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词+反义AA_形容词论文

测估词语+反义AA,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词语论文,AA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本文对“测估词语+反义AA”的句法结构进行考察,讨论其中“反义AA”的语法性质。讨论范围,涉及“手指大小/手指般大小/像手指般大小”“手指粗细/手指般粗细/像手指般粗细”等现象。测估词语,指用来测估度量的词语,包括“(一个)手指、八十公分”等;“反义AA”,指两个单音反义形容词的组结形式,包括“大小、粗细、长短、高矮”等。

本文讨论的“测估词语+反义AA”,可以说成“测估词语+强态A”。二者基本同义。比如:一个拳头大小→一个拳头大|八十公分长短→八十公分长。为了方便,下面把“测估词语+反义AA”句法结构简称为“测估AA”。

40年前,笔者在《中国语文》1965年第1期上发表过《谈“数量结构+形容词”》一文,讲的是“一丈高、八丈远、八公斤重”之类现象。那篇文章的原稿里,曾提到“一丈高矮”之类现象,编辑部在关于稿件修改的来信中指出“高矮”之类应该是名词,建议删去有关内容,笔者接受了编辑部的意见。其实,当时就依稀感到,“一丈高矮”之类和“一丈高”之类的确有所不同,但很难说其中的“高矮”之类就是名词。现在,在经过了多年的反复观察和思考之后,再把这类现象提出来讨论。本文的结论是:“测估AA”中的AA,是形容词性的形式。

二、“测估AA”的两个构件

“测估AA”由两个构件组成:一为度量词语,二为反义AA。

2.1 测估词语

测估词语有的重在测定度量,有的重在估拟度量。

测定性度量词语,用数量词语表示,其中的量词是度量衡单位。例如“一百平米大小、八九寸长短”。有时也用“量词+助词”的结构表示,如“尺把长短”。

估拟性度量词语,主要用代表特定事物的名词语表示,如“手指大小、拳头大小、鸡蛋大小”等等。有时,为了凸显其估拟关系,名词语前后出现“像”“一般”之类,如“手指般大小、像拳头大小、像鸡蛋一般大小”等等。

2.2 反义AA

前加测估词语的反义AA,相关事物具有可视性和可估性,是看得见摸得着并且可以同时从正反两面进行估量的事物。不跟可视事物相联系的反义AA,很难在前边加上度量词语,比如“强弱、好坏、香臭、饱饿、贵贱、甜苦、咸淡”等等;不跟可估事物相联系的反义AA,即使可视,也很难在前边加上度量词语,比如“新旧、红白、美丑、胖瘦、快慢”等等。

前加测估词语的反义AA,不是一个双音节形容词,而是两个单音形容词的反义组结形式,可算短语词,是介于词和短语之间的语法单位。之所以肯定它不是一个形容词,是由于作为一个语法单位,它在语法功能上不可能是一个形容词。比方,如果是双音节形容词,便能够接受副词的修饰,而它却不行。比如“高大”和“矮小”分别是一个形容词,可以说成“不高大、很高大”,“不矮小、很矮小”,但是,“大小”和“高矮”不能说成“不大小、很大小”,“不高矮、很高矮”。从这一点看,笔者1965年文章的初稿中,把二者放在一起来讨论,的确不够科学。

三、“测估AA”的句法位置

3.1 谓语位置

“测估AA”,有时见于谓语位置。例如:

(1)可可树不高,树干环握粗细,分枝处齐肩。(《人民日报》1993年12月17日)

(2)像体四米高矮,整身坐踞,峨冠阔袍、宽袖端笏,虽已古石嶙峋,但仪态轩昂、气宇儒雅,令观者景仰。(《人民日报》2002年8月15日)

(3)只见号称“国老”的甘草一点儿不“显赫”,尺余高低,主干竹筷粗细,斜出的许多细枝两侧密密排列着椭圆的叶片儿,圆蓬蓬的,充满生机。(《人民日报》1996年12月21日)

例(1)“树干”是主语,“环握粗细”是谓语。例(2)“像体”是主语,“四米高矮”是谓语。例(3)“号称‘国老’的甘草”是主语,“尺余高低”是谓语;“主干”是主语,“竹筷粗细”是谓语。

