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和应急保障为主题展开论述,重点从多个层面入手对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和应急保障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应急保障;城市发展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afety management and emergency guarantee of rail transit,focusing on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the safety management and emergency guarantee strategy of rail transit from many aspects.
Key words:rail transit;safety management;emergency guarantee;urban development
一、引言
轨道交通指的是现代城市中以固定轨道和路线为主的交通方式,最常见的为地铁和轻轨,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轨道交通的覆盖范围也在逐步扩大。安全管理和应急保障工作的开展,是轨道交通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基于此,本文则针对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和应急保障的工作的开展策略展开讨论。
二、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隐患分析
(一)线路多、压力大
线路多、压力大,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安全隐患之一,以上海市为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上海目前已有16条轨道交通,280座车站,运营里程超过500公里,轨道交通管理部门需要同时保证每一条交通路线都能够畅通运行,在此过程中,需要同时完成多座车站的调度工作,其中任何一条线路的调度出现差错,都会给其它线路的运行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产生安全隐患。本次研究中,笔者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上海市目前仍然在投资增设轨道交通路线,在此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保证已建成的轨道交通正常运行,还需要保证在建线路不受影响,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会进一步增加。
(二)客流量大
轨道交通的主要特点则是方便快捷,而且非常准时,因此是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选择,因此,轨道交通的客流量表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以郑州市为例,郑州市人口已超过1000万,居民出行强度为2.01次/日,轨道交通日均客运总量达到100万乘次/每日左右,特别在上下班或假日,轨道交通客流量会迅速增加,很多情况下,在周六日客流量会突破150万乘次/每日。本次研究过程中,笔者通过实地观察和走访调查,郑州市轨道交通站因周末客流量激增而出现旅客滞留的频率为3.2次/周,此类情况的出现,会给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
(三)出入口混乱
很多情况下,大量旅客会同时集中于轨道交通入口处,在加上出口管理工作的不完善,导致出口混乱,进而造成安全隐患。以西安市为例,笔者了解到,西安市轨道交通的日均客流量在50万左右,而且,在轨道交通出口处会出现大量的摆摊人员、摩的接客人员,但是,针对此处的管理工作并不完善,缺乏相应的秩序维护,在人流高分期,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三、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和应急保障完善策略探讨
(一)体制层面的完善
首先,应该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针对轨道交通安全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在应急指挥管理中应该坚持分级响应的原则,各职能部门要在明确自身管理职责的基础上积极配合。在具体的安全应急管理工作中,各级部门要做到谁牵头谁协调、谁主管谁负责,做好应急管理的顶层设计和基层架构,加强常态管理与应急管理。在这一模式下,一方面对轨道交通安全事故进行有效防范,另一方面在安全事故出现后则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应对处理,控制事态发展,将预防工作和应急处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而且,针对轨道交通安全应急管理,应该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建立专门的风险评估小组,通过全面的调查及信息搜集,定期进行风险评估,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消除,并且要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应急预案,以此为整个轨道交通安全应急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
其次,进一步完善预警监测机制。这一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为了及时发现轨道交通存在的安全风险,并及时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全面的监测,将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危险因素予以明确,并进行及时消除,如果受条件限制而不能消除安全隐患,则应该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预警,并制定科学预案,以此达到轨道交通安全应急管理目的。在具体的工作开展过程中,要科学利用现有职能部门,如市应急办,对轨道交通安全预警信息进行及时发布,并且个职能部门要能够积极配合和响应,以此来达到安全防范的目的。
再者,要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案制定的主要目的是在轨道交通运行中能够在第一时间科学处理所发生的安全事故,以此来达到控制事故严重化的效果。为此,要通过建立相应的体制机制,为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的编写方向予以指出,并要求所制定的预案必须符合实际,信息明确,且能够被高效实施。而且,要以制度约束的形式进一步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在所建立的制度中明确指出预案的落实单位,并根据落实单位的反馈信息对预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另外,还要进一步发挥预案宣传的时效性,在宣传中,进一步对预案内容进行解读,预案内容还应该成为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应知应会的内容,在相关职能部门的组织下,进行应急演练,缺乏员工能够熟练掌握各项技能,在安全事故出现后,则可以高效投入到工作中,有效控制事态发展,并将安全事故影响降到最低。
(二)社会层面的完善
社会居民是轨道交通的使用主体,因此,有必要从社会层面入手对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及应急保障工作予以完善,在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下,引导社会居民参与到群防群治工作中,例如,通过奖励的方式鼓励居民举报轨道交通安全隐患,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广大居民参与到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及应急保障工作中。还可以在各社区居委会的引导下,组织本社区居民参与到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的演练活动中,活动的内容应该包括安全防范、自我救助、伤员救助、信息传递等项目,而且演练的频率要不断加强,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城市居民在轨道交通安全防范中的应对能力,真正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应急管理的社会化发展。另外,可以建立其政府为主导,商业保险公司、投保人共同参与的轨道交通安全风险保险制度,在发挥政府部门协调指导的作用下,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公司在轨道交通安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通过保险公司,对投保主体在轨道交通中的安全防范进行事前督促,在安全事故发生后,则可以通过保险公司的赔付,迅速恢复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
(三)运作层面的完善
在轨道交通安全应急管理中,运作层面的工作要以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各职能部门为主体,例如,当地公安机关可以建立专门的轨道交通安全应急管理小组,安排警务人员到轨道交通运行地点进行全天候执勤,针对那些存在破坏轨道交通安全行为的人员进行及时制止。另外,在当地公安部门及消防部门的相互配合下,建立其轨道交通安全应急联动机制,并配备相应的安全应急救援队伍,而且要为救援队伍配备先进的救援设备,针对救援工作的开展,要进行提前演练,促使各部门在救援工作中能够科学协调和配合,而且在具体的救援工作中,应该做到统一调度和指挥,确保每一项工作能够高效进行。另一方面,轨道交通运营部门也应该加强本机构人员的救援培训工作,促使本就够人员在面对安全管理事故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参与到救援工作中。具体而言,所开展的应急救援培训工作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在第一阶段,通过教育培训,促使本机构工作人员对各类轨道交通安全事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并明确安全事故救援的关键点。在第二阶段,对安全救援工作的具体开展进行技能培训,促使本机构人员能够熟练使用各种救援技能。在第三阶段,针对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查漏补缺,通过事前演练的方式查找到员工在救援技能使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通过再教育培训的方式作进一步强化,以此来完善其救援技能,促使本机构人员能够在救援工作中充分自身的作用。其次,加强公众的安全教育工作。在当地公安机关及轨道交通运营部门的配合下,通过各类媒体进行安全教育。具体而言,通过教育宣传工作的开展,促使社会公众能够珍爱自己的生命,不要因一时冲动而出现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而且,要通过教育宣传,提升社会公众的自救意识,并利用视频引导公众学习自救技能,使其在面对轨道交通中所发生的安全事故能够冷静对待,并且能够科学应对。
总结
综上说是,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发展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安全管理及应急保障工作的不完善,不仅会影响到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行,而且还会破坏公共安全。为此,必须对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及应急保障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从多个层面入手完善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及应急保障工作,进而为城市轨道交通的稳定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政府有效监管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重要载体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研讨会侧记[J].齐琳,苏雪婷.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4(02)
[2]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J].田野.山东工业技术. 2017(16)
[3]浅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J].吕佳.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23)
[4]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组织方法[J].吴冰芝,赵华.安全. 2017(11)
论文作者:陈雪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7
标签:轨道交通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交通安全论文; 轨道论文; 工作论文; 安全事故论文; 安全隐患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