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中学,青海 西宁 810000)
摘要:一篇优秀的记叙文一定要做到条理清楚。条理清楚当然要讲究语言得体和恰当地运用记叙的顺序。详略的表达是一种技巧,一种智慧。有时,泼墨如云,文字并无啰嗦累赘之感;有时,惜墨如金,文章却又余韵悠长之意。详略得当,不仅能突出中心,还能让结构疏密有致,让语言交映生辉。
关键词:初中语文;记叙文;详略得当;条理清楚
一篇优秀的记叙文一定要做到条理清楚。条理清楚当然要讲究语言得体和恰当地运用记叙的顺序。可是我们也会遇到这种情况:作文语言是很棒的,所运用的记叙顺序也有利于表达主题,但读完之后还是给人一种满头雾水的感觉。为什么呢?这是文章不讲究记叙的详略造成的,因为详略不得当,文章主题的表达就失之偏颇,给人懵懵懂懂的感觉。
朱自清的名篇《背影》之所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其中记叙详略的分寸把握得恰到好处,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从时间上讲,作者回徐州及到家“变卖典质”的经过肯定比在南京的经历要复杂,而回徐州及到家“变卖典质”的过程中,作者肯定也被感动过,但他写作的重点却不在这里,而在南京送别。所以作者首先把材料的重点放在南京,对于回徐州及到家“变卖典质”的过程,用三小段略写。南京送别的重点是车站上父亲的百般呵护,重中之重又是父亲翻越月台买橘子的背影。因此,作者用了较多的篇幅,以生动地细节描写凝聚了这一处特写,而且后文也多次浮现这一背影。这样,重点突出,含蓄生动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
正如陆游诗云:“天章云锦用在我,妙手剪裁非刀尺。”说的是写诗作文剪裁的重要性。所谓剪裁,就是根据写作的目的、表达的主题决定材料的取舍和详略。取舍,是第一步,决定哪些材料用,哪些材料不用。有用的材料也不能不分主次轻重统统都写到文章里,有的要详写,有的要略写。清人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指出:“详略者,要审题之轻重为之,题理轻者宜略,重者宜详。”也就是作者要根据表达主旨的需要,分清主次,有详有略,做到繁简结合、疏密相间、错落有致。
然而在平时的作文讲评中,我也曾口头提到写作中存在详略不当的毛病,可毕竟只是停留在教师的口头上,学生只是听听而已,不能真正地感受这一毛病的拖沓沉闷,枯燥无趣。那么如何展开详略的内容,既是学生脑中迷茫的问题,也是课堂需要探究的重点。我采用了分类归纳法。尤其是在写多件事的叙事类文章中,首先从较优秀的学生作文中点评归纳,趁着学生有点眉目时,趁热打铁再分发典型的练习材料,让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与文章主题,探讨两者之间到底有何联系?学生在揣摩中逐渐明白了那些与表达中心思想联系最紧密的地方,要写得详尽,用较多的笔墨和篇幅交代得具体、叙述得完整、描写得细腻。文章中次要的又必不可少的内容,用少量的字数表达得精当简略。常用概述、压缩、删节的方法,甚至是一语道破,一笔带过。接着,我也就很自然地迁移到了课本中的范例:《老王》全文写了四件事:代送冰块车费减半、送“我”丈夫看病坚决不要钱、为客人改装三轮车、详写的是老王临死前给“我”送香油鸡蛋。最后这件事更能表现老王善良的品质。此时,学生更加清楚了什么是详写,什么是略写,也就明白了剪裁的重要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要真正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还必须进一步明确以下四个方面:
一、详写和略写,必须从写作目的出发,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
凡是与写作目的关系特别密切的,能够突出主题的主要材料、重点材料,要写得详尽、具体、集中,这样才能充分表达主题、突出中心。次要材料则略写,通过交代、铺垫、过渡、照应、补充等,照顾全局,同样为表达主题、突出中心服务。这就要动笔之前,又明确的写作目的,确定所要表达的主题,从而考虑哪些内容详写、哪些略写。行文过程中,详写部分写充分,略写部分写精要。修改润饰时,考虑是否该详的详了、该略的略了,详略是否得当。这样,把内容的详略落到实处。
二、把握好点和面,要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
“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当然,在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也不能忽略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若运用的好,文章重点就突出,主题就鲜明,从而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效果。
三、重在正面叙述,记叙文中也应有适当的抒情、议论,但记叙文中的记叙描写应详写,抒情、议论应略写。
运用先倒叙后顺叙相结合的,倒叙部分可略,顺叙部分可详。如果当中还安排了插叙,插叙部分应略写。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常有对景物的描绘,写人记事部分要详,写景部分该略。
四、把握详略的“度”,我们还要弄清:
详写的材料要详到什么程度?略写的材料要略到什么程度?要拿捏好详略的分寸,才能做到详略得当。详写,并不是越详越好,只要重点内容充分地表现了中心思想,就达到了要求,切不可画蛇添足;略写,也不是越少越好,也要根据中心思想的要求,简练地叙述次要的内容,做到简洁概括,清楚明了,决不能简单几笔,草草了事。
详写和略写是相对而言,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详在必要之处,略得恰到好处。正如一幅好的山水画,绝不是整个画面都满满的,而往往留下一定的空白,有近景也有远景,笔画有疏有密,用墨着色有浓有淡。一篇好的文章,同样要求有详有略,相互配合,详略得当,各尽其能,各显其妙。
总之,详略的表达是一种技巧,一种智慧。有时,泼墨如云,文字并无啰嗦累赘之感;有时,惜墨如金,文章却又余韵悠长之意。详略得当,不仅能突出中心,还能让结构疏密有致,让语言交映生辉。
作者简介:史正萍(1973.8——),女,青海省湟源县人,大学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任教于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中学。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育教学。
论文作者:史正萍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5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