学。
1.认知网络
词项语法以认知科学为主要理论基础。依据认知科学,记忆连接(memory connection)提供了基本的建构块, 而我们的知识以记忆的形式表征。每一个记忆实际上由记忆连接所表征,连接并非只是记忆的补充,相反,所有知识通过连接所构成的网络得以表征。简言之,知识以相互关联的连接网络的形式存储于记忆中。词项语法以此为依据,提出关于词的知识也一样遵循这个规律,与词有关的网络只是大网络中的一个小网络,我们对词的知识就是我们的语言。对语言而言,这种观点显然还没有广为接受。人们普遍认为,只有不规则形式存储于一个相关联的网络,而规则形式以“规则”存储。词项语法则指出,规则形式和不规则形式都存储于同样的网络,因为这是一个“承接网络”,其中的普遍形式和特殊形式通过“缺省承接”(default inheritance )相关联。两种情况可以用同一种解释,例如:
(1)动词的过去时形式由该词词根加-ed构成:
(2)find的过去时形式由found构成。
这两条规则可以并入同一网络,如图1所示:
图1 承接过程
这两条规则有两点区别:“动词”与found“词根加-ed ”与found。这说明,动词是普通动词时,其过去式是由“词根”加-ed 来实现的,是以-ed为词尾的“形态”(shape);而动词“是”(isa)FIND 时,其过去式已经承接为found一词。(isa是一个重要的关系间概念,即为英语的两个词is和a的组合。比如,He is a (isa)teacher 一句所表达的意思是he是更大范畴的概念teacher的一个例子或成员。 它表示“缺省承接”和“多重承接”中概念间的关系。)
这样,普遍规则和特殊形式都可以在一个网络中加以表征,将同样方法延伸到整个语法也就具有可行性了。认知网络中有两点需要特别解释,即:标签连结(labeled link)以及模块性(modularity)。
1.1 标签连结
在其它理论中,所有的连结处在同一级,属“简单关联”。而在词项语法中连结有了分类并加上了“词根、形态、涵义(sense)、 所指(referent)、主语、修饰语”等标签。分类范畴从最普遍的“是”连结到具体概念。这种方法的一个优势是它允许有名称的连结用作“函项”,从而产生一个变量。由于每一个概念只能通过它与其它概念的连结加以界定,因此标签冗余。而连结上的标签则不然,因为没有标签的连结所组成的网络仅仅表现了一种关联,对具体分析没有帮助。标签的功能是对连结进行分类,一旦去掉标签就有损于信息。
连结上标签的这一特殊性反应了该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允许连结自身可以像所连结的概念一样被当作“第二位概念”。一个网络的本质特点是概念应当只表征一次,它与其它概念的多重关系应当用多重连结表示,而不是概念本身的多重重复。该原则通常可用于“属性—值”矩阵,但不适用于属性本身,因此每个概念都有一个矩阵。如果两个属性有相同的值,就用连结两个值的弧表示。对属性本身,标签得在矩阵上重复。在系统网络中也可以用该原则表示两种不同情况,即通过带有多重“是”连结的单一节点来表示,或用一个“是”连结来表示。
1.2 模块性
长期以来,人们对模块性有争议。争论的主要问题是:是否有一个显著的大脑“模块”专门司职语言?或司职句法、词法等?如果模块是大脑的独立“组成部分”,而且如果语言网络只是更大网络的一小部分,那么对以上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我们把问题的焦点放在连结上,那么任何网络都不可避免地“模块化”,网络中概念之间的连结并不是均匀分布的(Hudson 1998a)。
Hudson指出,或许病理语言学的例子能说明模块化。为什么有些病人能像正常人一样说话,也能区分普通的声音,但就是不能理解他人的话语?依照词项语法的网络观,这是因为他不能理解从特定方向(从词到意义)的特定连结类型(意义)。还有,为什么有些病人不能叫出某一类事物的名字?常规的看法似乎解释不了类似问题,而词项语法的网络观可以解释非语言概念如何形成紧密相关而又相互界定的心理集。这些情况从一个侧面说明模块化的可能性。
2. 缺省承接
缺省承接是词项语法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总类的特征由该类示例说明,除非被特殊情况的一个已知特征取消。比如,我们说通过加-ed可以构成动词过去式,而有些动词的例外情况会自动取消该规则。 需要说明的是,缺省值被取消的机制在《英语词项语法》中曾经称作协定叠置(stipulated overriding),后来Hudson放弃使用这个术语。