3.2 定语位置

“测估AA”,经常见于定语位置。句子结构中,定语位置的分布有以下三种情况:

3.2.1 分布在主语部分。即“测估AA”用在主语部分的中心语前边,作定语。如:

(4)脸盆大小的花生饼,可以时不时掰下一块哄孩子,……(刘震云《故乡天下黄花》)

(5)茶碗大小一缕阳光从墙窟窿里射进来,立刻看见灰尘弥漫。(雪克《战斗的青春》)

(6)筷子粗细的雨条密密麻麻挂满在窗前,天空却似乎开朗了一些了。(茅盾《子夜》)

(7)说着他扳开一个阀门,小碗粗细的水柱急涌而出。(《人民日报》2000年6月18日)

3.2.2 分布在宾语部分。即“测估AA”用在宾语部分的中心语前边,作定语。如:

(8)张无忌又要了两根尺许长短的竹筒,一枝竹棒,放在一旁。(金庸《倚天屠龙记》)

(9)他这才从背后拿出那只吹成胡萝卜大小的气球来……(魏润身《挠攘》)

(10)掏出口袋里预备好的手指头粗细的麻绳,打了活结,往汤富海头上一套,……(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11)工农的差别不大,只有一张纸头厚薄的差别。(白桦《淡出》)

3.2.3 分布在“把”字结构、“用”字结构里。即“测估AA”及其中心语用作介词“把/用”的后置成分。如:

(12)他竖起了三寸高的孝帏,又把那些火柴盒子大小的乌木双靠椅子都换上了白缎子的小椅披;他一

项一项布置,实在比他经营那火柴厂要热心得多,而且更加有计画!(茅盾《子夜》)

(13)……土著居民喜用一根筷子粗细的树枝在嘴里捅来捅去。(《人民日报》1991年6月16日)

(14)北方乡村多产毛竹,丐帮弟子,便用碗口般粗细的毛竹子,在这片稻田上,搭起了一圈四方竹棚。

(古龙《武林外史》)

3.3 宾语补语位置

3.3.1 先说宾语位置。宾语位置上的“测估AA”,带宾动词语主要有三个形式:

(一)动词“有”。例如:

(15)这些叶子有葵叶大小,又绿又肥,把办公室罩进绿荫里。(王小波《白银时代》)

(16)这一掠之势,至少也有四五丈远近!(古龙《绝代双骄》)

这里的“有”,表示达到一定数量或某种程度,带有测估意味。“有”的前边,有时出现副词“只”。例如:

(17)最后头顶上的蓝天只有手帕大小,……(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

(18)上下相隔,也只有十三四丈高低,不难扑落。(诸葛青云《霹雳蔷薇》第十六章)

(二)动词“是”。例如:

(19)叫来瓦工把这仓库也断成一个个小间牢房,都是双人床大小。(冯骥才《一百个人的十年》)

(20)那少年和少女都穿淡绿缎子的皮袄,少女颈中挂着一串明珠,每粒珠子都是一般的小指头大小,发出淡淡光晕。(金庸《神雕侠侣》)

有时,“有+测估AA”和“是+测估AA”前后并见。例如:

(21)起初,我写出的字有蚊子大小,后来是蚂蚁大小,然后是跳蚤大小,再以后,我自己都看不到了。(王小波《白银时代》)

(三)动词语“V到(了)”。例如:

(22)果然不到月余,左核全消,右核则消到豌豆大小。(苏雪林《棘心》)

上例“豌豆大小”可以分析为“消到”的宾语,当然,还可以有另一种分析,即把“到豌豆大小”分析为“消”的补语,这里不讨论。

3.3.2 再说补语位置。

补语位置上的“测估AA”,以前边用“得”作为语法标志。例如:

(23)穷酸老人哼了一声,又闭起眼睛,但别人的眼睛此刻却个个都睁得有如铜铃般大小,个个都在望着朱七七。(古龙《武林外史》)

