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论周恩来的公务员思想_周恩来论文

国家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论周恩来的公务员思想_周恩来论文

国家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论周恩来公仆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仆论文,周恩来论文,思想论文,国家干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周恩来是伟大的革命家,他的一生为党的事业,为人民的幸福,披肝沥胆,呕心沥血,践行了国家干部是人民的公仆的要求。他不仅是万千干部的楷模,并且为后人留下了丰富深邃的关于公仆的思想,成为当前提高干部素质的有力的思想武器。

以民为根,全心全意,服务人民

为谁服务,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也是事关我们事业成败的根本问题。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所以能不断取得成功,就在于我们党在这个问题上有明确和坚定的宗旨。

早在1954年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就曾庄严宣布:我们的国家机关是属于人民群众的,是为人民服务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国家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应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周恩来公仆思想的精华。

公仆指的是在干部和群众政治关系中的一种价值确定。在干部(官员)和群众(百姓)的政治关系上,历来有两种截然对立的价值取向。一种是官本位,由官统治人民,为民做主;一种是民本位,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领导就是服务,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周恩来的公仆思想就是在干部和人民的政治关系中确立人民群众是主人,干部是公仆,把干部为人民服务作为这种关系中最基本的规范。周恩来的公仆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统一,也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有机结合。

周恩来的公仆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无论在什么国家、什么社会形态下,人民群众都是多数。他们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他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是社会一切其它活动的基础,他们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始终代表着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应该拥有主宰社会的一切权力。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就我国来讲,中国无产阶级打碎旧的国家机器靠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没有千千万万人民的决死支持,绝对不可能设想这样巨大这样迅速这样彻底的胜利。”〔3 〕无产阶级的政权和剥削阶级的政权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民自己成了中国土地上的主人”。〔2 〕由此决定了“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3〕新中国建立以后, 周恩来依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认为,由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人与人互相帮助的同志式关系的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有了客观的需要,而且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对于干部,从更直接的意义上来讲,人民群众是各级干部生存和工作成败的本源。不仅因为生存所需要的衣食住来源于人民群众,而且干部手中的权力也是人民给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周恩来指出:“我们每一个人,不管过去做了多少工作,现在担任什么职务,没有党和人民,就不会有过去的成绩,也不会有今天的职务。”〔4〕我们共产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

人心向背是工作成败的关键。中国与西方不同。在西方,由于个人本位,个人利益至上,所以只能强调超越于个人之上的政府体制,依靠政治决策和谋略管理社会。至于“民众”和“民意”不过是政府管理工作利用的对象,只具有技术性和策略性的意义。我国则不同。从古至今,把人心向背看作是工作成败的渊源。管子讲过:“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可见民心向背的重要。周恩来指出,工作要想取得成绩必须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因为“力量的源泉是人民,归根到底,一切胜利的取得是依靠人民的力量。”〔5 〕而要想获得人民的支持,就必须代表人民,一举一动都必须符合人民的利益。

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呢?周恩来认为,最关键的是解决立场问题。他在《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等文章中,多次强调这一思想。立场不同,观点不同,方法不同,效果就大不一样。立场站错,一切皆错。领导干部应当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人民的立场,就是多数人的立场,主要是工农兵的立场。立场是实的不是空的。人民的立场,在思想上,就是确立人民的主人翁地位,心里要装着人民,想问题办事情要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把为人民办实事,把解决群众的困难放在首位,把人民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作为一切言行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行动上,就是把为人民服务贯彻到工作中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善于代表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周恩来指出,“群众的经验是丰富的,创造力是伟大的,只有虚心学习,才能成为好的领导者”。而高高在上,狂妄自大,骄傲自满的官僚主义是人民最不满意的,因此,他专门撰写了《反对官僚主义》一文,在列出官僚主义的20种表现之后指出:“这种官僚主义是领导者,尤其是高级领导者必须时时警惕的。”〔6〕

兢兢以守,勤恳务政,兴利天下

作为干部既要胸怀全局,了解党和国家的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又要把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以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工作。周恩来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认识自己的方向,不犯本位主义的错误,才能在各自的范围做出最大的成绩,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得到充分的实现。

周恩来的勤政思想十分丰富。他认为,勤政就是在从政的岗位上励精图治,探索求新,勤恳工作,干出人民满意的政绩。勤政之所以重要,一是由于现代化建设任务的艰巨繁重。二是由于各级干部是现代化建设的决策者、组织者、协调者、指挥者,只有埋头苦干,勤奋工作,才能发挥领导者的作用,形成无声的感召力,调动起人民的积极性。三是精通业务,增长才干的需要。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新事物,各种矛盾和难题层出不穷,只有勤恳工作,才能掌握规律,解决难题,通晓治政之道。

