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线损率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指标,也是衡量供电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供电企业的基层单位,供电所线损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中、低压电网的经济运行水平和营销管理水平。加强线损管理,对保护供用电双方的合法权益和树立供电企业的良好形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低压台区管理线损方面进行了现状分析,并提出了低压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低压台区;线损;管理
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不断发展,对低压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的电力企业处于全面发展的阶段,做好低压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的工作,对于电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在进行低压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工作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如计量工具落后陈旧、线损统计周期过长、线损档案与现场实际不同步、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电力企业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更新计量设备,切实有效地管理数据通道、完善数据资料、定期开展员工培训,从而促进电力企业的长足发展。
一、低压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现状
1、计量设备陈旧落后。在进行低压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计量工具陈旧和落后的问题。机械式电能计量表普遍存在,其功能简单,只能单纯计量客户的用电量,没有冻结电量、需大需量、电流、电压、功率等存储功能,计量的启动电流偏大,准确性失准等缺憾。同时机械式电能计量表的普遍存在也制约了低压集抄系统的建设,严重地影响到低压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不利于对低压台区线损的良好管理。
2、线损统计周期过长。目前本地区供电所对台区下的用户抄表周期是二个月一抄,虽然可以缩减抄表员工作时间和催费压力,但这样实际是线损管理一个“硬伤”。因为供电所线损统计均来自营销管理系统,而所需的数据就是抄表原始资料,每当发现台区线损出现异常时已经是二个月后了,然后还要排查原因再处理,等待恢复。这样的一个处理周期就要四个月,与精细化管理格格不入。
3、线损档案不完善。线损档案资料对于管理低压台区线损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这也是进行低压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依据,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在进行低压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中,存在台区变户关系调整不及时、台区低压电网改造时计量装置的参数不更新等,这样严重影响到对低压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的质量,无法有效地完成相关的线损精细化管理工作。
4、低压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人员能力较低。由于低压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工作对管理人员的素质及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但是,从目前电力企业低压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工作来看,人员的整体素质及能力有待提高,基层员工不具有专业的管理能力,对于台区线损异常未能按抄核收管理、用检管理、计量管理拓扑关系、技术线损等原因归类分析,严重地影响到对低压台区线损的有效管理,不利于提升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低压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1、更新计量设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进行低压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之前,首先应该更换所有机械式电能表,积极采用误差性好、准确度高、起动电流小、超载能力强、抗倾斜、防窃电、可实现抄表自动化管理且表损低的全电子电能表,提高计量精度、合理设置计量点,推广使用具有宽量程,高精度电子式电能表,杜绝人为因素的影响,及时查处现场各种计量差错。加快推广应用集中抄表系统,加快低压集抄全覆盖堵塞营销管理漏洞,在台区适当加装台区智能管理单元,对低压用户进行电压、电流日监测,及时发现窃电用户并处理,全面提升线损管理水平。
2、革新统计方式。依托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与计量自动化系统技术支撑,将原两个月的线损统计周期缩短至日线损监控,以计量自动化系统采集到的每日电量数据,按照实时的站、线、变、户关系及线损计算模型,进行分线路、分台区线损分析监测,对线损异常的线路、台区生成异常报警;深化线损“四分管理”,按照“下算一级”的原则,地市局算各县区局、县区局算供电所、供电所算分线、分台区线损;不断完善分区同期线损的计算模型,使线损计算更加精确;试点建立线损监测与电费发行工作联动机制,将线损合格率做为电费发行的判定条件,做到“线损合格一片,电费发行一片”。
3、实时线损分析。随着低压集抄工程的不断推进,坡头供电局台区已经实现低压全覆盖,利用计量自动化系统,可对采集覆盖台区的日线损进行实时监控。对于判定异常的台区进行智能诊断后,生成线损异常工单(或计量运维工单)推送至相应专业开展异常处置,系统自动监控异常工单完成情况,并对处理完成的异常进行验证。对于因技术或管理原素导致高损的台区,各部门应制定治理计划协同处理,奖惩结合。对降损工作落实不到位,高线线路和高损台区占比持续偏高,问题长期不解决的单位进行约谈,“说清楚”。
4、定期培训员工。为了解决低压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的问题,企业应该定期对管理人员开展培训,提升基层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低压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工作内容较多、而且复杂,如果员工没有经过培训,很难使自身素质水平达到管理要求。企业在培训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考核、奖罚措施的方式,考核通过的管理人员,也应该定期提交报告总结,加深对培训内容的理解,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保证技能培训的效果;或是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开展帮扶,把问题分析透彻,措施落实到位,形成闭环管控工作机制,确保问题不反弹。
三、低压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取得的成效
本供电局共轮换电表9.4万个,低压集抄改造13.2万户,实现智能电表及低压集抄“双覆盖”,远程自动抄表率达99.82%,抄表数据完整率达99.9%。通过建立同期线损模型,排查处理异常数据245条,共发起计量运维工单454条,归档443条,归档及时率97.58%,查处窃电行为5宗,追补电量1551.68kWh,共组织管理线损培训班3场,培训人员21人次,通过培训考核7人,通过率100%,大大提高了线损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最终实现同期线损率稳定在3.8%—4.6%,统计线损率从去年的4.43%下降至3.78%,同比下降0.65个百分点,高损台区处理率100%。
低压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工作与电力企业的发展具有息息相关的联系,在进行低压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中,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强化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通过秩序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提高对低压台区线损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电力企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董佩纯.低压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35:18.
论文作者:李栩翔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6
标签:线损论文; 低压论文; 精细化论文; 供电所论文; 电力企业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异常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