承接是由“是”关系承载的,这也是把缺省承接当成词项语法的一个基本思想的重要原因之一。Hudson举例说,由于snores“是”“动词”,它自动承接“动词”的所有已知特征,比如它可以有主语等;同样,由于Jo在Jo snores中与snores间的连结是“主语”, 它便承接“主语”的所有特征。如图2所示:
图2 “是”关系
“是”关系的标签由从顶端到示例的一条线和一个小三角形组成。三角形的底边靠在某一总类那边,以此说明总类比示例大这样的关系。Hudson(1998a)很形象地解释说, 也可以把三角形想象成一个漏斗口,信息从上往下倒入,沿线往下一直流到示例。
应用缺省承接的系统都会涉及到多重承接这个重要问题,即一个概念同时从两个概念中承接。例如,dog可分别承接于mammal和pet。词项语法允许多重承接,这样就有了所承接的信息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不过,只要冲突不是人为的分析所致就没有什么问题。依据这个思想,语言中有些形式不符合语法,只是因为两个特征之间有不可调和的冲突。例如:标准英语的许多变体中,I aren't是不符合语法的(试比较Aren'tI?)。词项语法对此的解释就是aren't可以同时从aren't(BE 的否定现在式)和am(BE的I形式)中承接。
3. 语言网络和话语网络
词项语法认为,语言是概念的网络,实际表征为语言网络和话语网络。具体说来,普遍概念网络包括了语言之外的许多概念,而语言网络是其中的一部分。语言网络与其它网络的区别在于前者所涉及的概念是词以及词的直接特征。没有直接与词产生关联的概念就不能当作语言网络概念。词与词之间乃至与其它概念之间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连结。词项语法中,甚至传统的语言层次也得到足够的重视,每一个层次都由不同的连结界定,即词通过“词根”和“形态”连结与形态结构相连,通过“意义”和“所指”连结与语义学相连,通过依赖关系和词类与句法相连。如图3所示:
图3 语言层次及其连结
在早期的词项语法中,特征(feature)描写是一个重要概念, 比如对动词给出“[+V,+N]”或“[Verb:+,Noun:-,SUBCAT:〈NP〉]”等特征。而在最近的词项语法中,这些特征描写已经被取消,采用的是“是”(isa)连结, 对动词就在动词上给定一个“是”连结,说明该词“是”动词,具有动词的所有特征。其它类推。语言中最明显的可分类要素就是词,因此除了具体的、特殊的词之外,普遍意义上的“词的类型”也得到区分,但是都把它们当作“词”。
多重承接允许从两个不同的维度区分词, 即:把词当作词位(lexeme)(例如:DOG,LOVE,BUT 等)与把词当作屈折变化(inflexion)(如:复数、过去式等)。这两种连结使得词的内部关系在“是”连结下交互分类。甚至词类之间也可以进行交互分类,比如:对英语中的-ing形式往往可以进行动词和名词交互分类。
由于词项语法认为语言是一个更大网络中的一个网络,分类并没有把词当作最高的概念类别。该语法通过从“词”到“交际”的“是”连结表现了词与其它种类的交际行为间的相似之处,表明词就是行为和事件。这一点对指称意义分析尤为重要。此外,词的连结不是语言中唯一的“是”连结,还有语音音素和词素的“是”连结等。但是最为重要的是“意义”“主语”等连结关系。总之,语言网络是词和词的组成成分相互之间或与其它的认知之间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相互连结的集合,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能够区分这些连接关系并允许缺省承接的“是”连结。
话语在词项语法中仍然是一个网络,它只是认知网络的延伸,因此它与认知网络有共同的形式特征。而网络中的相互关系仍然是“是”连接。这样,词项语法可以生成实际话语的表征,这与其它语法生成理想话语或句子是不同的。
把话语融入到该语法中需要让不同类型的词汇标签有不同名称,因为相同的标签表示概念的同一性,而标签和类型显然是不同的概念。词项语法的规则是保留类型的传统名称,在话语中用w1、w2等标示标签。例如,在I agree这样的话语中,共有两个词w1和w2,它们分别“是”I和AGREE:pres。 把话语融入到该语法中还得需要词类和标签有相同的特征,这样标签才能从其类型承接。标签必须有我们熟悉的类型特征,必须属于词位或词类,必须有意义和词根等等。当然,有些标签特征通常不包括在语法之内,如:说话者、听话者和情景特征。
4. 句法学
句法涉及的是共同出现的词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是由规则而不是意义或形式限制的。词项语法的句法研究包括词序、语法功能、依赖(dependency)、并列关系(coordination)、匹配关系(agreement )以及选择(selection)。
