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富裕乡镇体育未来发展趋势_农村人口论文

中国富裕乡镇体育未来发展趋势_农村人口论文

未来中国富裕乡镇体育发展的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富裕论文,乡镇论文,趋势论文,未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近九亿农民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实体。因此,农村体育的发展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在我国推行的“全民健身计划”的宏伟工程中更有其特殊的意义。随着农村经济的巨大变革,农村体育发展也有了质的变化,并展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在中国,乡镇是地域性的概念,乡或乡村是与城市相对而言的地区,是农民从事生产和生活的区域。与城镇相比较,乡村的社会活动具有分散性。镇即集镇,是一定地域内人口、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相对集中的地点。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启动,小城镇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它们已成为中国农村区域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中心,一种以市代县、县管镇、镇管村(或称管理区)的新体制已形成。

“富裕”是一个相对“贫困”而言的概念。人们已经习惯于经济学范畴的讨论,最为常见的就是确立人均收入标准作为贫困线的标志,并根据此衡量脱贫致富与否,从发展的眼光看,贫困线的标准是十分相对的,在目前中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的情况下,“小康”则成为富裕的更高目标。所以,本文就已经达到小康水平的地区,称之为“富裕地区”,已经达到小康水平的农村乡镇,则称之为“富裕乡镇”。

“未来”一般分为现未来(今后十年),近未来(今后一百年)以及远未来(今后一万年),本文要研究的是从目前我国富裕乡镇体育发展的现状出发,展望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富裕乡镇体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1 中国目前富裕乡镇体育发展的基本特征

1.1 体育事业起点低

与世界体育先进国家相比,中国的现代体育从整体上,起点是比较低的,富裕乡镇作为农村的一部分,改革开放前虽有天时、地利的优势,由于人们的观念及政策的影响,同样是贫困的。比起城市来,体育事业的起点必然低,那时广大农村人民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农民终日为吃饱肚子而奔波,无暇顾及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无论是体育活动的“硬件”,还是“软件”都十分薄弱。如广东珠江三角洲小城镇的体育经费1976年人均只有0.26元,人均体育场面积为0.08平方米,体育消费水平更低。近十几年虽有较大的变化,但农村(包括后来的富裕乡镇)体育事业的起点低于城市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1.2 迅猛发展的富裕乡镇体育

在近十几年的经济改革大潮中,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农村体育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特别是以一些经济水平发展较快的富裕乡镇为龙头,把农村体育事业推向了新的高潮。经济的振兴,农民劳动条件的改善,使其增加更多的闲暇时间。同时,富裕起来的农民已经或正在不断开始追求新的精神生活,从单一化的娱乐活动向多样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体育及其它娱乐活动已成为富裕乡镇群众生活所必需的。参加体育活动不仅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取代了一些不良的闲暇活动,如赌博等,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品质,有助于造就“四有”新农民。如今富裕乡镇各级政府对体育的重视的结果使体育消费、体育人口等大幅度的增加;农民的体育观念也有很大改善,促进了富裕乡镇文明建设迅速发展。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的特征:

1.2.1 乡镇体育组织机构多样化

从我们调查的数十个乡镇,体育领导的组织形成呈多样化,珠江三角洲地区乡镇基本都有镇体委(与文化事业单位合并后,形成上归文化站或中心管,实质上体委仍独立挂牌,单独开展工作),体委在镇政府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编制也在镇政府,这种机构使乡镇体育工作有镇政府直接领导、参与和支持,有专人负责、积极开展农村体育活动有较好的成效。在内地多数乡镇基本上没有专门的体育机构,有些乡镇由政府宣传部门干部兼管体育;有的则由团委兼管。还有的根本无人管,也无处靠,呈自由形式,只是在各工厂、企业、单位组织活动时,才让镇文化站出面管理,显而易见,后几种形式比起有体育专职人员管理的前者来,无论在群众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的硬件方面,还是在从事体育活动行为等软件上,都有较大的差距。

1.2.2 富裕乡镇居民对体育有较积极的态度及体育人口增长趋向

我国富裕乡镇成年男子每日平均有闲暇时间2.86小时,女子为3.51小时。在闲暇时间里,他们从事的娱乐活动主要的是看电视、电影,打麻将、扑克、听歌、跳舞、体育活动、看书学习等,占比例最高的是看电视、打麻将,占70%,以体育活动作为闲暇娱乐活动的农村居民约占10%。