对于周恩来的勤政思想,我们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要敬业,即热爱本职工作,一丝不苟地完成工作任务。二是要勤业,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忘我工作。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能够勤业,干出了不少政绩。有的人不能勤业,他们或者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别人;或者出了一点力,就自吹自擂,恐怕别人不知道。针对这现象,周恩来提出了勤思考,勤干事、勤总结的勤政主张。关于勤思考,周恩来认为,蹲久了,不动脑筋要生锈。生锈有两种,一种是没有勤奋的精神,工作上懒洋洋的要生懒锈;另一种是不动脑筋,思想会生锈。他认为,思考问题就是要“认识困难,摆出困难,提出办法,克服困难。”〔7〕关于勤干事,他强调要有“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干事精神。 当天要做的事当天完,不要推到明天。中国古代就有“无宿政”的说法。在勤干事中,周恩来尤其主张勤于调查研究,勤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勤于解决群众的困难。关于勤总结,他认为不总结难免犯错误。从无经验到有经验要进行总结。总结经验时,要有辩证的头脑,要区别新旧,抓住重点。周恩来还有一个重要的勤业思想就是讲实效,多对人民做贡献。不要讲大话空话,不要搞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三是要精业。即对业务要精通,要精益求精。不能管经济的不懂经济,管教育的不懂教育。四是要创业。周恩来认为,想问题办事情无前例可援。我们不能机械地怎么定就怎么做,不能象旧官僚那样不动脑子,不去发现新鲜事物和改进工作。不能墨守成规按部就班,不去思考问题,做封建社会的所谓“循吏”,我们要有创造性,要创造性地工作。

讲究领导艺术,提高行政效率也是周恩来勤政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他认为领导工作是带领群众的工作,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还必须讲究领导的艺术和方法。他指出,不同领域有不同的方法。最根本的方法是:学会走群众路线,用众人之力,纳百官之智;学会弹钢琴,做到忙而不乱,井然有序;搞好各部门的协调;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无论那个领域的工作,都应当做到“情况明,决心大,办法对”〔8 〕所谓情况明,就是办事情要掌握有利和不利条件,看到事物的发展趋势。所谓决心大,就是要下决心解决问题,并把领导者的决心变为广大群众的决心。所谓方法对,就是要选择妥善的方法。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不能急躁,不能草率,必须谨慎从事。他尤其强调,我们进行领导,要使被领导者不感觉我们在领导,这就要求有高超的艺术,要凭影响力,感召力,不能凭权力的强制力。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建立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人格平等,尊重、信任被领导者。

廉洁从政,艰苦奋斗,不辱使命

廉政就是保持清醒头脑,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廉洁奉公,为民用权,使人民放心。它既是国家机关施政的原则,又是各级干部为人民服务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周恩来在建国后特别重视这个问题。一方面,他为新中国建立后,“假公济私、贪污诈骗、任用私人、欺压群众,这些旧官僚的恶习……,在我们绝大部分国家工作人员中已经绝迹了。人民群众第一次看到廉洁的认真办事的艰苦奋斗的联系群众的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的自己的政府”〔9〕而高兴;另一方面,也看到了在新形势下,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面临着新的考验,一些干部不是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兴利天下,扶正祛邪,抑恶扬善,而是以权谋私危害人民事业,他归纳说:“这里有两种教训值得注意:一种教训是看不起别人,脱离群众;一种教训就是蜕化了”。〔10〕这说明,执政的考验,就是对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能否坚持始终的考验。

为什么在执政时期会出现这些问题?周恩来认为,关键是地位的变化。有的人在掌权以前,自己是群众的一员,因而和群众关系密切,但在掌权以后,地位变了,职务升了,权力大了,责任大了,管的范围宽了,职能性质不同了,于是,要求谋事的人多了,歌功颂德的人多了,批评的人少了。在这种情势下,如不警惕,骄傲自满和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就会产生,贪图享受的思想也随之而来,最后变成欺压群众的官老爷。周恩来认为,执政考验不仅是现实的,而且是长期的,主要原因有三:1、个人的世界观改造是个长期的过程。2、资产阶级的腐蚀仍然存在。3、清除封建思想影响不是短期能完成的。他认为,“贪污、 浪费、官僚主义的毒害,在中国的阶级社会中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是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的。”〔11〕如果我们的干部经不起考验,那么,就会忘记宗旨,从而成为腐败分子。这些人虽然少,但危害极大,必须加以解决。

