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一种经济学角度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以人为本论文,经济学论文,角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坚持的以人为本
在目前研究科学发展观的成果或资料中,关于科学发展观坚持的以人为本的涵义可以列出很多。笔者检索到一条信息中,以人为本被认为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对以人为本的如此规定,反映了对人的全面关怀,从人的基本需求到更高层次的人的发展需求都包含在这个规定中,但这些内容对于人来说却是以人的客体地位为前提而被赋予的。不能说,这些内容对人不重要,只是如果不能确定人的主体地位,体现人的目的性,这样的规定还是有些不足。而在我检索到的另一条信息中,以人为本被赋予三层含义:其一,充分肯定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既要强调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又要强调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其二,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尊重人,解放人和塑造人;其三,在研究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时,既要坚持并运用历史的尺度,又要坚持并运用人的尺度。在以人为本的这一规定中,人的主体地位被特别提出,而且强调了人的尺度的特殊意义,因而,我比较赞成以人为本的这一规定,只是没有突出人的目的性,需要补充并加以论述。当然,我相信,这个清单还可以列得更长,但无须这样做,作为分析的出发点,这就足够了。
把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观联系起来,其涵义该如何规定,这确实是一个很具挑战性的问题。要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涵义揭示出来,还需从科学发展观本身谈起。实际上,无论是科学发展观,还是旧的发展观,都强调人在发展中的作用。但是,人在这两种发展观中的地位并不相同。旧的发展观关注人,是因为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活力的因素,生产力的发展主要是靠人来推动的。这个我们过去深信的结论,是可以进一步展开分析的。把人作为发展生产力的因素,并且把人看作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样的认识并没有错,问题是由此引发出一种分歧,即人在经济发展中是被当作目的,还是被作为工具。旧的发展观因为把经济增长作为主要的目标取向,因而,很容易使人成为一种工具。某个人的利益受损,常常会被说成是为了整体利益而应该付出的代价;以牺牲人们当前消费来扩大积累的行为,又被说成是为了实现人们的长远利益。姑且不去评价这种做法的对与错,就其本身来看,明显地表示人只是“发展”的手段,而没有把人当作目的本身。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改变的就是对人的这种态度。
总结以上对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涵义分析,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特征,它包含了两个基本的涵义,一个是把人作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目的;另一个是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检验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尺度。
二、为什么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
人类追求发展或进步是贯彻始终的一个主题,但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人们处理人自身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有着不同的态度。如果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前文明、前现代和现代这样三个阶段的话,我们很容易看到三种不同的发展观。在前文明阶段,生产力发展的极低水平,决定了人们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因此只能选择关注人自身的途径来避免灭亡,这可以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最初形态。如果要概括这种发展观,可以说是一种适应自然生存的发展观,在这种发展观中会体现出一些以人为本的内容。进入文明社会以后,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造自然的程度,这不仅使人类具备了创造更多财富的能力,而且也唤起了人类追求更多财富的欲望。这使得人类进入了一个开始忘却自己而受到物欲支配的时代。这个时代体现的是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相分离的特征,特别是进入近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关心要远远落后于对经济增长的关注,我们可以把这种发展观称为旧的发展观。当人类进一步走到现代社会之后,生产力的发展达到能够支配自然或者毁灭自然的程度,如果继续人类过去的追求,那么我们生活的环境将不能再承载我们,我们会重新面临生存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重新检讨过去的发展观,建立一种新的发展观或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在科学发展观中坚持以人为本?如果放在这样的一个历史背景下,可能更容易理解。