从调查中反映,富裕乡镇居民有31.05%喜欢并参加体育活动;有17.32%的人不喜欢,也从不参加体育活动。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的人们对体育活动有较积极的态度,其中认为强身健体占44.06%;保持良好体型占4.72%;调节精神、消除疲劳占22.64%;保持旺盛精力占17.6%;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占6.45%;锻炼意志品质占6.5%;培养和发展个性占2.13%;为了生意兴隆及其它占5.27%。

本课题所确定的我国富裕乡镇体育人口是以每周参加体育活动二次以上,每次在30分钟以上为标准,富裕乡镇现有体育人口28.25%,结构特征见表1。

表1 体育人口结构特征

类女 男

别 30岁以下 30~40岁 41~50岁 51岁以上 30岁以下 30~40岁 41~50岁 51岁以上

人数 368 160 186 75

415 194 159 86

占总体%13.72 14.53

合计%

28.25

1.2.3 体育经费较充足,体育设施趋势于完善

富裕乡镇体育经费的来源形式多种多样。内地的大部分乡镇体育经费基本上是靠政府拨款,比如上海的青浦县华新镇,1983年政府拨款5千元,到1992年增加到1.5万元,增加三倍,而社会资助1983年基本等于零,1992年则上升到2万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部分富裕乡镇体育活动经费呈现多源化:首先是政府拨款,这些乡镇政府都十分重视体育的作用和社会价值,各乡镇政府每年体育经费的拨款在3~8万元之间,如有大型活动或修建场馆,政府还可调动几十万,甚至百万元的资金。其次,随着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乡镇的区域经济发展迅速,乡镇体育经费的来源很大程度上依靠社会资助,近几年这部分金额远远超过了政府的拨款。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办体育已是富裕乡镇体育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措施。调查中发现,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部分乡镇除政府拨款外的社会资助、集资和海外华侨赞助的款额占全乡体育经费总额的80%一90%。

我国富裕乡镇体育场馆的建设已走在全国农村之首。如果说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腾飞的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那富裕乡镇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更为代表团农村体育工作做出了表率作用。体育场馆规模大、项目多、设备齐全是当前富裕乡镇体育发展成就的一个具体表现。调查的数十个乡镇均有正规的400米田径场;镇平均篮球场约50个;乒乓球台很普及,台球室(城)也是各镇发展的“大头”;另外有70%的镇有网球场。富裕乡镇中的各管理区(乡村)的企业、学校、机关也均有不同占地面积的体育场地,并以学校最齐全。标准的田径场、足球场是他们发展的目标,篮球场、乒乓球场最为普及。

从珠江三角洲地区看,近几年和未来几年,乡镇对大型体育设施建设均有打算。现已有20%的乡镇有一流的、现代化的体育中心,而正在建设和将要建设的乡镇彼彼皆是,争相兴建体育中心已成为珠江三角洲大部分乡镇追求的一种时尚。体育设施投资额达千万元。在体育设施费用中政府拨款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部分是依靠政府拨款兴建体育中心,但也有个人或企业资助的形式。是否建有体育中心,已成为衡量一个镇外商投资环境、经济发展前景的重要标志之一。

1.2.4 体育价值观念有变化

社会在不断发展前进,在这个发展进程中,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而有所改变。对于某一群体而言,价值观虽然有它的可变性,但它也呈相对稳定的性质。十年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率先富起来的乡镇居民对体育认识如何?体育的价值观念怎样?

表2反映了这一群体的体育价值观的结构取向。

表2 富裕乡镇居民体育价值观因子分析结果

因子名称特征值因子名称特征值因子名称特征值

强身健体4.8603文化娱乐1.8892意志品质0.8645

人际关系1.8940振奋精神1.0290民族自尊0.8445

体育美感1.2458竞争意识0.9468经济职能0.7830

过去长期窘迫的物质环境,人们大量的时间为温饱奔波,无暇去享受丰富多采的体育文化生活,对体育认识与参与行为都处于较低层次。如今,在领略体育文化生活给人们带来的无穷乐趣之时,体育更深层的含义和职能也逐渐被昔日的“饿汉”所检验,体育价值观的演变,是人们在参与体育中,通过自己身心需要的满足,以及人们思维的变迁、视野的扩展、交往的频繁逐渐形成。今日的体育已不是过去可有可无的,而是成为在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文化组成部分,成为活跃乡镇居民社会文化生活、进行两个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1.2.5 体育活动的项目选择和形成特点