句法是词项语法建构得最完善的部分。但是由于词项语法放弃了短语结构,人们对其句法观颇有争议。像许多理论一样,词项语法也属于以“依赖”为基础的理论,其句法结构由词与词之间的依赖关系构成,其中所谈的“词串”(word-strings)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短语。句法依赖关系是由句法规则连接的两个词之间的一种关系。除了并列关系外,每一条句法规则都由一种依赖承载,而每一种依赖又至少承载同时适用于依赖词和母词的一条规则。这些词与词的依赖形成了词链,把每个最终句子或短语的领头词连接起来。这样,各个连结都是不对称的,词与词之间形成了依赖关系,从而组成了句子的句法结构,如图4所示。
图4 句法结构
图4表明,词与另一个词之间是一种依赖关系。 这种基于词的依赖关系分析比基于短语结构的依赖关系分析更具优势。后者又称为表层依赖分析。表层依赖分析通常是给每一个词创建一个短语而构成短语结构,该短语包括该词和所有依赖于该词的词。由于每个词只能充当一个短语的领头词,不可能建立一个词与词之间的依赖关系。基于词的依赖关系分析的优势还在于标签连结以及多重依赖。标签连结在认知网络中普遍存在。如果知识可以用标签连结加以组织,那么句法分析同样可以用标签连结分析。
当然,Hudson也指出句法分析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尤其是遇到类似“结构共享”(structuresharing)和“并列关系”(coordination)时情况变得较为复杂。结构共享是指一个词依赖于一个以上的其它词。例如,在What have you been looking at?这样的句子中, have 和been依赖you;have,been,looking和at依赖what这个领头词。对于并列关系,词项语法采用“词串”加以分析。这里的词串与传统的词串不同,前者指相互独立的词由连接词加以连接,后者常指短语。
5.语义学
除了少量著作之外,大多数词项语法论著并没有提及词项语法的语义学研究。但Hudson 1984年和1990 年的两部主要著作都以较大篇幅讨论语义学内容。词项语法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明确划分了句法学和语义学。Hudson认为,由于词与意义的区别非常明显,句法学与语义学的区别也自然显而易见。词的意义又分为“意义”和“所指”。因此这些连结总是跨过句法学与语义学的界限,约定用平行的虚线连接。
词项语法没有区分“纯语言的意义”和“词典意义”。意义是概念,由与其它概念的连结网络界定的概念。词与词的不同意义分别连结到普遍知识网络中的已知特征。仅靠标签不可能区别词的意义,概念的实际意义是由它与其他概念的连结限定的。例如:EAT 这个词的意义是由它与put,mouth,chew,swallow,food等词的联系来决定的。
这样,词项语法的语义结构形成了一个有标签的网络,类似人工智能中的网络。如前所述,它区分了“涵义”和“所指”,前者是普遍范畴,后者是具体的项目或范畴。这两种意义的区别与形态学中关于词根和形态的区别是相连的。一个词的词位提供了它的词根和意义,屈折变化则提供了它的形态和所指。例如,dogs这个词是由词位DOG 和屈折变化“复数”共同界定的,记为“DOG:plural”。它的词位界定了它的涵义,即“狗”这个普遍概念;而它的屈折变化界定了所指是一个集合。
句子中词的意义连接方式体现到句法中,但是语义连结是由意义自身导向的。例如,在Dogs barked这个句子的语义结构中, 词的意义间的连结是由bark提供,它有一个到主语所指的“施事者”(agent )连结。如果把barking这个特定行为称为“事件e”(event-e), 那么语义结构必须表明事件-e的施事者是集合-s。对于名词而言,动词屈折变化直接对所指的意义产生影响,但是过去式屈折变化是通过把事件的时间限制到说话之前的某个时间(t1)来表现的。
词项语法语义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一个词的“基本”意义(从词位承接而来的意义)是由该词的依赖词所限定的,该依赖词产生第二个意义,它比基本意义更加具体而且比所指更加宽泛。这个中间意义包括领头词和它的依赖词的意义。
总之,词项语法把词同时当作最大的句法单位与最小的句法单位,而且是唯一的句法单位,通过词与词之间的依赖关系的描述,试图找到句法和语义的合理分析,并结合语境与认知深入解释语言,从而建立关于人类语言结构的普遍理论。无论这个目标实现与否,不能否认该理论所作的大胆的创造性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