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刘云

梧州爱尔眼科医院 广西梧州 543000

【摘 要】目的:分析评估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与单纯小梁切除术手术两种方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5年4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37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单纯小梁切除术手术,试验组行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术前两组视力水平、前房深度以及眼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手术后视力水平、前房深度以及眼压水平有显著改善,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17/1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3.2%(12/18),卡方检验提示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χ2=5.339,P=0.025)。两组结膜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08,P=0.012).结论: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更佳,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闭角型青光眼是眼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多伴随白内障并发症。临床多应用单纯小梁切除、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临床症状亦有相应改善[1]。但单纯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进展加速,绝大部分患者需接受二次手术治疗,导致患者经济负担加重,康复进程减缓,痛苦更甚。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评估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与单纯小梁切除术手术两种方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5年4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37例(37眼)原发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其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50~72岁,平均年龄(63.4±1.7)岁;白内障:晶状体浑浊,视力水平<0.3。两组患者均符合本次手术指征,明确知晓两种术式优缺点和相关并发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既往眼部手术史、葡萄膜炎病史、明确外伤史、激素药物治疗史、晶状体相关性青光眼以及抗青光眼药物无法控制眼压者。按照奇偶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9例(19眼)、试验组18例(18眼),两组年龄、性别、视力水平等基线特征近似,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术前常规用药控制眼压,并给予复方托品酰胺眼液散瞳,常规球周麻醉联合眼表麻醉,术者于10:00~12:00部分取一弧形切口,以穹隆为基底制作结膜瓣;再于12:00部位以角巩膜缘为基底制作巩膜瓣,大小为4mm×4mm。沿底层巩膜行小梁切除术,切除组织1~2mm,虹膜根切后复位巩膜瓣,采用10-0丝线行巩膜间断缝合,将BSS液注入前房后观察滤过情况,确认满意后将结膜瓣严密缝合至对合,常规给予抗生素药物抗感染治疗,经球结膜下注射,取无菌纱布包扎患眼。术后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4次/d,后续每周减少1次,用药3周后停药。

试验组行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前30min给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散瞳,小梁切除术以角膜缘为基底,超声乳化术以颞侧透明角膜为切口。常规球后麻醉处理,将上直肌缝线妥善固定,然后以角膜缘为基底制作结膜瓣与巩膜瓣,于结膜巩膜瓣下置入0.2~0.33mg%/ml丝裂霉素C 2~5min,取100mlBSS反复冲洗干净。于颞侧透明角膜做一3.2mm切口,将黏弹剂注满囊袋与前房,连续环形撕囊后常规水分离、水分层,术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并将晶状体皮质残留部分予以清除,置入人工晶状体。将长条形小梁组织予以切除,面积约为2mm×1mm,切除周边虹膜相应部分,关闭切口后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涂抹术眼结膜囊。并覆盖无菌敷料。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手术前后对比两组视力水平、前房深度以及眼压水平,参照文献[3~4]疗效评价标准评估疗效,其中眼压不超过10.0~21.0mmHg为显效;眼压不超过21.0mmHg,但依赖降眼压药物治疗者为有效;眼压超出21.0mmHg,依赖降眼压药物治疗者为无效。术后随访3~6个月,按照Kronfeld分型对两组结膜滤过泡形成情况进行评估对比,其中I型为微小囊泡型,II型为弥散扁平型,III型为缺如型。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收集的数据均通过SPSS22.0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检验分别为t、χ2,P<0.05时提示样本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视力水平、眼压和前房深度变化对比

术前两组视力水平、前房深度以及眼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手术后视力水平、前房深度以及眼压水平有显著改善,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观察

试验组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4%(17/18),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63.2%(12/18),卡方检验提示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χ2=5.339,P=0.025)。

2.3 两组结膜滤过泡形成情况对比

对照组19例患者(19眼)中7例结膜滤过泡为I型,4例为II型,8例为III型,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57.9%(11/19),试验组18例患者(18眼)中9例结膜滤过泡为I型,8例为II型,1例为III型,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94.4%(17/18),两组结膜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08,P=0.012).

3 讨论

闭角型青光眼是眼科临床常见病,因眼球解剖结构的特征相对拥挤,合并白内障时更加促进了房角狭窄和关闭,单纯的白内障或是青光眼手术无法解决患者的临床症状。小梁切除术是临床治疗青光眼合并轻度白内障的常用术式,其疗效确切,但创伤较为严重。单纯小梁切除术后,患者眼部受手术创伤的影响,内环境发生变化,导致白内障进展加速,术后并发症状发生率高。大部分患者由于屈光度改变,视力不断降低而选择二次手术治疗白内障,其治疗周期延长,经济负担加重。此外,白内障术在滤过泡的影响下手术难度升高,术后患者视力水平提升不理想。

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切口面积相对较小,手术创伤有限,且充分保护小梁结构以及房角组织,副损伤程度较轻。临床上应用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眼压等均有相应改善。小梁切除术建立新的房水外引流通道,而超声乳化术配合置入人工晶体可有效支撑前房,中央前房深度随之加深,前房角明显加宽。叠加效应下房水引流更为通畅,眼内压得到有效控制。应强调的是,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下合理应用黏弹剂可改善瞳孔阻滞现象,房角组织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随之降低,这对术后眼压控制以及视力水平的改善有积极意义[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手术后视力水平、前房深度以及眼压水平有显著改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说明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显著,患者视力水平和眼压均有明显改善,前房深度大于青光眼白内障手术患者,浅前房几率大大降低。此外,有观点认为单纯小梁切除术后药物控制眼压率高,远期功能型滤过泡维持率低,而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无需药物控制眼压,功能型滤过泡维持率较高。本次研究中实验组9例结膜滤过泡为I型,8例为II型,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高达94.4%(17/1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这与既往文献报道[6]相符。

综上所述,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更佳,建议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晓丽,刘丹岩,张斌等.Pentacam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前后前房形态和参数的评估[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6,34(7):608-612.

[2]成磊,刘杏,钟毅敏等.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品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分析[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6,39(4):404-407.

[3]裴锦云,林羽,杨海燕等.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分析[J].天津医药,2016,44(7):906-909.

[4]朱兴平,林学俊,盛建华等.改良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5,33(5):480-482.

[5]陈伟,江媛,陈增辉等.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HEMA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6,18(11):689-693,695.

[6]张洪洋,余敏斌,顿中军等.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Meta分析[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3,31(3):270-274.

论文作者:刘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

标签:;  ;  ;  ;  ;  ;  ;  ;  

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刘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