物质生活基本得到满足之后,精神生活的需求显得越来越重要,体育作为一种娱乐方式,一种建设农村精神文明的内容和手段,且有28.25%富裕乡镇居民已选择了该手段,其中约有95%的人都喜爱以健身跑、游泳、打乒乓球、羽毛球作为自己的锻炼项目。这些项目的共同之处是技术简单、较易开展、运动量可由自己掌握。调查发现,30岁以下的男女青年更喜欢球类项目。目前富裕乡镇居民选择的体育活动项目还比较单调,那些带趣味性,地方传统性的项目还没有被人们所关注。

从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看,当前我国富裕乡镇居民的体育活动形式还呈自发、个体、分散性。自发地与朋友一起参加活动的占35%;与家人一起活动占20%;一个人单独活动的占19%。这些大约占74%,如何更好地组织乡镇居民以科学的锻炼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从事体育活动成为当前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重要课题之一。

1.2.6 富裕乡镇居民体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表3)

表3 富裕乡镇居民参加体育活动时间、次数

性别 女男 合

时间(min) 10~29 30~59 60~90 90以上 10'-29' 30-59' 60-90' 90'以上 计

0次 414711 1185

1次368 9862 7 628 127 59 831442

2次

235 112

92 10 286 332 234681389

3次49 231

12181 79

279 11652988

4次以上30 251

98 45 85

264 10934896

合计

682 692

373123 1058 1002518247

5880

按本研究确定的标准可见,富裕乡镇居民的体育人口达到28.25%,如加上在校学生体育人口约20%计算,我国富裕乡镇体育人口已达到48.25%,只有20.15%的人不参加体育活动。

从活动的场所看,主要是呈分散型(见表4)。

这与前面研究的体育活动形式表现的自发、个体、零散性是相吻合的。所以他们活动的地点多选择在非正规体育活动场所,只是在自家住宅内外,田间地头活动一下。但从青年人来看则不同,他们去体育场(馆)、体育中心、台球城活动已成为一种显示富有和聚友的时髦方式。

从上可见,我国富裕乡镇体育事业虽然起点低,但发展速度却十分迅猛,尽管这种发展还有些不平衡,有些目前甚至是畸形,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差距,但其发展的步伐却平稳、有力。

表4 富裕乡镇居民参加体育活动地点、场所(%)

女男

镇体育场(馆)

28.50 29.89

镇体育俱乐部1.48 1.39

镇体育中心 2.53 4.36

镇体育辅导站0.61 0.83

住宅附近空地

24.63 17.54

公 园 5.77 7.84

田间、地头 2.71 5.81

自家院内

16.54 17.68

其 它 4.11 9.84

不参加体育活动 18.12 21.46

本课题研究对象虽然都在经济上实现了“小康”进入富裕的乡镇,但其体育事业的发展却不尽相同,并表现出不平衡性,显示出发展过程中的层次梯度。由于各地乡镇的区域特征,体育传统项目不同,以及管理机制等有所差异决定了他们体育发展的形式和进程都不可能齐头并进。

首先,最为明显的是内地一些富裕乡镇与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富裕乡镇体育事业发展的差异,呈现的不平衡性;其次,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富裕乡镇本身存在的体育发展层次。

2 富裕乡镇体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2.1 在全民健身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在“全民健身计划”实施过程中,农村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就需要在政治、经济、文化先一步发展起来的富裕乡镇,在此方面起个“示范”、“龙头”作用,为广大农村体育的发展树立个模式。有九亿农民人口的中国,如果他们没有投入到全民健身活动中,那么全民健身活动只是停留在城市人口中,根本谈不上真正的全民健身。

