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智障学生的美育工作论文_张林 秦佩剑

浅谈智障学生的美育工作论文_张林 秦佩剑

安徽省淮北市特殊教育学校 235000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目前美育在特殊教育中的尴尬位置,以及造成这方面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家长无法认识美育的价值,其次是学校注重智力教育而忽略了美育。并依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如何对智障学生进行美育的,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关键词:智障学生 美育价值 学校教育 社会实践

美育是一种渗透理性的感情形象教育,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有助于发挥人的内在本质,走向人格的完美。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很早就提出了“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指导思想,可见美育也是现代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20世纪早期我国以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鲁迅为代表的以“立人”为核心的美育思想,充分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人的地位和尊严,倡导个性的发展。他们抓住美育情感教育的本质,培养人们崇高的情感;以美育的超功利性和普遍性特征引导人们追求高尚的趣味,其最终目标是塑造人们高尚完美的人格,实现审美化人生。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但是由于知识经济时代“以人为本”的实现,人们面临市场本位、经济实用主义泛滥、环境恶化与精神疾患蔓延等时代问题,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审美地对待自然、社会与自身尤其显得特别紧迫。 在普通学校,美育已经纳入了正常的教学课程之中,但是对于特殊教育学校中的智障孩子来说,美育工作还是一个初步盲区。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其一,家长无法正确认识智障孩子美育的价值。

在很多家长的观念中,智障孩子就是一个“憨子”,就是“残疾”,就是“负担”,没有培养的价值。所以就忽略了其接受教育的权利。据统计数据显示:智障孩子入学率还不到百分之二十八。家长在这种失望的心态下,就不把智障孩子送进学校接受教育当作重要事情,往往圈在家里。到了入学年龄(很多智障孩子上学时已经超龄)才很无奈地送到特殊教育学校接受几年的教育,个别家长甚至把学校当成福利院,把老师当成保姆,根本就不抱希望,只不过是为了某些“需要”罢了。

例如我校小华,重度智障,家长开学时把孩子送来就不问不管了,放假了都不愿意接回家,说让学校“看”着吧,影响大人挣钱。在这种连学习都认为没有希望的情况下,还何谈美育?

其二,学校只注重智障学生的智力教育而忽略了美育。

在社会观念要“教学成果”的影响下,学生能会写一个简单的字,会计算一道简单的题,立刻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说明老师会教,有能力。而美育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无法达到这种速效。因此在这种短视观念的影响下,美育成了教学中的一块“鸡肋”,偶尔只是把美育融入到生活、思品教学中一个不起眼的环节里去,从而无法达到协调发展,更无法通过“施教于美”,达到“以美启真”、“立美造人”的目的。

那么如何对智障学生进行美育呢?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和家长沟通,做好智障孩子的家庭美育工作

首先,和家长进行充分的交流,转变家长的观念,让家长用健康的心态对待孩子,既不能悲观失望、自暴自弃,又不能溺爱迁就、百依百顺,更不能歧视嫌弃、任其发展。

家长要树立信心,以乐观科学的态度正视现实,智障孩子和正常孩子一样也爱美,也需要美的全面发展。对于智障孩子,父母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温暖,尊重、亲近孩子,多给予平等参加家庭生活的机会和权利。例如:一起说话交流,参与家庭事务,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孩子正确审美意识和体会美的内涵等。要多带领孩子参与社会活动,让孩子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教会孩子懂得美与丑,做一个拥有社会道德的人。实践证明,和谐的家庭生活更有利于智障孩子“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其次,让家长懂得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

坚持科学性原则教育就是要求家长善于抓住合理的教育时机,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进行目的明确的教育。要懂得智障孩子也有自己的审美观点,不仅需要知识的灌输,更需要心灵的美育。要以平等民主、尊老爱幼、互相帮助的新型家庭观念代替封建家长制观念,为科学育人提供良好的氛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正确看待孩子的智力缺陷,既不能认为残而无用,不管不教,也不能过于娇惯、溺爱。

最后,还要让家长知道在家庭美育过程中,要使美育内容和形式易于孩子接受,使他们听得懂、想得通、动感情。

如果家长脱离实际,空头说教或者要求过高,家庭美育就会毫无效果。要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和孩子的情感融为一体,多表扬,少批评,及时鼓励,加强美育效果。

