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剂量;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重症肺炎
肺炎主要是因寄生虫、病毒、细菌等多种致病微生物引起的一类炎症,常发生在肺间质、肺泡、终末气道中,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嗜睡、呼吸急促、呼吸困难、脱水、食欲减退,干预不及时,可对小儿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再加上小儿免疫功能低下,可增加治疗风险性,影响其日后生长发育,为此还需合理选择一项药物控制病情恶化 [1]。分析往期报道,可发现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利于心肌灌注量的增加,减少循环阻力,明显扩张血管,有效改善通气功能和心功能,减轻心脏负荷。而本文在面对重症肺炎小儿时,运用不同药物治疗,如下文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在2017年10月16日至2018年10月16日期间选择100例重症肺炎患儿为试验对象,均采用数据库随机分组式,各50例。入选标准:(1)小儿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欲差、精神差、萎靡、烦躁、气促、咳嗽、高热等症状;(2)小儿经胸片X线检查、动脉血气分析,确诊为肺炎;(3)小儿48小时内肺部浸润增大≥50%,需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累及多叶和双肺;(4)小儿均无本次试验药物过敏现象。排除标准:(1)排除其他影像本次研究的因素和疾病患者;(2)排除心脏存在明显异常患者。
观察组平均年龄(3.49±1.57)岁,平均病程(5.52±1.47)个月,APACHE评分(26.82±2.37)分;性别:男性27例,女性23例。对照组平均年龄(3.52±1.61)岁,平均病程(5.78±1.55)个月,APACHE评分(26.31±2.44)分;性别:男性28例,女性22例。两组资料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除了进行解痉平喘祛痰药、扩血管药、利尿药、抗感染药物治疗,还需根据痰培养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根据患者具体病症,实施相应治疗措施。对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还需给予抑酸、止血措施;对于脑功能障碍患者,还需给予脱水降颅压、营养脑细胞等治疗;对于肾功能明显受损患者,还需给予血液净化治疗。
观察组采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剂量多巴胺(国药准字:H20041326;上海禾丰药业公司)、多巴酚丁胺(国药准字:H20013256;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治疗,多巴酚丁胺每分钟1.5~2.5ug/kg、小剂量多巴胺每分钟3.0~5.0ug/kg,每日持续给药5~10小时,连续用药3~5天。
1.3 观察指标
对比退热时间、心率恢复正常时间、呼吸平稳时间、肺部啰音改善时间、总有效率。
显效 [2]:肺部啰音减少,呼吸情况有所缓解,尿量增加,面色转红润,经X线检查,病灶大部分消退;有效:各项症状呈恢复趋势,X线检查部分好转;无效:病灶无吸收反应,甚至症状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21.0软件统计学处理,当对比值存在统计差异,用P<0.05代替。
2 结果
观察组退热、肺部啰音、心率、呼吸平稳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3 讨论
肺炎常发生在小儿人群,但由于小儿循环功能不健全,免疫能力低下,肺组织弹力纤维未发育完全,可导致肺泡含气量少,肺泡无法扩张,且出现明显气体交换困难,肺部感染加重,治疗不及时,可出现心功能衰竭,各脏器组织出现微循环障碍,甚至危及小儿生命安全和正常生长发育 [3]。
多巴酚丁胺属于β受体激动药,能够增加心排出量,增加心肌血流灌注,扩张冠状动脉血管,降低肺循环阻力,促使肺周血管扩张,进一步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搏出量,有效增加肺部血流量,促进肺部炎症吸收。小剂量多巴胺可升高肺动脉压,增加肺血管阻力,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间接增加心肌收缩力,对心肌作用较弱。分析本次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各项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能够降低肺毛细血管楔压,增加肺血管压力,降低肺泡张力,改善通气状态和各项症状。
总而言之,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能够改善小儿当前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用于肺炎小儿中,利于增加肾脏血流量和心搏量。
参考文献:
[1]王晓瑜,刘小芸,蒋艳等.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联合应用对小儿重症肺炎炎症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功能水平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3):270-272.
[2]王驰.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联合常规方案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评估[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43(8):792-794,798.
[3]袁潮钢.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对小儿重症肺炎患者血清IL-6、IL-8、CRP水平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7,37(z2):73-74.
论文作者:孙文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5
标签:多巴胺论文; 小儿论文; 肺炎论文; 多巴论文; 肺部论文; 小剂量论文; 重症论文;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