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人民路小学
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教育部推行“一纲多本”以来,全国目前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共13个版本。尽管教材版本五花八门、各有所长,但几乎所有版本都是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的。人教版作为小学语文教材最权威的版本,也不例外。从中年级开始,每册教材都是分成八个主题单元组,每组教材围绕一个主题编排,都是从导读到3-4篇文本,再到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读读背背”短文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展示等环节,教材以单元“主题”为线索,前有布置、中间有提醒、后有检查。[吴洪江. 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课程标准变了,教材变了,我们教学的思路也应该随之改变,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般是按“单元整体感知——单元部分感知——单元整体回顾”的操作模式进行,现就“单元整体感知”环节结合相关教学案例作一详细交流。
单元整体感知即利用1-2节课的时间,对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重点等运用目标导向作一个总体感知和安排。这一节课在整合单元的学习中起到“激发兴趣、统缆全局”的作用。具体做法可用“导趣、导学、导读”来概括。
一、导趣——唤起体验,贯穿始终。
单元整体感知,强调学习中的“经验穿透”。按照建构主义思想,学生学习新知识必须与自己头脑中的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才能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师在这个环节一定要调查了解研究学生的经验,找到经验与新知识的“联结点”,以唤起学生的亲身经历的经验开始,以那些鲜活的、生气勃勃的、温暖亲切的学生生活经验与体验为基础,让说的、读的、写的都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让个体的感受和体验贯穿始终。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本组教材的单元主题是“自然奇观”,包括两篇精读课文《观潮》、《鸟的天堂》和两篇略读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课文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为了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执教教师这样处理的:
环节一: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这个暑假你都去了哪些风景名胜区?
生:(热情高涨,争着举手回答)峨眉山、蜀南竹海、兴文石海、都江堰、张家界、三亚、剑门关……
师:是啊,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有许多让世人惊叹的自然奇观。你知道我们国家还有哪些自然奇观吗?
生:(再次热闹起来,大家争先恐后地说自己知道的自然奇观)我知道黄山的奇石和迎客松、九寨沟的水、黄龙的五彩池、桂林山水、长江三峡……
师:这个单元的学习,老师将带你们从祖国的最东部浏览到最西部,去领略祖国的大好山河。
以上教学片段,教师从生活引入,谈话导入轻松自然,既能了解学生课前对有关资料的搜集情况,又能直入主题,突出重点,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用旧知同化建构新知。
二、导学——读好导语,渗透目标。
如果“导趣”是对学习内容搭建桥梁,那么“导学”是为学习方法搭建桥梁。人教版语文教材每个单元之初都有一个导语,单元导语中的文质兼美,语言涵盖力强,它处在单元的首席位置,犹如该单元学习的“路标”,对整个单元的学习起到的指引作用,它几乎覆盖了学习整个单元所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的要求,把握了它,也就把握了学习该单元的方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单元导语,自由、反复地读,读出思考,读出目标。
首先,教师可以用引读来理清句序,读懂意思。接着,可以让学生自己划出要点。要点中一般包括“人文感受”和 “学习方法”,还有行为实践的目标。学生通过读好单元导语,多了一份理性思考,也多了一份阅读期盼。学习目标确立起来的同时,学习主人翁的意识也随之大大增强。[ 陈慧. 要把握语文单元统整的“度”[J]. 小学教学研究,2011,(25):18-19. [2017-09-03].]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第一单元的导语是这样处理的:
师:请大家翻到教材第1页,默读单元导语,思考:
(1)单元的主题是什么?
(2)本单元将用到什么学习方法?
(3)导语还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导语,能让学生明确单元学习的主题、方法和目标,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
三、导读——全面感知,整体接触。
导读,就是让学生从总体上浏览整个单元的全部内容,感知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可能你会想:这一个节课把所有课文都感知了,把好滋味都先尝了,那后面的十几个课时岂不是索然无味吗?老师的故弄玄虚的引入还有意义吗?其实,即使是单篇课文的教学,我们不是仍然要安排提前预习吗?只要把握好导读的度,不仅不会影响后面的阅读,而且还会让课文更好地保留原汁原味,加深对整个单元课文的感受。导读,与整组课文接触,不仅接触语言文字,还可以欣赏插图,谈谈感受。[ 王庭波. 小学语文“视域融合”教学范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在这上环节的学习中,老师还可以和学生共同商讨本组课文的教学顺序、增删内容、课外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等等。
1.自主阅读四篇课文,并用几句话概括出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小组内交流初读感受:这四篇课文当中,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和宋庆龄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他(她)?
2.全班交流:
(1)翻看后面的自读课文,还有哪些也是讲的名人故事?分别讲了哪些名人的故事?(《做风车的故事》、《爱迪生救妈妈》)
(2)讨论一下,这个单元的几篇课文的教学顺序,并说明理由。谁的理由最充分,最能说明人就按照他的主意办。(学生同桌讨论约3分钟)
师:宣布辩论开始。
生1:我认为应该先学第8课《我不能失信》,因为这一课最简单,从易到难,再学习《奇怪的大石头》,然后是《灰雀》和《小摄影师》。
师:有道理,由易到难,真会思考。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2:我认为应该用两节课学习《灰雀》,因为它是外国的,然后用一节课学习《做风车的故事》和《爱迪生救妈妈》,这样我们就学习了三篇外国的名人故事,《小摄影师》就用学到的方法一节课学完,然后用两节课学习《奇怪的大石头》,再用一节课学习《我不能失信》,我再给大家推荐两篇中国名人的故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孙中山的读书》。
师:考虑得挺周到,运用了群文阅读的方法学习。大家说他俩的主意谁更妙?
生:XXX
师:那咱们就按XXX的顺序学习本组课文。
论文作者:郭英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9月总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6
标签:单元论文; 课文论文; 导语论文; 学生论文; 主题论文; 教材论文; 目标论文; 《成长读本》2017年9月总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