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工业的发展现状与展望_未来展望论文

我国电子工业的发展现状与展望_未来展望论文

中国电子工业发展状况和未来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电子论文,工业发展论文,状况论文,未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电子工业“八五”回顾

“八五”以来,中国电子工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科技水平、产品水平、产业结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前两年完成“八五”计划主要目标。

据统计,1993年电子工业总产值为1395.6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为7.8万元/人·年;出口创汇额为81.1亿美元;1991—1993 年三年间电子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速度为26%。“八五”期间新增产值1528亿元,新增利税78亿元,新增出口额113亿美元。 几项主要经济指标均提前两年达到或超过了“八五”计划纲要确定的目标。

1994年电子工业系统完成工业总产值1859亿元;销售收入1250亿元;实现利税105亿元;出口金额123亿美元。预计1995年电子工业系统总产值可达2200亿元,利税达到1200亿元,出口额达150亿美元, 继续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

二、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随着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迅速推进,电子工业正在从单纯制造业向制造、软件、计算机增值服务诸业并举的现代电子信息产业方向发展,基本形成了以电子制造业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即装备制造与系统集成、硬件制造与软件制造、工业生产与运营服务相结合的新兴产业,围绕传统产业改造和管理现代化,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了大量电子技术与装备。

三、产品结构得到调整,初步形成规模经济。

初步实现了向以微电子为基础,以计算机、通讯为主体的投资类产品战略重点转移,从消费类产品为主逐步转向投资类、消费类、基础类比例比较合理的产品结构。一些主要产品形成了一定经济规模。

1.我国已形成年产彩电2000万台、彩管1520万只的生产能力,其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到1994年底已累计生产彩电1亿台、 投放社会后回笼资金2300亿元。

2.录像机工业通过高起点的技术引进,突破了工业化大生产技术和产品的设计开发技术,形成了年产280万台整机的生产能力, 并且创下了走股份制道路、联合对外引进先进技术及建设速度快三个全国第一,为我国改造现有企业、避免重复分散、形成规模经济走出了新路。

3.通讯工业有较大发展,国产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生产已形成规模。我国自行开发的04程控交换机1994年产销量达200万线,601机、08机、SP—30机均已通过鉴定,正在投入批量生产。

4.计算机及软件产业初具规模。已具备了微机、小型机、中型机的开发及批量生产能力,工业总产值从1990年的50亿元到1994年的395 亿元,预计今年可达500亿元,平均年增长率为58.5%。主机板、 键盘、显示器、打印机等主要部件及外设产品打入了国际市场;在新产品开发上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如银河Ⅱ号10亿次巨型计算机,曙光1000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586高档微型计算机和实用化5.25 英寸可抹可录磁光盘机等。通过“八五”期间的重点支持,软件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现已有软件开发企业200余家,从业人员30万人。1995 年我国软件及服务业的销售额将达125亿元,占整个计算机产业20%以上。 我国计算机产业开始形成制造业、软件业、信息服务业三位一体的产业结构模式。

5.集成电路工业正在跃上新台阶。目前,我国集成电路的大生产技术已经达到2至3微米,1.2微米的生产线已经开始投入试运行, 科研开发水平为0.8至1微米,年开发能力约300个品种。预计1995 年集成电路产量将达到3.5亿块。我国自主开发的大规模集成电路CAD熊猫系统已经实用化、商品化并开拓了国际市场。随着以形成0.8—1.0微米集成电路工业生产能力为目标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程全面铺开,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正在跃上新台阶。

四、电子工业已从单一的经济成分转变为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其中,国有经济占46.9%;集体经济占15.6%;中外合资占15.1%;与港澳台合资占7.43%;股份经济占10.4%。