上例可以减缩为:眼睛个个睁得铜铃大小。

(24)顷刻间大杆子脖子上只剩下一张头皮,那头皮又像泄气的皮球一样立即收缩,缩得只有拳头大小,贴在脖子上。(戴厚英《流泪的淮河》)

上例可以减缩为:那头皮又立即收缩,缩得拳头大小。

四、测估词语的扩展形式

测估词语的扩展形式,由测估本体词语和测估辅助词语二者组合而成。在测估词语的扩展形式中,测估本体词语只能是名词语。测估辅助词语,有的是前辅助,如“像、如、跟”等,有的是后辅助,如“一般、一样”等。用来测估的数量词语,如“一百米”之类,不能带上“像……一般”之类构成测估词语的扩展形式。

下面是测估词语扩展形式的三种状态:

4.1 前测估辅助词语+测估本体词语。即“像(/如/跟)+名词语”。例如:

(25)陌生人立刻把破棉裤撕开一个小口子,掏出来像枣子大小的一个东西,递给了高夫人。(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

(26)许多游人,特别是青年男女,一手拿着一根根长短不一的如擀面杖粗细的竹筒饭,另一手拿着油黄欲滴的烤鸡腿,津津有味地吃着。(《人民日报》1991年4月21日)

4.2 测估本体词语+后测估辅助词语。即“名词语+一般(/般/一样)”。例如:

(27)他在地下摸起了一块枣儿一般大小的土圪垃,顺着墙根儿轻轻地往前一投。(刘流《烈火金刚》)

(28)那条牛犊般大小的狼狗,继续狂吠着向他蹿来,距离越来越近。(张平《十面埋伏》)

(29)原来是一个青年的男子,全身的衣服都被扒光,用豆粒般粗细的弓弦,拴着两个大拇指头,吊在一个高架子上面。(刘流《烈火金刚》)

4.3 前测估辅助词语+测估本体词语+后测估辅助词语。即“像(/如/跟)+名词语+一般(/般/一样)”。例如:

(30)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人的门上,包括像劳迪斯莫瑞尔这样的高级酒店的门上,都有一个像钢笔一般粗细长短的木制经柱,……(《人民日报》2000年9月8日)

(31)他手里没了武器,紧紧地攥着两只像油锤一般大小的拳头。(刘流《烈火金刚》)

上例是“像……一般”,下例是“跟(/与/和)……一般”:

(32)他在枕巾上覆盖了一块剪得跟枕巾一般大小的大布,……(陈世旭《将军镇》)

(33)这玉像与生人一般大小,……(金庸《天龙八部》)

(34)那又细又长的脖子上,一个头却是又尖又小,简直和脖子一般粗细,……(古龙《绝代双骄》)

五、测估词语扩展形式中的“那么”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测估扩展形式中,后测估辅助词语可以用“那么”。例如:

(35)邻里之间,往往只因为芝麻粒那么大小的一点点事情,竟然会酿成面红耳赤甚至摩拳擦掌的争执或纠纷。(《门前的小路——一位北京人的记述》,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初中《语文》第一册)

上例,“芝麻粒大小”说成了“芝麻粒那么大小”。其中,“那么”往前指代了“芝麻粒”,往后修饰了反义AA“大小”。再看这个例子:

(36)见炕上摆着十个铁圆蛋,每个有碗那么大小,……(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

上例,测估本体词语只用了一个单音节的“碗”。“碗那么大小”,等于说“饭碗那么大小”。不管是“芝麻粒那么大小”还是“碗那么大小”,前头都可以出现“像(如/跟)”,如可以说成“像芝麻粒那么大小”“像碗那么大小”。再看这个例子:

(37)可是,至少该有像鼻子那么长短,才包涵得下这弯绕连绵的声音。(钱钟书《围城》)

这是个出现了“像”的例子。“像鼻子那么长短”中,“那么”往前指代了“鼻子”,往后修饰了反义AA“长短”。检测可知:

第一,凡是“测估AA”结构,如果测估部分不出现辅助词语“像(如/跟)……一般(般/一样)”,可以添加上“那么”。例如:

(38)是钥匙链儿上那个小装饰物,两厘米大小,一个朋友送我的,是法国货。(冯骥才《一百个人的十年》)

