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新军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水落坡镇福和希望小学 251800
摘 要:兴趣是一种带有浓厚情感色彩的心理倾向,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探索新知识不可缺少的动因;也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如果在数学课堂中,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就能体会到动脑思考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 培养 兴趣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问题是教学的灵魂。有趣地、巧妙地设计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好奇,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地、巧妙地创设恰当的问题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唤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 例如,一位教师教“圆的认识”,在解释圆心的位置时,布置了这样的思考题:老师买了一个圆形的锅盖,尚未安把手,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一想把手应该安在什么位置上?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们各抒己见,个个跃跃欲试,争相发言,结果得出来了应安在圆心处,把手的位置就是圆心。利用课前的问题,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教师精心设计,紧紧把握学生感受到的生活现实创设了问题情境,学生始终在愉悦、欢乐但又不紧张的气氛中学习。好比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成功的秘诀。”
二、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每个学生在已学得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教学“圆锥体积计算”时,我通过指导学生用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做量沙试验,在我进行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我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并启发学生能提出问题?善于勤奋思考的学生就主动提出问题:在圆柱体与圆锥体不等底不等高的其他他情况下,圆锥体也是圆柱体的三分之一吗?我就再引导学生对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转化,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通过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再做适当引导,使得学生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理解得更深刻。
三、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获取新知识,这是最高的学习技巧。数学知识一环扣一环,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教材内容是螺旋式上升编排,它们纵有联系,横有发展,形成知识网络。所以学习新知识时,找准新旧知识过渡的“桥”,让学生主动地发现规律,掌握规律,有利于能力培养。例如,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时,教师联系学生已有知识,提出有启发性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样推导的?”引导学生将梯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推导出来。教师设计了实验报告: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 )形。2.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 )和( )的和。3.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 )。4.每个梯形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指导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按“实验——讨论——填空——汇报——归纳”的程序去进行探索。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探索、讨论等活动,能有根有据地归纳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接着学生根据已学过的公式算出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及其中一个梯形的面积,巩固公式的来源。
四、挖掘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认知结构既包括已掌握的知识,也包括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的一些经验。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认知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经验,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使模糊的认识明朗化,具体的对象概括化,成为学习新知中可利用的认知条件,这不仅利于学生主动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究之中,同时也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笔者让学生凭借已有知识报出了一些是3的倍数的数,然后把其中一些多位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如:327→372,732→723,273→237,让学生检验变换后的各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惊奇地发现:“奇怪,怎么和原来的数一样,个个都是 3的倍数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兴奋点转移到教师提供的新知背景中,此时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已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产生了“愤”“悱”的强烈情绪,这样学生们主动深入探究,并从相互联系中概括出“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学生动脑思考后概括出的知识结构不仅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深化,而且还从中挖掘了学生的认知潜力,促进了学生思维的主动发展,推动学生自主探索。再者,现代数学课堂教学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自主探索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之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使他们真正地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这个知识的掌握,是通过学生动手、动脑自己总结的。
参考文献
[1]何立立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1年28期。
[2]吴云清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跃数学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1年02期。
论文作者:吴新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0月第29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5
标签:学生论文; 梯形论文; 知识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认知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10月第29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