五、以大市场带动大工程、培育大公司带动产业发展的思路初见成效。

“八五”期间通过重点扶植和培养,电子工业生产逐步向大公司、大企业集中。全国电子百强企业仅占企业个数的3%左右, 而完成工业总产值、实现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却分别占全行业的46%、63.5%、81.5%。1994年仅上广电、熊猫、彩虹、长虹、联想五家大公司的销售额已达209亿元,约占全系统的16.7%,实现利润13.8亿元, 约占全系统的25%。

通过实施“三金”工程为代表的国民经济信息化重大工程,为电子信息产业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并组建了一批跨地区、跨部门,以资产联结为纽带的企业集团,如联通、吉通、华旭、华鑫等。这些企业集团,不仅将成为今后电子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为企业走上规模经济的道路探索了经验。

六、全国电子工业布局呈现出新的发展格局。

改革开放前,我国电子工业主要集中在上海、江苏,两地的工业总产值一直占全国电子工业总产值的40%左右,现在,京、津、鲁、苏、沪、浙、闽、粤八省市的电子工业总产值已占全国电子工业总产值的87.5%,沿海八个省市形成了电子工业发达地带。内地老工业基地也有新的发展。

七、形成了较强的科研开发实力,推进了企业技术进步。

在国家重大科技攻关、研究开发为国民经济部门服务和市场急需电子装备和产品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八五”前4 年共取得科研成果16000多项,其中有些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八五”期间共引进技术近千项,安排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投资339亿元,投资强度超过前10 年投资的总和。据测算,电子工业新增产值和利税中有60%产生于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

八、国际合作空前活跃,利用外资取得显著成绩。

1990年我国电子外资企业为1600家,实际利用外资10亿美元,1994年电子外商投资企业已达8000余家,实际利用外资金额40亿美元。1994年外商投资企业的产值占电子行业总产值的28.6%,在电子行业百家大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占18家;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为69亿美元,占电子工业出口总额的56.5%。利用外资引进了资金和技术,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带动国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扩大了电子产品的出口。

虽然中国电子工业在“八五”计划期间有较大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总体科技水平和经济规模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还不能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在某些产品方面还存在着不合理的重复建设、重复引进的问题,要真正形成支柱产业任务还很艰巨。

中国电子工业“九五”展望

通过实施“九五”计划,中国电子工业要在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工业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过程中初步实现建成支柱产业的目标。

一、在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方面,重点建设以“三金”工程为代表的“金”系列工程,基本实现金融、财政、税收、工业生产、教育、宏观调控等重要领域管理现代化,并基本实现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做到信息资源的有效使用。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推广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提高人民生活的信息化水平。

二、改造传统产业方面,使70%的工业锅炉、窑炉、高耗能的电机得到改造,年节电1000亿度;大中型企业和主要科研单位的70%设计工作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在14000 个大中型企业推广生产过程计算机控制;在5000家大中型企业实现计算机辅助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三、进一步增强电子工业整体实力。到2000年主要经济指标是:我国电子工业年递增率达20%以上;电子工业年总产值到5000—6000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0%),年销售额达到4000—5000亿元;全员工业增加值生产率将达到6万元/人·年以上;电子工业出口额达到250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1%)。将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和新型元器件、计算机及软件、通信设备,同时继续发展消费类电子产品。

四、增强自主开发创新能力,以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发展。要在微电子技术、数字技术、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四大技术领域,突出重点,攻克关键技术。到2000年,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换代产品占主流;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及相关产品、数字程控交换机、彩色电视机、录像机等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并形成规模经济。

五、大力培育发展大公司,深化改革,继续进行电子工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结构的调整。组织好以大集团为骨干力量的,并能带动电子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大军。到2000年,年销售额超过200 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3—5家。初步形成国有大中型企业、三资企业、民办企业有序竞争、共同发展的局面。

六、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广泛开展国际合作。要按照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继续同海外工商企业界发展经济技术合作,鼓励外商在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和出口产品、改造现有企业等方面提供先进技术和资金。要同国际上知名大公司以及中小企业建立发展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求共同发展。

标签:;  ;  ;  ;  

我国电子工业的发展现状与展望_未来展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