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市政道路的设计标准和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逐步提高,要重视和加强市政道路现场施工中的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与现代社会的进步、城市建设的发展相协调,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因此,如何根据市政道路施工的特点,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将施工各要素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实现工程项目快速、优质、低耗,已成为甲方在市政道路现场管理普遍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1.市政道路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市政道路是我国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道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活动也使市政道路质量问题日益突出。鉴于市政道路具有投资量大、工期长、协作性高、影响因素复杂等特点,要提高道路施工的质量,就必须在提高技术水平、引进先进设备的基础上,强化施工全过程,特别是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这也要求管理人员掌握更高层次的管理知识。市政道路施工现场管理市政道路施工是一项复杂的技术、经济活动,具有流动性强、协作性高、周期长、受外界干扰及自然因素影响大等特点,同时涉及到众多的社会主体和多变的自然因素,会受到物质、技术条件的制约。因此,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应该成为每一位项目管理者追求的目标。
2.市政道路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工程前期规划论证不充分的问题
在工程开工建设之前,勘察、设计等单位没有做好现场的实地勘察调研工作,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大量棘手问题;对工程前期的招投标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违标、废标,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有的需要重新进行招标,存在暗箱操作,透明度不高。
2.2 施工材料的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对原材料的采购、加工以及运输到现场使用缺少一套完整的管理措施;由于不具备实验室条件,施工中所使用的原材料未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抽样检测试验;监理尚未对材料进行检查验收的监管,造成施工过程中使用不合格产品,降低工程质量,还增加了工程成本;工艺流程落后,采购时也不认真计划,造成材料浪费。
2.3施工单位质量意识淡薄的问题。大部分施工单位短期行为突出,存在片而追求施工进度,忽视工程质量管理。有的施工队伍,业主也很难进行管理,工程项目的施工没有任何的质量控制手段。施工单位无法从整体上树立起质量意识,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难以提供合格工程。
2.4 施工效率低下的问题
对于市政道路施工管理而言,更多的是要关注效率的问题,因为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市政道路施工的经济效益。依照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更要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所以,只有通过各种比较来确定施工的方案,进而提高施工工作效率,才能为施工单位实现经济效益提供保障。
3.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有效措施及注意事项
3.1 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市政道路工程现场施工管理贯穿于施工的整个过程,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做好现场施工管理的第一步。只有如此,才可以使整个施工过程得以连续、协调地进行。在准备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设置一套规章程序,用以约束工作人员,规范行为,通过考核奖惩,来督促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第二,施工之前对影响工程施工的各种因素进行调查,同时作图标注,辅以报告,把它视为修订施工方案的依据。第三,认真审查施工设计图纸,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第四,依据签订的施工合同、图纸及施工现场调研,认真有效地编制预算,作为控制成本支出的重要依据。第五,培训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明确相关技术标准、操作规章等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做好现场人、材、机的施工管理工作
现场施工的管理工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手段要硬,不能拖泥带水,只有这样,才能将质量管理搞上去,否则,将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
(1)将责任分配到每个人,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施工。最好在前期施工时进行全面的项目部管理人员及劳务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使每个人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责任与义务。
(2)要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管理目标。为切实地把质量工作落到实处,首先是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其次是制定质量管理目标,同时施工企业依据质量保证模式,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系统,编写质量手册,制定质量方针、技术目标,使之更具有指令性、系统性、协调性、可操作性、可检查性。
(3)严格施工工序是形成施工质量的必要因素。为了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转向事前控制,达到“以预防为主”的目的,就必须加强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4)工程质量的许多问题都是通过现场检查发现的。因此要做好现场检查工作,应不定期到现场进行突击检查。发现问题应立刻解决,把质量事故扼杀在摇篮里。
(5)事前、事中工作都应有所准备。加强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设备的质量管理。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在使用前必须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定抽取试样,进行进场的复检工作。针对参加施工的人员特别是材料员进行质量意识教育。以提高他们重视材料质量的自觉性。并增强业务能力。使其充分认识到施工材料的管理与质量控制在整个工程项目中的重要性;其次,加强对试验段方案及结果的反馈;再次,应对施工定额分解、定量控制。进人工地后即对清单中各项工程量进行核定及定额分解,分解时应考虑保管及施工的消耗。在施工过程中,定额与实际消耗应经常对比查漏,并进行定量分析与控制。使材料控制直接进人施工第一线。
3.3 工程施工质量的保证措施
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依照国家规定设置质量标准,同时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加强对质量的管理。市政道路建设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路基不均匀沉降导致地面出现裂缝,桥头涵顶跳车等等。想要做好质量管理,就必须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预防措施:有效处理整个路线中的软弱地基,陡坡地段填土前应挖台阶。填土时根据压路机功率,合理设置分层厚度,分层压实,做好压实度检测。做到压实一层、检测一层、合格一层;处理好路基和桥涵接头,设置桥头搭板,严格保证台背填土压实度。压路机压不到的死角要用小型打夯机夯实。
3.4 完善事后控制及跟踪检查
工程质量的许多问题,都是通过现场跟踪检查而发现的。要做好现场检查,质量管理人员就一定要腿勤、眼勤、手勤。腿勤就是要勤跑工地,眼勤就是要勤观察,手勤就是要勤记录。要在施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减少经济损失。
质量管理人员要在施工现场督促施工人员按规范施工,并随时抽查一些项目。质量管理人员还应在现场给工人做正确操作的示范,遇到质量难题,质量管理人员要同施工人员一起研究解决。质量管理者只有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才能做到工程质量管理奖罚分明,措施得当。
4.结语
一个工程的竣工,凝聚着许多人的劳动和汗水,工程的顺利进行需要各方面的协作、配合。甲方的管理职能及协调作用,贯穿于工程始终。时代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运用,给甲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甲方及其现场代表应不断总结经验,更新业务知识,提高自身修养,以适应新形势下不断发展的基本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2]高柏新.市政道路工程质量及管理问题初探[J].黑龙江水专学报,2014,(03).
论文作者:王寅丰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5
标签:市政道路论文; 质量论文; 现场论文; 工程论文; 工程质量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