→是钥匙链儿上那个小装饰物,两厘米那么大小

(39)汽车路尽头,出现了许多小斑虫大小的东西。(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

→出现了许多小斑虫那么大小的东西

(40)突然间僵直的线绳软了,让你来不及收,八号线粗细的尼龙绳哗哗啦啦蛇一般瘫了一地。(《人民日报》1995年3月28日)

→八号线那么粗细的尼龙绳

第二,凡是测估词语扩展形式,如果前边只出现“像(/如)”,后边可以添加上“那么”。例如:

(41)这片肉还是如铜钱大小,鱼鳞形状。(莫言《檀香刑》)

→这片肉如铜钱那么大小

(42)这次展示的全部是面向文字工作者开发的,外形如一本杂志大小,重量不超过一点五公斤。(《人民日报》1993年5月8日)

→外形如一本杂志那么大小

第三,凡是测估词语扩展形式,如果后边出现了“一般、般、一样”,可以替换为“那么”。例如:

(43)当胸一处伤口箭镞般大小,泊然流着黑水。(古龙《武林外史》)

→当胸一处伤口箭镞那么大小

(44)这个物件有一人来高,手指头般粗细,一头有尖,像个锥子,另一头是个大圆环,用手拿着。(刘流《烈火金刚》)

→这个物件有一人来高,手指头那么粗细

跟“那么”相近的是“那般”。有时也可以见到用“那般”的例子。例如:

(45)一条水桶那般粗细的白色大蛇,站在炕前,脑袋探过来,吐着紫色的信子,两片鲜红的嘴唇一开一合,……(莫言《檀香刑》)

(46)其中还有玻璃串珠和像大人拇指食指那般粗细的黄铜小手镯,显然是幼童的遗物。(《人民日报》1982年9月12日)

六、“测估AA”中AA的形容词性质

6.1 句法位置的规约

句法位置的规约,显示了“测估AA”的谓词性。

首先,“测估AA”可以直接出现在谓语位置之上。前面已经举过例子。又如:

(47)很多白杨树,(在麦田间,)拳头粗细,(四棵为一组,纵的横的远远望去都成行。)(《人民日报》1991年11月25日)

(48)那暗器(是一朵黄金铸成的梅花,)和真梅花一般大小,……(金庸《倚天屠龙记》)

例(47),“很多白杨树”是主语,“拳头粗细”是谓语;例(48),“那暗器”是主语,“和真梅花一般大小”是谓语。

其次,定语位置上的“测估AA”,可以通过移位,转化成为句子的谓语部分。当然,这是仅就“测估AA+中心语”而言。例如:

(49)突然,一条胳膊粗纫的水蛇在微弱的手电光下口吐红芯,浮在水面,……(《人民日报》1991年6月24日)

→一条水蛇胳膊粗细

(50)他的右手,操着刀子,灵巧地一转,就把一块铜钱般大小的肉,从钱的右胸脯上旋了下来。(莫言《檀香刑》)

→一块肉铜钱般大小

再次,宾语和补语位置上的“测估AA”,可以删除致“宾”、致“补”的词语,从而转化成为句子的谓语部分。例如:

(51)洞内有两间房子大小,看样子是好久没人住过了。(曲波《林海雪原》)

→[删除“有”]洞内两间房子大小

(52)矗立在厂房中央高约6米的庞然大物,其核心部位却只有手腕儿粗细。(《人民日报》1994年5月3日)

→[删除“只有”]其核心部位却手腕儿粗细

(53)有的放大到了几乎跟真人一般大小。(张平《十面埋伏》)

→[删除“放大到了”]有的几乎跟真人一般大小

显然,句法位置规约了出现在谓语部分、或者可以转化为谓语部分的“测估AA”,属于谓词性结构。

6.2句法格局的规约

句法格局,不仅显示了“测估AA”的谓词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它的形容词性。

首先,“测估AA”的“测估”部分,可以形成“像/如/跟+名词语+一般/一样”的扩展形式。在一个句子的谓语部分,凡是出现在这一形式的后边,接受其修饰的X,不可能不是谓词性词语。例如:

