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_沈月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 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将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自我检测、规范饮食、定期复查、合理用药等护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减轻心理负担,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冠心病;优质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4-0279-02

冠心病是临床心内科常规的心肌缺血类疾病,呈慢性进展,病情的护理对预后有重要意义。优质护理针对患者的病情、心理、生活等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干预,以提升护理疗效,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1]。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49~76岁,平均年龄(60.4±7.8)岁,病程6个月~7年;对照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1.2±8.3)岁,病程6个月~10年;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经心电图或心超检查确诊;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其他心脏疾病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严重程度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给予病情护理、用药护理、疾病宣教等。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1)基础病情护理。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护理,密切观察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按医嘱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等操作,制定缓解疼痛的方法;并给予非药物治疗,规范饮食,控制体重,促进血脂、血压、血糖的平稳控制。(2)心理护理。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抱有明显焦虑、情绪低落、悲观的患者给予抚慰,告知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能够控制病情,并将成功治疗的病例介绍给患者,增强其治疗信心[2]。(3)康复教育。护理人员应全面讲解冠心病知识、诱发因素、相关并发症、治疗方法等,解除患者思想误区,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主动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减少诱发因素对病情的影响,重视病情治疗,增强自我护理能力。(4)安全护理。护理人员各项操作应遵循严格的规章制度,具备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娴熟的操作技巧,每次更换护理对象时应使用消毒剂快速洗手,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生[3]。(5)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步行、生活自理等训练,积极参加社团活动,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增强机体免疫力,缩短康复时间。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焦虑程度;评价护理后自我检测、规范饮食、定期复查、合理用药等得分,每项10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佳。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9.0版分析计算数据差异,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组间数据计算得出有统计学差异用P<0.05表示。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评分比较

观察组SAS评分护理前(58.74±5.62)分,护理后(40.13±4.76)分;对照组SAS评分护理前(59.05±5.41)分,护理后(51.23±4.39)分;两组护理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护理质量比较,见表

观察组护理后自我检测、规范饮食、定期复查、合理用药等护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优质护理作为新型的护理模式,不仅注重病情本身的护理,同时也注重心理、精神、社会等方面的协同护理,使护理内容更全面、更有针对性。其作用体现在,一方面对基础病情给予针对性护理,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发病部位,查明诱因,指导患者缓解疼痛,促进病情改善,确保患者获得优质的病情护理服务;另一方面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增强患者自主护理行为,主动健康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规律用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取得医护和自护相结合的效果,进一步促进病情缓解;再者,通过心理干预,舒缓患者焦虑、不安、担忧情绪,以免不稳定的情绪影响病情,促进患者调适心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自身病情,主动配合治疗[4]。因此,优质护理符合冠心病患者的护理需求,能提升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健康行为的养成,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整体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自我检测、规范饮食、定期复查、合理用药等护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明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有利于治疗效果的发挥,促进病情的缓解,并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最大限度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姜慧.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3):537.

[2]李霞.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18):2230-2231.

[3]苗琳.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4(7):141-142.

[4]郭彩虹.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2):82.

论文作者:沈月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6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_沈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