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专挑破水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水罐论文,孩子论文,专挑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幼儿在选择事物时,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让孩子挑一个好水罐打水,孩子偏会挑那些有窟窿的;让孩子选择一种好的吃饭方式,孩子会抛开勺子,用手抓饭吃;让孩子挑选一件好衣服,孩子只选那些颜色鲜艳,但质量却很差的衣服。为什么这样呢?这主要是由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征引起的。
感觉上的偏爱
幼儿选择的指向性首先取决于幼儿的视觉偏爱。一般来说,早期幼儿的视觉偏爱主要集中在形状选择上,3~4岁的孩子的视觉偏爱主要集中在大小、颜色上,孩子到了5~6岁才可以兼顾大小、形状和颜色三个方面的特点。在颜色的选择上,幼儿的视觉偏爱也按其掌握颜色的先后顺序(黄、红、绿、蓝、紫、橙)而变化。由于这种视觉偏爱的存在,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选择时常常会忽视成人的要求,如你让孩子选择一个大苹果,他却拿了一个小苹果,你让他选择一个蓝积木,他却选了一个红积木。这实际上是由不同年龄的孩子的视觉偏爱所造成的。幼儿视觉偏爱的另一些特点有:喜欢看清晰的图像,喜欢看有图案的物体;喜欢看活动的和轮廓多的图形,喜欢有曲线的图案,不喜欢直线的图案:喜欢复杂的图形,不喜欢简单的图形,等等。所以,幼儿在选择物体时常常以这些图案的特点为依据,而不考虑物体的大小、作用、质量等等因素。
好玩
幼儿对物体的选择和行为方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玩心”的影响。例如上面所提到的例子,让孩子选择一个小水罐,孩子并不是不知道哪个水罐是好的,哪个水罐是坏的,但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玩的需要,往往选择了坏水罐,这样打水后孩子就可以玩水,一会儿用手捂住窟窿,一会儿松手让水漏掉。事实上,孩子选择物体时总是选择又好玩、又好看(不一定好用)的物体。幼儿在行为方式的选择上也是如此。如让孩子扫地,孩子一会儿顺着扫,一会儿倒着扫,一会儿推,一会儿拉,扫半天也扫不干净。由于幼儿受身心发展规律所制约,所以,幼儿在选择中,也往往以“好玩”为主,不考虑物品的质量和行为目的的要求。
部分与整体的分离
幼儿在选择过程中,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他们实际上只选择了事物的个别特征。如孩子选衣服,大多情况下只是注意花样、颜色,至于衣服的质量如何,大小如何,穿在身上合适不合适,他们是不管的。这种现象是由于幼儿感知过程中的部分与整体的分离造成的。幼儿对事物的感知总是从部分与整体的分离走向统一的。幼儿最初只能感知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几个部分,看到部分看不到整体(当然有时也会出现看到整体又忽视部分的现象),整体与部分分离,分析与综合脱节。这种现象,一般只有到幼儿后期才能消除。
观察上的粗略
据研究,幼儿的视觉发展水平还不足以对各种物体的特性进行比较,他们只能对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大概的、轮廓性的比较。一般来说孩子越小,其观察越粗略,越不精细,孩子学会精细的观察和对事物进行特性的感知和比较的能力,有时需要到学龄期才能初步形成。所以,在幼儿对事物进行选择时,他们往往极不“认真”,容易出现选择错误。此外,由于幼儿对事物分析比较缺乏主动性,感知事物在许多情况下还是出于无意性,不能围绕一个目的去进行选择,所以,幼儿在选择物体时也会出错。
总之,幼儿对事物的选择是由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只要我们根据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加以训练和指导,就可以提高孩子的选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