如何实现廉洁?一是廉身:周恩来提倡“志行修洁”,衣食住行上决不搞特殊,强调正人先正己。他常引用孔子的“不能正其身,如何正人”等言论说明这个问题。为廉身,周恩来提出了“过五关”的思想,即思想关,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的问题;政治关,解决好立场问题,要站到革命立场上来;社会关,正确对待社会影响,要影响社会,不要让社会上的消极因素影响自己;亲属关,解决亲属问题的最好办法主要是依靠社会,由社会去锻炼他,改造他;生活关,物质生活要知足常乐,精神生活要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他说,“对个人来说,这‘五关’不是一次就能过了的,而是长期的。”〔12〕二是廉职:不以权谋私,不贪污受贿,不私用滥用权力,并且还要同形形色色的丑恶现象进行斗争。廉职的实质是用好权,做到不辱使命。廉职的关键在于去私心。周恩来认为,中国是个大国、穷国,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因此决不能贪图安逸,决不能松懈斗志,必须牢记党的宗旨。三是廉于社会:干部的工作要有利于社会,为社会多做贡献,千万不要损害社会,要反对铺张浪费,勤俭办事,减轻人民负担。

要把廉身、廉职、廉于社会的廉政思想落到实处,周恩来认为最关键的是要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他一再强调“革命胜利了,不要下了山就忘了山,进了城就忘了乡。”“如果忘了,就是忘本。”〔13〕他认为,只有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政府才能成为廉洁的政府,官员才能成为廉洁的官员。其次,要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包括接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监督;上下之间的相互监督;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为了便于群众监督,他主张政策的制定和改变要公开。这些思想都是极为宝贵的。

慎为行基,务政谨饬,戒慎恐惧

谨慎务政是周恩来的行政风格,也是他对人民公仆素质的一贯主张。他把这种作风延伸到政治、经济各个领域以及邦国关系、人际关系之中,形成了他既开拓进取又严肃谨慎的风格。这种风格同他的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才能浑然一体,为众人所诚心倾附。

周恩来主张慎政,主要是因为:第一,国家革命和建设任务繁重,矛盾众多,“我们应该有临事而惧的精神。这不是后退,不是泄气,而是戒慎恐惧。”〔14〕处于执政地位的各级干部要处理大至内政外交,小至群众吃喝、计划生育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这里便涉及两个问题:一是事,客观事物本身是复杂的,如果处理不谨慎就容易出错。二是人,任务要由人来承担的,如果处理不当,轻则挫伤人们的积极性,重则造成社会不稳定。第二、领导者的行为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事业成败。周恩来讲:“领导者切勿轻视自己的作用和影响,要戒慎恐惧地工作。”〔15〕他又讲,“毛泽东同志又常常告诫我们:要在捧场、鼓掌、喊万岁的声浪中听出不满意的声音和反对的声音;要常常从反面听一听,想一想,要常常听一些逆耳之言,不要只听顺耳之言。”〔16〕这是周恩来对领导者非常真挚的忠告。第三,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周恩来对我们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有非常深切的认识,他总结说:主要是骄傲自满自以为是;麻痹大意;不实事求是三个方面不谨慎,核心是不实事求是。可见“临事而惧”,“戒慎恐惧”是多么的重要。

要做到慎政,周恩来主张首先要探索事物的规律,按规律办事,对未被掌握的规律和未被认识的领域,要不断地去认识,这样才有把握。在工作中,他主张要冷静、合理、适中、求实处事,决不靠侥幸心理办理。他主张,第一,国家机关处事要认真慎重;第二,个人处事要慎重。在思考问题时,要懂得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考虑问题要深思熟虑,小心周密,决不能下赌注。在讲话时,讲者要防止言过其实,听者要听真言。评判事物的好坏,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他讲,要“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这四句话归纳起来就是:实事求是。”〔17〕他认为,听真话不容易,要听真话,就要造成敢于讲真话的气氛,首先领导上要听真话。为此他提出,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广开言路;反对一言堂,反对对别人的话套框子,抓辫子,挖根子,戴帽子,打棍子的作法。周恩来特别强调领导者讲话要慎重,领导者个人的言论只代表个人不代表政策。“只有领导机关和政策才是代表领导的。”〔18〕

慎政,最为关键的是“临事而惧”和慎始慎终。所谓“临事而惧”,就是在接触事物的开初,就要具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如能开个好头,以后的事情就好办。周恩来在处理政务的开始,对事情的每个环节,每个字句,甚至每个标点符号,都要再三琢磨,细细推敲。这种认真,谨慎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临事而惧”的榜样。当然,“慎终”也特别重要。有的人虽“慎始”但往往有始无终,造成失误。要做到“临事而惧”和“慎始慎终”,经常反省特别重要。经常反省,可以随时发现失误,及时改正。

