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传统的应试型高中英语教学方式无法适应“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基于全语言英语教学理论,我校提出了多维度英语教学模式,从各个方面优化英语教学,最终实现育人模式的转变,落实“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实现英语教育从“单一到多维”“从语言到文化素养”“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型。
关键词:全语言英语教学 多维度高中英语教学 立体化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
一、引言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立德树人”核心素养体系。《意见》中指出:“当前,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改革从总体上看,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够,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宜性不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试招生、评价制度不配套,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支撑保障课程改革的机制不健全。这些困难和问题直接影响着立德树人的效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切实加以解决。”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学生的英语交流与应用能力、学习能力、信息素养、人文底蕴、主动性和自我指导、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流技能、自我管理、国际理解等,这些内容符合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指导精神。
因此,为了促进学校育人模式的转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并建设全国一流的具有国际水平的英语教育特色学校,如何建构好全语言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多维度教学模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 全语言理论下多维度高中英语教学的模式设计
1.多维度高中英语教学的设计创意
我校将以搭建多维学习平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指导思想,以一个“平台”、六个“维度”、一个“目标”为框架,从各个方面优化英语教学,最终实现育人模式的转变,落实“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
建立体验式、情境化、立体化的英语教育课程体系:让学生在“用中学”“境中学”。
学习方式变革:在教学方式上注重体验性、实践性、自主性和互动性;通过多样化的教与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实现英语教育的三个转变:
一是从语言到文化素养。把纯应试性的英语语言教育形式变成立足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英语教育形式。
二是从单一到多维。把单一的传统课堂式教育形式变成多维度语言教育形式。
三是从封闭到开放。把封闭的校内英语教育形式变成开放式的走向社会、走向世界的英语教育形式。
2.多维度高中英语教学模式的模型建构
“多维度高中英语教学模式”是以“构建多维学习平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即借助“多维英语学习”平台的构建,围绕“丰富课程体系、更新教学手段、优化学习方式、引领专业发展、打造校园文化、促进国际交流”六个维度,实现“通过育人模式的转型,达到核心素养的提升”目标,从各个方面优化英语教学,充分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如下图所示:
这六个维度又可以整合为四大块内容:建设多元英语学习环境;构建立体化课程体系;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建构“全语言”学习方式。
(1)建设多元英语学习环境。一方面是建设数字化英语学习教室,另一方面是建设浸润式的校园英语学习环境。
学校将打造一个多维度英语学习环境。首先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构建起人机互动的现代化平台,优化教学手段,促进英语教育的发展。学校将建设与完善多功能外语视听室、同声传译教室、多人微课录播教室、配音室、数字英语阅览室等数字化教室。为了营造更加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学校将通过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建立英语文化相关的景观建筑来优化校园英语学习环境。
此外,学校还将通过打造校园英语学习文化环境,使得校园内处处见英文,景景皆文化,让学生沐浴在中英文语言文化的氛围中,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中英文文化修养的提升。
多元英语学习环境的建设将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的内生机制的产生,将会促进英语教育的发展。
(2)构建立体化课程体系。按照课程对能力培养的层次,此课程体系的建设可以分成三个维度:学科课程、校本课程和语言文化活动课程。
①学科课程。我校的英语学科课程建设将以“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为指导,优化现有的课程学科教学。学科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更要注重学生的英语人文素养的养成,以及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高。
另外,学校将继续推进以课题研究为指导的数字化课堂的应用和普及,如互联网+辅助下的网络写作课,互联网+辅助下的“作业家”数字作业课堂以及多媒体辅助下的英语阅读微策略微课(MOOC课程)教学,全方位促进教学手段先进化,优化教学效果。
②校本课程。学校目前初步建立了英语教育校本课程体系,还需进一步地完善以达到课程的要求。我校将加强校本课程开发,为不同潜质、不同水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多层次的选择和帮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我们计划开展的工作有:优化现有的“补偿矫正”教学模式下的“学案导学”,汇编成系列校本教材;开发多元特色英语校本课程。(12门课程)主要有必修和选修两类。从各个方面综合提升学生英语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等能力,如外国文学经典赏读、英语戏剧表演、英语视听说、TED英文演讲等;开发与课题结合的校本课程,如高中英语阅读策略微课校本课程等;规范英语教育课程设置;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方法与体系。
③文化活动。学校将重点打造一些具有规范性的、独特性的英语文化活动,如以国际文化交流节和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为载体的面向全体学生的语言文化活动;以社团为载体的面向个性发展的英语文化活动;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面向精英学生的各种英语比赛等。
3.建构“全语言”英语学习方式
在“全语言”英语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精心构建系统课程,让学生通过情境体验、合作探究和自主实践来习得语言、欣赏语言和运用语言。在教学方式上注重体验性、实践性、自主性和互动性通过多样化的教与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1)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倡导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教师应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融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活动,获取、阐释和评判语篇意义,表达个人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分析中外文化异同,发展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我校特色的核心课程和独创的“补偿矫正教学模式”,因吸收和整合一些先进的教学模式,如“英国整体教学法”“支架教学理论”“深层次评判式阅读”,在实际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
(2)体验式学习。华东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在他的《有效教学十讲》中提出:有效性最终要落在学生的学习上,学习有效性可用三个指标来考量:学习速度,学习结果,学习体验。如果学生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他一定是主动与幸福的,只有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才能够养成学习习惯,才能够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学习变成习惯、变成生活、变成品质。我校以“体验多元文化、增强文化意识”为指导思想,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搭建双语沟通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敞开心扉,充分体验,从而提升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和表演、演讲、歌唱等多维度能力,充分提供学生体验式学习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激情,促进学生针对个性优势积极发展。
4.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英语教研组围绕英语教育建立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与机制,制定学校英语教育发展规划,开发、设置英语教育校本课程,指导与激励教师、学生积极参与英语教育活动,努力培养、提高学校全体师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此外,学校还将建设一支校外英语教师队伍。我校将与一些大学和公司进行合作,聘请一批专家学者组成专业顾问,寻求校外实践基地等资源的支持,提高我校英语教育的品质,并扩大社会影响力。此外,我校将聘请更多的外教充实我校师资队伍,协助英语社团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
通过发挥我校章宗年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引领作用,鼓励教师从各个方面发挥才能,帮助教师从教学型老师向综合素养型教师转型,从普通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三、结语
多维度高中英语教学模式从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英语整体性教学理论角度出发,试图给高中英语教学模式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对打破传统应试型的英语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有着较好的启迪。另外,在实践多维度高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合理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维度,注意协调搭配各个维度形式,避免过量的多维度信息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这些维度里,立体化课程建设是最核心的一个维度。
我校采取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和“校本课程普及化”这种双管齐下的方法,立足于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最终目的,让英语教育在国家课程的丰厚土壤中开出具有我校特色的花朵。让学生不以应试为目的,自然而然地,潜移默化地形成应试所要求的能力并孕育出文化修养等核心品质,是我们开发多维度英语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龚海平 全语言教学理论及其对我国基础英语教学的启示[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0,(9)。
[3]李漫 “RPR”高中英语校本课程设计与实施——基于全语言教学理论[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5,(8)。
[4]宋方伟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构建[J].海外英语,2017,(8)。
[5]教育部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
[6]余文森 有效教学十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01。
论文作者:章宗年 李映迪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30
标签:多维论文; 英语论文; 素养论文; 语言论文; 学生论文; 英语学习论文; 能力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