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沙医学院2012级本科临床教改班 长沙 410219;
2.长沙医学院2013级本科口腔医学1班 长沙 410219;
3.长沙医学院2013级本科口腔医学2班 长沙 410219;
4.长沙医学院2013级本科临床6班 长沙 410219;
5.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系病理教研室 长沙 410219
摘要:教育心理学结合了心理学与教育学,运用于病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增加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病理学知识和情感的学习,促进课堂管理。同时开展教育心理学教学,有助于老师提升自我,优化教学方法。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病理学;教学方法
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和发展[1]。病理学主要作为一门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在当今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将现代科学心理学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为实现教育的这一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解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效果,本研究于病理教学中尝试应用教育心理学教学方法并进行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长沙医学院2012级临床医学本科班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病理学教学中融合教育心理学的应用。
1.2 研究方法
据学生反馈信息、前期医学基础课程成绩等,将60名学生分为10组,每组6人。每组推荐一名协调与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上课前1周,教师用幻灯片形式播放下周所教内容的重要性及疾病的危害和诊断的重要性,引起学生注意,告知其学习目标。
课堂学习包括刺激学生回忆原有知识,用幻灯片形式呈现教学材料,提供学习指导,如指导学生从肉眼和镜下两方面观察疾病的发展变化及其特征等。同时对学生进行课堂形成性练习,当堂给予学生课堂形成性练习正确性或正确程度的反馈。课后进行小组讨论,并让每组学生做出总结。先由小组长对各组总结结果进行发言,然后每组成员可在限定时间内进行自由发言补充。最后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归纳所教授章节重点,点明概念与难点,并指导学生解决学习上的误区。
评价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在查阅相关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教师设计学生对教育心理学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的反馈评价表,问卷均采用不记名方式,当场发放,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6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2 结果
2.1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
调查结果表明,在教育心理学的应用中,课前对学生学习目标的告知,课中教学材料的呈现以及当堂的形成性练习,课后的小组讨论等,明显增加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课堂气氛活跃。
2.2 学生对教育心理学的认同度评价
结果表明,学生对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满意度较高,在认同度评价中,对各调查项目的认同度(完全认同与基本认同累加)均超过85%。其中,91.6%的学生对教育心理学能够促使培养自主学习观念比较认同,91.7%的学生对教育心理学能够提高学生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比较认同,90%的学生对教育心理学能够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便于教师随时进行教学调整比较认同,96.7%的学生对教育心理学能够提高教师的备课积极性与学生的课前预习积极性均比较认同。结果详见表1。
2.3 学生对开放式问题的反馈
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对病理学教学应用教育心理学表示认可,部分学生还建议在其他科目中也采用教育心理学。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反映对教育心理学不适应。有些同学认为自学能力较差,达不到预期效果,有些学生认为教师所给的材料超过了他们的学习范围,有的难以理解,花费太多时间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
3 讨论
3.1 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前预习以及小组讨论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须努力寻找解决方法,包括查阅资料,学习他人经验等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因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甚至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在教学中也出现部分学生对教育心理学不适应的现象,这需要教师做更多的工作来完善教育心理学教学方法,或在教师指导下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
3.2 利于学生的社会与情绪学习
学校普遍关注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然而教育工作者还认识到当前社会需要受教育者具有情绪觉察、决策、社会交往、冲突解决等多方面技能[2]。教育心理学教学中以团队为基础进行的课堂讨论,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情绪觉察和冲突解决能力,使他们在社会关系中以更客观的方式对他人观点进行评价,在决策和社会交往方面得到提高。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3.3 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是教育心理学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Miller和Leyden看来,沟通依然是心理学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关键,这要求教师侧重学生学以致用,而非单纯的记住或背会教与学的知识[3]。在病理学的教育心理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准备资料和安排课程,并精心准备课堂形成性评价题目,以利于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同时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都需要教师引导解决。这些都是对教师的一个挑战,需要教师提升自身修养与专业水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教育心理学在病理学教学的初步应用效果较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教学效果,值得更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肖朗,范庭卫.美国教育心理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应用——中外学术交流的视角[J]..学术交流.2010(7):200-208.
[2] 倪江涛,易永芬,石海鹏.浅谈在病理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7,6(9):800-801.
[3] 王沛.教师教育视野下的教育心理学:贡献、问题与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09(7):52.
作者简介:罗宁,男,本科
*通讯作者:郝一(1982—),男,湖南长沙人,硕士,讲师 研究方向:病理学
基金项目:2014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4C0116);2014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554);2014年长沙医学院校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40)
论文作者:罗宁,高倩,欧阳奕云,余平,郝一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8
标签:学生论文; 教育心理学论文; 病理学论文; 长沙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医学院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