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论文_郭栋梁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论文_郭栋梁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邯郸供电分公司

摘要:创新努力是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重新组合起来,并引入新的生产体系。创新是大学的灵魂,创业是大学的社会责任。在我国十二五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迫切需要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支撑和引领。而作为应用型地方性高校应结合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布署,在推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做出努力。

关键词:创业型人才;培养;问题;对策

引言

当前,随着社会对创业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学生的主阵地,还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积极培养创业型人才。本文重点分析了培养创业型人才的必要性,进一步提出当前培养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改进措施。

1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背景下,创新和创业教育是大势所趋。所谓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或创新性人格等创新素质以及创新人才为目的教育活动;而创业教育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它是一种培养学生从事商业活动的综合能力的教育,使学生从简单的求职者转变为职业的创造者,是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才。两者在本质上相通,创业是在创新上建立新组织,是创业的载体和实现形式,而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的成败取决于创新的程度。创新与创业两者的目标取向是一致的,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两者的功能效用是相同的,创新教育注重的是对人的发展的整体把握,而创业教育使创新教育融入了创新素质的要求。

“创新人才”是指:在一定的行业领域内,具有较高研究水平和学术造诣,并具有较强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创业人才”是指:能在社会和生产实践过程中把知识、科技创新的成果物化为一种新产品新服务,开发出一种新的市场需求,创造出一种新工作岗位,乃至创建出一种新企业的人才。在此基础上,“创新创业人才”是指:指具有较强的知识创新和知识服务能力,并有较强意愿和实践能力突破市场或者组织边界,进行成功创业和商业化经营,甚至是进行颠覆性创造,创新商务模式,重塑商业生态和产业环境的各种人才。因此,创新创业人才除具备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能力和素质外,还要兼有生产者、管理者、发明家和社会活动家等角色所具有的能力和素质。该类人才层次包括基础性人才、高技能人才、高层次人才、领军型人才,高校学子应成为此类人群中的基础性人才。

2创业型企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普遍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教授,各科课程的教育都处于封闭状态,加上很多高校的专业教育模式都大同小异,导致高校的教育失去特色和优势。因此,高校培养出的人才也千篇一律,迈向社会的大学生类型大同小异,无法满足企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2.2缺乏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高职院校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对于课程体系的设置安排了大量的理论教学,比如,在大一、大二和大三都是开设的理论课程,主要为专业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直到大四才开设一些实践课和实习活动。这样无法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导致学无所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社会需求不符。

2.3缺乏健全的培养机制

美国大学在创业教育方面已经发展成熟,实行企业、政府和高校合作模式,建立了健全的培养机制,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其主要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进行课程安排,并与企业开展合作,让学生在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学以致用。创业教育属于社会性教育,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不但需要利用课本知识实现,同时还需对教师教学水平、课程安排以及实践等多方面加以优化。但是,从当前情况看,我国没有达到美国的创业教育水平,政府缺乏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学校也没有充分考虑社会企业的切实需求,制约了创业型企业人才的培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缺乏良好的创业氛围

环境对人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其具有较强的隐性力量,对创业教育发展有重要影响。但是,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在构建校园创业氛围方面还存在一定欠缺,尚未形成不畏艰难、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青年时代,本应充满创业激情,但是如果每天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那么将会使他们安于现状,创业激情逐渐被磨灭。从实际情况看,我国的校园文化缺乏一定的创新、创业和合作精神,这将会给创业型企业人才教育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

3创业型企业人才培养和管理的措施

3.1以创业教育为核心,完善课程体系

积极引荐国外优秀的创业教育方式,将创业教育融入到课程教育体系当中,进一步提升专业的创业教育水平。首先,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隔离安排课程。比如,在大一阶段,可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开设相关创业精神、创业意识等方面的课程体系;在大二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在大三和大四阶段,重点提升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对此,学校可设置创业基地平台以及“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为学生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3.2建立创业教育校园氛围

学校应积极组织开展技能竞赛活动,将校园文化和专业课程教学有机融合,掀起专业知识学习和岗位技能钻研的热潮;组织开展相应的创业专业活动,比如“挑战杯”等,实施高规格的创业型企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培养效果;将创业文化引入校园当中,可利用宣传栏、报纸或者论坛等载体进行各类文化的宣传,使校园形成强烈的创业氛围,创业成为学生茶余饭后积极探讨的话题;构建“包容兼蓄、多元共生”的文化环境,尊重当代学生的个性化,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强项,使其具备敢于探索、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将创业型企业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3.3以学生为本的校内实践平台

首先,将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和产学合作的载体有效结合,通过产学合作、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提升创新创业人才的社会基础和认知,为学生推荐创新创业型的企业;其次,通过有效指导学生成立创新创业类社团开展工作。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应在人力、物力方面予以大力扶持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积极引导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实践活动;再次,举办创新创业类论坛。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及相关专家、在校大学生创业者为感兴趣的学生作交流报告,通过交流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启迪智慧,可以传授经验,让创新创业的学生少走弯路;最后,开设学生创业园区,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创业实践提供必要的创业指导和各种硬件扶持。建立教育服务网站,加强信息交流,提供政策咨询,了解创业动态,推介创业商机,做好创业跟踪服务。

3.4以“创业意识”、“创业通识”、“创业职业”为目标,优化教学体系

首先优化教学计划。不仅包括专业课程,还应将创新创业相关的实践课程纳入进来,创新课程与淘汰课程并用,并设定一定比例的学分,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高校的教学计划,应培育学生创业精神和意识,形成尊重创业的社会文化;应让学生学会以企业家思维习惯和视角来看待问题;应重注学生的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的指导,成就有创业潜质的学生,助其成为未来的创业者或企业家。其次,完善课程体系。针对管理类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以管理学、经济学和MBA基础知识为主,构建专业间相互融合、学科间互不交叉的综合课程学习体系,以兴趣为导向,对学生进行创业方面的系统性的培训。

结语

总之,以上就是我个人见解。培养创业型企业人才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点内容,对学生自身的发展以及对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学生的主阵地,还应积极革新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建立“校企合作”模式,改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从而满足社会对创业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碧强,阮志龙,杨国永.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教学中的问题与改进[J].现代企业,2017(1):59-60.

[2]李冰,朱晶.基于ERP实验教学的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6):250-251.

论文作者:郭栋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4

标签:;  ;  ;  ;  ;  ;  ;  ;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论文_郭栋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