严于律己,增强党性,以正率下

严于律己是指人民公仆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在高度自觉基础上的自我约束,这是共产党人的高尚美德。周恩来强调严于律己是从对干部的严格要求出发的。他认为,领导干部是“团结和带动非党群众同我们一道前进”的人。这种领导者的的地位,由于具有表率作用,所以打铁先要自身硬,应该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凡是党和政府号召和提倡大家做的事情,都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否则那就无法去说服别人,带动别人。周恩来认为,只有自我改造的人才能改造别人,带动别人。另外,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领导者思想中的矛盾也是经常产生的。是一心奉公,无私奉献,还是公私兼顾,先公后私,还是只私不公,违法乱纪;是为人民服务,还是为个人服务。这些问题会时时出现在领导者的头脑中,让你作出抉择。周恩来认为,一万年以后,在人们的头脑里,还会有先进和落后的矛盾,新和旧的矛盾,个人和集体的矛盾,还会有思想改造的问题。只有严格自律才能作出正确的抉择。

概括周恩来严于律己思想的内容,主要包括党性和德性两个方面。党性是党的利益至上的自觉性;德性是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关系的一种悟性。增强党性,修养德性,只有严于律己才能做到。按照周恩来的论述,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有宽阔的胸怀和恢宏的气度。李先念称周恩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了这种气度,就能正确对待个人得失,就能听进各方面的意见,就能严格要求自己。其次,必须敢于自我批评,勇于自我解剖,做到有自知之明。所谓自知之明,就是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个性特征和偏颇。通过解剖自己,“适当的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的纠正自己的短处。”〔19〕“如果忽视了改造,革命意志衰退了,还是要落伍的。”〔20〕周恩来的一生就是在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勉励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再次,坚持“严己宽人”的原则。严己,既包括在工作上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又包括知错就改。“领导威信不是从掩饰错误中而是从改正错误中提高起来的;不是从自吹自擂中而是从埋头苦干中培养起来的。”〔21〕改错就是好人。此外,还包括正确对待委屈,一方面要把委屈看成一种锻炼(并非高兴受委屈),另一方面等待时间做说服工作,决不消极。除此之外,严于律己还包括经常不断地依靠党、依靠同志们对自己进行帮助。对人宽容,就是在原则问题上态度鲜明,但要以理服人,不强加于人。一旦产生分歧,要通过争辩,追求真理。如仍不能解决,主张求同存异,一致前进。同时他认为,“缺点和错误的改正要从领导做起”,〔22〕对犯错误的同志要关心爱护信任,如果身边人员有过失,要主动承担责任,决不要标榜自己一贯正确。周恩来所以能够落落大方,对同志友好、正直、谦让、耐心、大度、坦率,讲信用,体谅人,就因为他有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伟大品格,周恩来一辈子“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在他看来,只有具有永不满足感,才能一辈子坚持为人民服务。

始终如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人民公仆应具有的思想境界,周恩来给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在他的晚年,他一直佩戴着“为人民服务”的徽章,在医院里他对看望他的人说:“我只有八个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充分表达了他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贞,体现了他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人格。他伟大的一生告诉我们,只有终生为人民的事业艰苦奋斗,为人民的事业献身,达到忘我的思想境界,才可称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非易事。但周恩来做到了,他的一生的实践对此作了完美的回答。

毛泽东讲过:“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人民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周恩来是实践这一思想的伟人,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周恩来以自身实践为人民公仆指明的生死观。我们的干部应树立起这样的生死观。1961年周恩来在上海同电影演员谈话时讲:“如果我要写书,就写我一生的错误。这可不是卢梭的《忏悔录》,而是要让活着的人都能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除此之外,他什么也不想留。他没有儿女,没有财产,没留骨灰,没有墓地,似乎什么也没有。然而,他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中国人民也因此对他满怀崇敬,无穷怀念。

注释:

〔1〕〔2〕〔3〕〔4〕〔5〕〔6〕〔7〕〔8〕〔11〕〔12〕〔13〕〔14〕〔16〕〔17〕〔18〕〔20〕〔22〕《周恩来选集》下卷,第32、33、142、125、274、418、406、405、81、425—428、73、409、123、350、393、423、345页。

〔9〕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1954年9月。

〔10〕〔15〕〔19〕〔21〕《周恩来选集》上卷,第362、 132 、125、131页。

标签:;  ;  ;  ;  

国家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论周恩来的公务员思想_周恩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