二、和其他任课老师密切配合,做好智障学生的美育教学工作

对于吃住基本在校的智障学生来说,学校教育是促其健康成长过程中特别重要的环节。但是学校的美育教学不像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等其他学科一样具有针对性。美育教学主要以思品课为主体,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这就需要和其他任课老师加强联系,从各方面来对学生进行渗透性美育教学。对于智障孩子来说,由于个人情况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同,作为从事美育教学的老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智力情况制定美育教学个案,实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学。例如小丹同学,智力受损较重,接受能力很难,我就根据她的情况制定了美育的短、中、长期目标:在短期内要懂得讲卫生,知道擦桌椅,见到老师要问好;中期内要知道美与丑,什么该不该做,主动帮助同学,能做一些简单的手工;经过长期美育后,能主动让同学排队做操,遇到同学打架去主动劝解,动手制作能力加强。一学年下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学校家长的一致认可,被评为三好学生。

作为美育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美育教学,还要同其他任课教师一起,结合学校的特色建设大力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通过剪纸、香烫画、编珠和球类等活动来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在丰富了智障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又启发了他们的智力,加强了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观、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小季同学刚入学走路都一摇三晃,口齿不清,现在走路不仅协调,而且朗诵古文声情并茂,获得了市领导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在去年的全省特奥会上,有五位同学获得了数枚奖牌,不仅获得了荣誉,而且对以后的人生更加充满了自信和向往。

作为美育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要经常带领学生深入社会开展实践活动。去福利院做一些义工,让他们懂得还有比自己更需要帮助的人,给自己的人生树立信心。走向街头,体验环卫工人的生活,懂得城市卫生来之不易。走进农村,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勤俭节约。

作为美育教师,对智力落后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一定要抓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摒弃苍白无用的说教,既然学生听不懂,那就直接让他们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思想转变成行为,一旦长期坚持,那么行为就变成一种习惯,久而久之,习惯自然就成为一种素养。也就是说要孩子们多体验,通过体验把做事变为一种需要。如果在校园内看到一张废纸、一片树叶,你教会学生捡起来,第一天如此,第二天如此,乃至天天如此,那么这些学生就会把这个行为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以至于形成良好的习惯,最终一定会上升为讲卫生、爱劳动的美的素养。

三、家校联合,让智障学生安全渡过青春期

同普通孩子一样,智力落后儿童的身体发育并不迟缓,到一定的年龄依然会青春萌动。但由于智力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不像普通孩子那样有羞涩感,而恰恰相反,他们会更直白地表达对异性的好感,更有甚者,有拥抱、亲吻异性,乃至公然展示自己的私处等过分举动,这无疑为对他们进行美育带来了严重的挑战。我班的小强就是一例。他虽然智力落后,但身体其他器官的发育却超出其他智障学生,长得高大威猛。老师和同学经常反映他在课堂上不自觉地脱裤子,甚至有时趁老师不注意去拥抱其他女同学。这种情况在老师之间争议很大,有的老师建议劝其退学,有的建议用其他惩戒方式予以制止。作为小强的班主任,我也十分着急,生怕一着不慎引发其他更为严重的后果。经过反复思考,我想他毕竟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正处于学龄阶段,没有任何理由劝其退学,更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予以体罚。

那么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为此我查阅了大量有关青春期教育的书籍,先掌握其生理发育方面的特点,千方百计弥补其智力缺陷的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方面,我多次向他灌输这种做法是一种十分丑陋的事情,严重者会被公安机关抓走。同时给他们反复播放公安机关惩治犯人的画面视频,让他们在辨别美丑的同时在心理上产生压力,真正认识到这是一种社会公德决不允许的行为。另一方面我及时和他的家长取得联系,把孩子的真实情况告诉他们,让他们积极和学校配合,想方设法纠正小强的这种不良行为,同时又召开家长会,让所有家长了解这一情况,并认真观察自己的孩子是否有这种倾向,让家长们也配合学校强化学生这方面的美与丑的认识。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强在这方面的不良行为得到了有效纠正,再也不发生以前的那些事情,同时全班同学也都认识到这是一件丑事,即便在影视剧中只要看到这种镜头也说“真丑”。

通过以上事例我充分认识到,培养智障学生认识美、欣赏美、辨别美与丑是教育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青春期教育又是这项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要想真正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和家长积极联系,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产生实效。

总之,作为智障学生的美育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利用一切可能的时机,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对学生进行美育,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人!

论文作者:张林 秦佩剑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5月第27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6

标签:;  ;  ;  ;  ;  ;  ;  ;  

浅谈智障学生的美育工作论文_张林 秦佩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