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后,人类的发展观又发生了一次大的转变,其中的关键是,从旧发展观漠视人的存在开始转变到对人的关怀,并且成为新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为什么新的发展观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核心?一个基本的根据是,当人类面临着生存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人自身。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情况下,人类经历了生存的考验,但人类靠着以人为中心和目的集体力量最终摆脱的生存的压力。当生产力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后,人类又因为一系列矛盾的激化而重新面对生存的考验,这时再度把人放在核心的地位,坚持发展的人本观念,是我们不能不考虑的一种必须的选择。除了这个基本的原因外,坚持以人为本,或者按照前面得到的以人为本具有的以人为目的和以人为尺度的内涵,确是摆脱旧的发展观,实现全面和协调发展的关键。所谓全面实际上就是要改变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片面发展,而把人与自然长期共存、人们的福利水平普遍提高、社会关系达到和谐作为发展的内容,这就是说,只要把人当作目的,发展自然就变得全面了。所谓协调就是要解决存在于经济社会各方面的矛盾,而解决这些矛盾必须以人为尺度,因为人的尺度是寻求解决矛盾关键环节。因此,在新的发展观或科学发展观中重新体现以人为本的内容,同样离不开现实性这一最根本的依据。
三、怎样实现科学发展观坚持的以人为本
首先,既然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区别于旧发展观的核心内容,而旧发展观又主要体现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这一点上,那么改变经济增长的单一目标就成为实现以人为本的出发点。在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标准理论中,经济增长多被用GDP的增长来衡量。这种理论背景下的经济发展陷入了所谓的GDP崇拜。而这样的发展模式当然不会对人以更多的关注。针对这种情况,在西方宏观经济学自身的发展中也有所改变,如美国学者詹姆斯·托宾和威廉·诺德豪斯在1972年提出净经济福利指标,将GDP分成好的及坏的,好的减掉坏才是社会净经济福利。例如商品和服务的增长、闲暇的生活、净洁的环境,这些属于好的GDP,而污染的环境、紧张的工作又属于坏的GDP。如此得到的净经济福利就是对现在我们使用的GDP加以调整的结果,将闲暇等增进人类福利的内容加入GDP中,而将污染等影响人类福利的内容从GDP中扣除。这样的调整尽管不太全面,但对于打破GDP崇拜来说标志了一个开端。我们要实现科学发展观坚持的以人为本必须建立在经济增长目标向社会发展目标转化这个基础之上。
其次,既然以人为本要体现人的目的性,而人们普遍追求福利改进和生活质量提高,那么增加人们的收入特别是使所有人们的收入增加就成为实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手段。无论是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是生活质量的改善,都离不开一定收入水平的保障。尽管这绝不是唯一的保障,但没有不断地提高的收入水平,是很难说我们坚持了以人为本。当然,也不能说仅仅满足了这一点就会促进以人为本这个目标的实现。而真正要把收入变化与以人为本的目标联系起来,更重要的是使收入水平平等的提高,换句话说,就是尽量缩小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收入差距的扩大已经成为影响以人为本这个目标实现的障碍。超过国际警戒线的基尼系数、史无前例的失业规模、数量巨大的弱势群体,这些与以人为本的目标有着很大的差距。为此,完善分配制度、建立保障体系、提高人们素质,已成为实现科学发展观坚持的以人为本的主要渠道。
最后,既然以人为本要贯彻人的尺度,而人们的各种权利长期得不到落实,那么落实和增加人们的权利就成为实现以人为本的重要保障。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无非是要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中把人的尺度作为判断的标准。因此提出的一个难题是,怎样使上述各方面的发展坚持人的尺度作为判断的标准?其实,说它难并不是没有途径,而是沿着这个途径走比较困难。我们都很清楚,贯彻人的尺度需要充分发挥人们在各方面应该享有的民主权利。例如,政治生活中体现以人为本实际上就是要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经济生活中贯彻人的尺度就是一切以是否普遍地增加人们的福利、普遍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标准来判断经济发展的程度,而这离开了人们真正具有的经济民主权利很可能落入一句空话;社会生活中坚持人的尺度就是要实现社会公正、社会平等,而这更需要人们享有广泛的社会民主权利来促进。因此,发挥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就成为坚持以人为本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