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G血栓弹力图试验与常规凝血试验的关系探讨论文_张水木

TEG血栓弹力图试验与常规凝血试验的关系探讨论文_张水木

(厦门市中医院输血科 福建 厦门 366000)

【摘要】目的:探讨TEG血栓弹力图试验同常规凝血试验之间的关系,对比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在本院2016年10月1日—2018年6月1日期间选取1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这180例患者分别进行TEG血栓弹力图试验以及常规凝血试验,记录患者凝血因子的反应时间以及凝血酶的形成时间,并对比分析两种试验方法的相关性。结果:通过对TEG血栓弹力图试验以及常规凝血试验的结果对比,发现患者凝血因子的反应时间以及凝血酶的形成时间TEG血栓弹力图试验明显比常规凝血试验的时间短,且部分凝血酶的形成时间与凝血因子反应时间呈正相关,凝血酶的形成时间与纤维蛋白水平之间呈现出负相关性。结论:两种试验之间存在相关性,且TEG血栓弹力图试验的凝血因子反应时间较短,与常规凝血实验的部分凝血酶的形成时间以及凝血酶的形成时间,呈正相关;凝血酶的形成时间与纤维蛋白水平之间呈现出负相关性趋势。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TEG血栓弹力图试验;常规凝血试验;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1-0058-02

脑卒中疾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风”,一直以来,该疾病都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尤其是患有该疾病的患者脑部基本存在凝血和纤溶异常的情况,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严重时威胁生命的因素之一。在诊断和治疗患者的过程中,对患者体内凝血状况进行诊断是非常重要的,而传统的检测方法对患者的凝血状况不能够进行全面的检测[1]。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本院通过采取TEG血栓弹力图试验与常规凝血试验结果对比以后,分析该试验方法与常规凝血试验之间的关系。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2016年10月1日-2018年6月1日期间选取1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这180例患者的凝血状态同时进行TEG血栓弹力图试验以及常规凝血试验,记录患者凝血因子的反应时间以及凝血酶的形成时间,并对比两种试验方法的相关性。其中,患者的年龄均值为(61.43±3.32)岁,患者的性别比例(男:女)为112:68。本次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国脑卒中患者诊断标准》[1]。

1.2 方法

1.2.1准备工作

对患者进行血液采集,采集时间均为早上7点30到8点之间,一共抽取2.7毫升两管蓝盖的静脉血,采用浓度为109mmol/L的枸橼酸钠抗凝进行抗凝固处理,抽取的血液均用于TEG血栓弹力图试验以及常规凝血试验,试验时间为采血后4小时内。本次研究中,采用的仪器和试剂分别为:TEG血栓弹力图试验仪器来自于美国Haemoscop公司生产的分析仪,以及采取相关的配套试剂,检测软件TEG分析软件[2];另外,全自动血凝分析仪采用的是来自美国沃芬公司生产的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型号为ACLTOP700,且采用的试剂和质控品均为配套试剂。

1.2.2检测方式

(1)TEG血栓弹力图试验:在血栓弹力图仪质检合格后,将容量为1毫升枸橼酸钠抗凝的全血全部注入到放有高岭土激活剂的瓶中,进行充分混匀,吸取其中340uL放入加有浓度为2mmol/L的CaCl220uL的检测杯中,并将其放入检测位置,选择检测项目进行检测,最后统计试验数据,等待分析[3]。

(2)常规凝血试验: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质检合格后,将容量为2.7毫升的枸橼酸钠抗凝的全血进行离心处理,离心时间为10分钟,然后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进行检测和分析[4]。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实验的反应时间、凝血酶的形成时间、部分凝血酶的形成时间、纤维蛋白等结果。分析这两种方法的试验结果,患者的凝血因子反应时间以及凝血酶的形成时间,并分析TEG血栓弹力图试验方法与常规凝血试验之间的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SPSS17.00软件;计量资料(x-±s)表示,组间用t检验,如果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本次试验中,患者常规凝血试验结果,患者的凝血因子反应时间为(6.24±1.12)分钟,患者的凝血酶的形成时间为(2.18±0.43)分钟,部分凝血酶的形成时间为(29.10±4.72)秒,纤维蛋白的浓度为(2.74±0.71)g/L;患者TEG血栓弹力图试验结果,患者的反应时间为(5.94±0.89)分钟,患者的凝血酶的形成时间为(1.44±0.33)分钟,部分凝血酶的形成时间为(27.13±4.89)秒, 纤维蛋白的浓度为(3.55±0.75)g/L。