(54)每幅浮雕里有20个左右英雄人物,每个人物都和真人一样大小,他们的面貌、性格、表情和姿态都不相同。(周定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上例是“每个人物(主语)+都和真人一样X(谓语)”。谓语部分,接受“都和真人一样”修饰的谓语中心词X,是要求由谓词性词语来充当的。

其次,“测估AA”的AA部分,如果删除后A(弱态A),只出现前A(强态A),句子仍然成立,基本意思相同。从句法位置看,“测估AA”不管出现在哪里,都可以这么变换。例如:

(55)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王鲁彦《我爱故乡的杨梅》)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遍身生着小刺。

请再观察:

(56)那种如男子手臂粗的叫“面包”,像少女手腕粗细的才称之“棍子”。(《人民日报》1994年5月7日)

(57)在节日的大街小巷,一种“暖水瓶高、人腿粗细、炸弹声响”的“超级二踢脚”卖得相当火爆。(《人民日报》2000年2月15日)

例(56),“如男子手臂粗的”和“像少女手腕粗细的”都是“的”字结构,等于说“如男子手臂粗的NP”和“像少女手腕粗细的NP”。比较可知,“如男子手臂粗”中只用“粗”,但可以说“粗细”;“像少女手腕粗细”中用了“粗细”,但可以只说“粗”。例(57),“暖水瓶高”和“人腿粗细”并列使用,都是四个字。其实,从语法上说,它们既可都用AA,也可都只用前A。即:“暖水瓶高矮、人腿粗细”也好,“暖水瓶高、人腿粗”也好,都能成立。既然AA和A可以在同一语法环境中互变,可见二者语法性质相同:A是形容词,AA自然也是形容词性的。

6.3“那么”的规约

“测估AA”结构中,AA前边可以出现“那么”。“那么”是程度指代词,受它修饰的AA,肯定是形容词性的。比如,前面举出的“芝麻粒那么大小”“像鼻子那么长短”,其中的“大小、长短”只能是形容词性词语,而不可能是名词。请观察这个例子:

(58)石环小拇指粗细,环形有中拇指半握那么大,活像一道光洁的手镯可以自由转动。(《人民日报》1991年8月23日)

→石环小拇指那么粗细,环形有中拇指半握那么大小,活像一道光洁的手镯可以自由转动。

这个例子,前边的“小拇指粗细”可以说成“小拇指那么粗细”,后边的“中拇指半握那么大”可以说成“中拇指半握那么大小”。可知,其中的“粗细、大小”属于形容词范畴。

“测估AA”往往用在“有”字后边,充当宾语,但仍然是谓词性的。证明其谓词性,并且证明其属于形容词范畴,最有力的语法依据便是可以用“那么”。再看两例:

(59)这根人参的参须没有了,却有拇指那么粗细。(陆文夫《人之窝》)

(60)慢慢的他想起一点来,这一点只有小福子那么大小,小福子在他心中走过来,又走过去,像走马灯上的纸人,……(老舍《骆驼样子》)

显然,作为语法标志,“那么”更进一步规约并显示了“测估AA”结构中AA的形容词性。

七、“测估AA”中AA形容词性质的旁证

7.1 方言旁证

“测估AA”中的AA具有形容词性,这一结论在有的方言里可以得到旁证。在普通话里,一个采用“多X”提问形式的特指问句,进入X位置的只能是强态形容词“大、粗、长、高”之类,而不是弱态形容词“小、细、短、低”之类。

然而,参看黄伯荣主编《汉语方言语法类编》中“9.5.1.3山东淄博话的特指问句”部分,可以知道:在山东淄博话里,进入X位置的可以是“强+弱”的并用形式。例如(《类编》688页):

(61)孩子今年多大小?(=孩子今年多大?)

腰有多粗细?(=腰有多粗?)

你多高低?(=你多高?)

绳子有多长短?(=绳子有多长?)

这条河多宽狭?(=这条河多宽?)