2.2 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体育作为文化领域的一项事业,它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精神文明程度。随着富裕乡镇经济的发展,人们将必然提出应如何建设精神文明的问题。因为富有不一定就摆脱了愚昧,财富的规程更不等于文明。经济生活水平提高了,闲暇时间多了,通过体育及其它娱乐活动占领业余生活阵地,丰富业余生活,将成为富裕乡镇人们越来越迫切的要求。建设一个发达社会文化的农村和一个富裕文明的现代农村,意味着农村劳动者本身已不是普通的农民,而是经过培养教育,有文化科学技术、知识、技能的劳动者。要推进富裕乡镇现代化发展,其中对其居民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达到这一要求的标准,必须依靠教育,而体育具有教育和培养人的综合素质的功能。体育不仅可以强身健体,体育竞赛中夺取胜利获得奖牌可振奋民族精神,人们在参加体育活动中能激发竞争意识、开放意识,形成文明素质,培养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习惯,体育锻炼、体育娱乐活动也是现代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是体育功能的延伸和深化。可见,富裕乡镇未来体育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富裕乡镇居民素质、关系到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可以预见,随着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和显著。

2.3 学校体育将是开展富裕乡镇中心

随着经济的发展,富裕乡镇的领导越来越认识到培养人才的紧迫性,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加强对学校的领导,特别是在全民健身中,很注重在学校中推广和应用,与学校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学生不是单一的接受课内的体育教育,并倡导学生走出校外,参与社会体育锻炼,吸收社会体育锻炼,吸收社会体育知识。同时将在学校体育锻炼所掌握一些技能知识、方法、习惯带到社会上去,成为推动乡镇群众体育的骨干,学校也将成为培养乡镇体育人才的基地;另外,随着教育改革设施的投入,为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也为群众体育活动提供了方便与锻炼的场所。所以,学校成为富裕乡镇开展乡镇群众体育的中心,将是今后富裕乡镇体育发展的一个趋势。

2.4 体育的价值观念将不断更新

从我们调查中发现,不少富裕乡镇政府领导和居民的体育意识、价值观念增强了,把体育作为社会精神文明的窗口,作为美化乡镇、改善投资环境、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促进经济繁荣、占领业余阵地和丰富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而且还认识到体育对提高人口素质、人口质量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广大居民的体育价值观念将呈多元化的趋向。据调查表明,在体育价值观念因素结构中,强身健体为第一层次;文化娱乐、人际交往为第二层次;体育的经济职能、竞争意识为第三层次;培养品质、体育审美振奋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为第四层次,预测今后一段时间里,居民对体育健身、健美、休闲、娱乐的认识将进一步提高。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人们的观念将会向新的层次发展,富裕型的生活必然带来生活方式、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居民对体育生活将提出更高的要求,体育将成为追求精神享受、追求安逸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作为家庭消费日益增多的文化消费的比重也将逐渐上升,这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2.5 根据目前富裕乡镇发展的势头和广大居民对体育日益增长的需求,体育发展规模,预计今后有三种增长方案:

高方案:我国富裕乡镇平均每镇国民收入从1992年至2000年增长率为28%,到2000年达到46.7亿元,预计居民体育人口会增长到37.18%,而珠江三角洲地区富裕乡镇可达到45.23%。要达到这个指标,2000年富裕乡镇体育投入必须达到536亿元,体育场地面积将增加到人均0.23平方米,只有达到上述体育规模和投入水平,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及文化娱乐相匹配的需要。

中方案:我国富裕乡镇平均每镇国民收入从1992年至2000年增长率为26%,到2000年达到40.79亿元,预计居民体育人口会增长到32.45%,而珠江三角洲地区富裕乡镇可达到40.35%。要达到这个指标,2000年富裕乡镇体育投入必须达到348亿元,体育场地面积将增加到人均0.19平方米。

低方案:我国富裕乡镇平均每镇国民收入从1992年至2000年增长率为24%,到2000年达到37.37亿元,预计居民体育人口会增长到30.33%,而珠江三角洲地区富裕乡镇可达到37.66%,要达到这个指标,2000年富裕乡镇体育投入必须达到226亿元,体育场地面积将增加到人均0.17平方米。

2.6 为了适应整个经济发展的形势,体育社会化的程度将会越来越高

目前很多富裕乡镇已经打破一揽包干的作法,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办体育的格局,体育的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建立起比较灵活的运行机制,体育社会团体将发挥更加重要作用,动员全社会办体育,坚持走乡镇体育社会化道路,坚持国家办体育与社会办体育相结合的路子将会越来越宽广。

另外,随着富裕乡镇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经济逐步繁荣,必将带动与影响体育市场、体育产业的发展,为整个富裕乡镇体育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标签:;  ;  ;  

中国富裕乡镇体育未来发展趋势_农村人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