因此,通过TEG血栓弹力图试验结果显示,患者的凝血因子反应时间以及凝血酶的形成时间明显比常规凝血试验的时间短,且两个试验方法之间存在相关性,部分凝血酶的形成时间的指标偏低,且与患者的反应时间呈正相关(r=0.808,P<0.05),另外患者的凝血酶的形成时间与纤维蛋白之间呈现出疑似负相关性(r=-0.204,P<0.05)。

3.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人类常见的缺血性疾病,尤其是最近几年,发病率一直在上升,导致患者的死亡率增加,出现此类疾病最主要的原因就像患者体内的凝血系统出现异常,导致血栓的形成。因此,患者的凝血因子反应时间、凝血酶的形成时间、部分凝血酶的形成时间、纤维蛋白的浓度等指标就是反应人体内凝血系统功能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其时间的缩短、浓度的降低都表示患者体内凝血系统功能的增强,反之则为下降[5]。在本次研究中,通过TEG血栓弹力图试验显示,患者的凝血因子反应时间以及凝血酶的形成时间相比于常规凝血试验来说,时间更短,证明TEG血栓弹力图试验的有效性和全面性,且通过试验后发现两个试验方法之间存在相关性,且方向一致,只是TEG血栓弹力图试验的数据更为精确,另外在检测患者体内纤维蛋白的浓度的时候,常规凝血试验的数据小于TEG血栓弹力图试验的数据,两者之间呈现出负相关性。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得知常规凝血试验与TEG血栓弹力图试验均可对患者的凝血系统等进行检测,但是常规凝血试验相比于TEG血栓弹力图试验来说,效果不太明显,不能够及时对患者的凝血系统进行反应,TEG血栓弹力图试验在相比之下,其数据较全较准、信息传播较快,在临床中更为实用。

综上所述,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本院通过采取TEG血栓弹力图试验以后,通过分析该试验方法与常规凝血试验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且TEG血栓弹力图试验的凝血因子反应时间、部分凝血酶的形成时间以及凝血酶的形成时间较短,相互之间呈正相关,患者的凝血酶的形成时间与纤维蛋白之间呈现出负相关性。在实际诊断过程中需要加以重视,借此提升临床对该部分患者的综合诊断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晓燕,朱鑫方,陈诚,等.血栓弹力图与凝血试验对指导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输血中的意义[J].中国输血杂志,2017,30(07):716-718.

[2]侯涛,赵广超,邵小宝,等.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试验指导临床输血的对比[J].临床检验杂志,2016,34(10):739-741.

[3]王秋实. 血栓弹力图试验(TEG)在监控脾功能亢进患者血小板功能变化的应用[A].中国输血协会.中国输血协会第七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摘要篇)[C].中国输血协会:,2014:2.

[4]马学斌,马骢,杨明,等.TEG血栓弹力图同常规凝血试验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4):3335-3336.

[5]谭延国,张岩,王芳,孙莉.TEG血栓弹力图同常规凝血试验的关系及TEG血小板图试验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01):81-85.

[6]韦慧玲,蒋翠霞,师勇.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过程中的血栓弹力图与凝血试验的相关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8,36(03):378-380.

[7]许红霞,宋来春,吴芬.AIS患者静脉溶栓过程中的血栓弹力图与凝血试验的比较[J].临床检验杂志,2016,34(10):745-747.

[8]侯涛,赵广超,邵小宝,栾建凤,朱培元.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试验指导临床输血的对比[J].临床检验杂志,2016,34(10):739-741.

论文作者:张水木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7

标签:;  ;  ;  ;  ;  ;  ;  ;  

TEG血栓弹力图试验与常规凝血试验的关系探讨论文_张水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