以上淄博话的提问,如果容许使用测估的口气,普通话便可以这么回答:

(62)这孩子大概跟你外甥那么大小。

他那腰至少有四条大腿那么粗细。

应该有你家小桃树那么高低。

这绳子有四五米那么长短。

这条河有三十公尺那么宽狭。

淄博话的问和普通话的答,形成了“多”和“那么”可以对应使用的现象。二者的互补,反映了“整体汉语”中AA能够接受程度词语修饰的事实,表明了人们把AA当作形容词来使用的意象。

7.2 古白话作品的旁证

古白话作品中,常见“测估AA”结构。略举几例:

(63)杨志看那人时,身材凛凛,七尺以上长短,面圆耳大,唇阔口方,……(《水浒传》第1回)

(64)于舅太爷说到这里,已经喘吁吁上气接不到下气,头上汗珠子同黄豆大小,直滚下来。(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9回)

以上“测估AA”用作谓语。

(65)一个个腰眼中冒出丝绳,有鸭蛋粗细,……(《西游记》第72回)

(66)这神像耳孔,只有指头大小,但是饮食到来,耳孔便大起来。(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4)

以上“测估AA”用作“有”的宾语,但去掉“有”,便转为谓语:一个个腰眼中冒出丝绳,鸭蛋粗细,……|这神像耳孔,指头大小,但是饮食到来,耳孔便大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说唐》中有这样的说法:

(67)他昨晚到来,因秦大哥十分奉承,他又口出大言,说铜旗怎么样长短,许多噜噜苏苏。(《说唐》第三十八回)

这里的“长短”,受到“怎么样”的修饰,可以肯定也是形容词性的。这个句子后边,没多远,有这样的描述:

(68)只见那阵中千万匹马,一齐仆倒,叔宝一马冲出阵来,回到本营,对众将道:“这铜旗有些难倒,阔有一丈,高有十丈,……休说倒得来,连近也近他不得。”徐茂公道:“元帅不必心焦,朗日点将,四面杀入。元帅竟去倒旗,包他箭不能发,自有神人暗助,决倒铜旗。”叔宝闻言,疑信参半。(《说唐》第三十八回)

从例(68)可知,在当时的人看来,那铜旗特别高,特别长。说“怎么样长短”,等于今人口语里常说的“怎么样怎么样长”或“多么多么长”,是用铺张的口气强调异乎寻常的“有十来丈那么长短”。

八、结束语

“测估AA”中的AA不是名词,而是形容词性结构,可以视同形容词。最简明而又最能说明问题的证据,是AA前边可以出现程度指代词“那么”。本文的用例,涉及“大小、粗细、长短、高低、高矮”等形式。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大小”,其次是“粗细”。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是标明词性的,但是,对于“大小、粗细、长短、高低、高矮”等形式的形容词性质,全然忽视了。比如,把“粗细”一律解释为名词:

粗细[名]粗和细的程度:碗口~的钢管|这样~的沙子最合适。粗糙和细致的程度:桌面平不平,

就看活儿的~。

仅从用例看,其中的“碗口粗细”是“测估AA”结构,可以说成“碗口那么粗细”“像碗口那么粗细”。这样的“粗细”,肯定属于形容词范畴,不可能是名词。

反义AA的组结形式,可能有两种或三种词性。以“高低”来说,有时是形容词性的,如“这一带的山坡,全都三层楼那么高低”;有时是名词性的,如:“这人做事不知高低”;有时还是副词性的,如“嘴都说破了,他高低不答应”。一般地说,形容词性的,用在谓语或定语位置上,保持本来意义;名词性的,用在由体词充当的主语或宾语位置上,表示有所引申的意义;副词性的,用作状语,也表示有所引申的意义。但是,要把它们作全面而清楚的归类,非常困难。本文的讨论范围,只封闭在“测估词语+反义AA”的框架之内,这是因为目前笔者还无力解决其他问题。

笔者写作本文,固然是为了就“测估AA”的结构与性质表述自己的意见,同时也是想借此强调一下深入发掘语言事实的必要。在笔者看来,作出任何结论,都需要得到事实的支撑。(详见邢福义、沈威,2008)

标签:;  ;  ;  ;  ;  ;  ;  

估计词+反义AA_形容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