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靖远煤业集团公司总院 甘肃白银 730913)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间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8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这84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两组,每组患者各42例。常规组的患者采用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护理组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护理,护理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7.23±2.45)d,有18例产生了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2.86%。护理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7.34±2.68)d,有5例产生了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90%。常规组与护理组的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加速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可靠且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及应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8-0170-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由于空气质量的下降,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此病在临床上的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喘息等,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日常的工作。目前在临床上还缺少彻底根治此病的方法,因此对患者进行良好且有效的护理十分重要[2]。本文对两种不同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的结果进行了对比,来突出临床护理的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将这8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两组 每组患者各42例。其中护理组患者女20例,男22例,年龄53~67岁,平均年龄(58.51±1.32岁);病程4~22年,平均病程(12.31±1.27年)。对照组患者中女21例,男21例,年龄52~67岁,平均年龄(58.43±2.32岁);病程4.2~21年,平均病程(13.21±1.17)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排除有严重心、肾、肝等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有其他肺部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常规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主要操作为:照顾患者的日常生活,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嘱咐患者正常用药等。护理组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护理,主要操作为:患者在入院后要对患者进行详细地检查,护理部门要对患者的护理计划进行安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将患者的入院时间作为横轴,将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入院后的入院指导、检查、临床上的诊断以及用药、临床治疗与护理、临床饮食与运动指导、健康教育等的临床护理措施为纵轴,并按照图表的形式,合理安排好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治疗,要保证临床路径安排的可行性,确保护理操作能够按时按量地完成。要适时分析患者的病情,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严密地检测患者的病情,嘱咐监督患者按照医师的指示按时正确用药,向患者以及家属讲解有关临床护理路径的知识和注意事项。入院一周后,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保证患者又舒适且充足的睡眠以及良好的护理环境,对睡眠存在问题的患者要报告医师对患者进行治疗。要采用适当地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的宣讲,让患者掌握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知识和注意事项,给患者提供一些基础的治疗,如果在护理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要及时做出有效地解决措施或通知主治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患者提高针对性的饮食指导,给患者多提供一些高纤维、高营养的食物、禁食辛辣、生冷。在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正确指导患者做适当地有氧运动。按照指定的表格,将各项内容和数据填写完整。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护理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住院的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分析
对两组患者的资料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对全部患者干预治疗状况应用t检验,质量评分比较采用χ2进行检验,两组的结果差异明显,P<0.05,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
2.结果
护理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个性数据进行统计,常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7.23±2.45)d,有18例产生了并发症,其中自发性气胸8例,肺源性心脏病7例,Ⅱ型呼吸衰竭3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2.86%。护理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7.34±2.68)d,有5例产生了并发症,其中自发性气胸2例,肺源性心脏病2例,Ⅱ型呼吸衰竭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90%。常规组与护理组的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能够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由美国开发的护理模式,能明显地提高医护人员对工作的主动性,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3]。临床护理路径由经专业培训的一组成员,根据患者的诊断、疾病或手术而制订的一种护理模式,清晰明确,具有时间性和顺序性,有预见性地开展护理工作,能够使患者得到高质量、高水平的护理服务,这种模式的护理促进了护理的发展也深化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4]。
本文通过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对比,常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7.23±2.45)d,有18例产生了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2.86%。护理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7.34±2.68)d,有5例产生了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90%。常规组与护理组的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与常规护理的常规组的患者进行对比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的患者,护院的时间明显要短,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要低,结果客观地说明对患有慢性阻塞型肺疾病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有更加良好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对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加速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可靠且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朱小平,邹碧荣,王晓惠,等.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改革对临床护理效果的影响[J].护理研究:上旬版,2007,21(4):915-917.
[2]戴晴霞,赵宝英.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因素[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6):56-58.
[3]陈蓉,王兆锦,侯莺.临床路经在腹外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8,4(1):65-66.
[4]王金妹.Orem自护理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8):97-99.
论文作者:张淑莲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5
标签:患者论文; 并发症论文; 路径论文; 常规论文; 两组论文; 发生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