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设计专业师生助力乡村振兴人居环境设计对策研究
史华伟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徐州221116)
摘要: 本文从对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一些误区开始论述, 通过政策解读、 梳理我国乡村建设和设计的渊源脉落, 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然后, 列举设计专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措施, 并着重分析设计专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容要具体化; 最后提出高校设计专业师生助力乡村振兴人居环境的设计对策。
关键词: 设计专业教育; 乡村振兴; 人居环境整治; 设计下乡
看到“农村”这个词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如果把“乡村”这两个字放在洛特曼符号学的基本概念里,相信绝大多数人是会犯经验主义错误的[1];环境景观设计学科的发展貌似也一直把乡村景观设计与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质朴和回忆撕扯不开,经验性审美的因素在这里发挥了超出乡村振兴战略内涵的作用,乡村振兴是全面发展乡村而不是满足城市人的乡愁。
堤防工程中土料选择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土料选择上不仅能要满足堤防工程防渗要求,同时还要确保取材方便。在施工之前应利用网纱对土料进行过滤,将过滤好的土料与熟石灰一同搅拌,制成土灰合成材料,如果遇到下雨天,应用塑料将土料包裹起来,以避免大雨冲刷掉土料中的熟石灰,才能保证隔水防渗作用的发挥。
一、政策支持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设计下乡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的工作部署,2018年9月18日和9月21日,住建部连续下发了两个通知,一个是《关于开展引导和支持设计下乡工作的通知》,(建村〔2018〕88号)[2];另一个是《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庄建设规划工作的通知》(建村〔2018〕89号)[3]。接着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4],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根本任务。在88号文里,总体要求是以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确定的各项任务为重点,引导和支持规划、建筑、景观、市政、艺术设计、文化策划等领域设计人员下乡服务。
二、乡村设计的“来龙去脉”
吃饱穿暖才能谈得上精神追求,乡村设计的高水平是功能与形式在审美的心理活动中和使用的过程中使人愉悦。斯克鲁顿在1973年说“建筑的鉴赏完全不同于其他艺术的鉴赏”[5]。2018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7142元,在进步变化的同时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贫困的越发贫困,老人空巢、留守儿童、上学难、就医难、绝大多数村容村貌日益凋零,文化的精华与糟粕、社会民俗的正能量与负能量同时飞速的传播。如农村社会工作典型的江西万载模式,其面对的问题是农村社会的“三留”(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三化”(农业兼业化、经济空心化、人口老龄化)、“三多”(贫困人口多、矛盾纠纷多、赌博活动多)[6]。
乡村设计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1958年,人民公社的规划和建筑设计工作都是由建工部组织的大规模专业设计人员技术下乡主持;第二阶段,从1979-1994年的16年间,全国乡村新建住房96.7亿平方米[7]。在这过程中建工部组织的设计技术扶贫和技术输出,确定了当代乡村设计的基本内容、形式及体系;第三阶段,自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直到我们目前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8]。
在这整个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乡村建设过程中的设计技术绝大多数来自于泥瓦匠人手艺的传承。国家统计局2017年农民工检测报告中数据显示,接受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30.6%,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第二、建造技术节点构造设计和细节深化设计需要充分基于现场,且要和当地技术水平结合并进行现场指导。标准的规范需要和当地的技术实施水平结合,考虑施工的人力技术成本。
(3)统一的图纸、图集、农房建设规划方案竞赛,因缺乏各地区的农民生活生产实践经验而很难落地。工艺技术指标、材料规格质量等因每家每户的财力和人力的不同,很难实现所谓“高质量”乡村建筑景观设计。“根据抽样统计数据估算,2010年末全国农村既有生土农房总量约为3841万户,其中危房总量约1452万户”[9]。
(4)没有必要过分强调村容村貌的整体一致性,在各级政府组织的乡村建设评比中要弱化此条;结合本村原始基础,强调功能与实用性、安全性、耐久性,而美观性对于乡村的主人村民来说暂时应处于次要因素。
三、设计专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措施
(一)做好人居环境设计需求与高校设计资源的信息对接
信息对接应该是双向的,高校的设计院系负责人应主动找到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建设局的相关负责部门备案自己的设计能力与设计愿望。各市级住房与城乡建设局负责对区县有设计需求的村镇进行信息对接。农村信息贫困问题是脱贫攻坚过程中遇到的众多问题之一,但却是关键性问题[10]。
(二)发挥高校设计资源的优势
高校教务部门应该下放一些自由度给院系,考核方式应该在相对统一的基础上加上一些专业属性成果的考核。成为一流大学靠的是包括改革在内的诸多方面的长期历史积淀,而非某时某刻套用伟大的“框架”所致[11]。高校的日常教学必须拿出部分时间与本行业实践前沿靠拢,例如,乡村振兴中的人居环境设计。
我的家乡——上海,是一个车水马龙,人口密集的国际化大都市,大家都喜欢叫她“魔都”!上海不仅繁华,还有着独特的文化和建筑景观,更有种类繁多、琳琅满目、令人爱不释口的小吃:擂沙圆、生煎包、条头糕……说到我最爱的,要数城隍庙的南翔小笼。
1.设计助力与日常教育教学的结合
2.教师的社会实践
对于高校教师的专业社会实践,应该积极倡导,是丰富教师实践知识,提高教师执教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12]。
3.学生的设计实习
在某教学楼的施工过程中,采用框架结构,平面为L型,总工程面积为2 600 m2,能够抵抗6级地震。采用锚杆静压法提高工程地基承载力,使其完全满足设计要求。各桩承载力为450 kN,极限最大承载力为600 kN。由于基础中有一些孤立的石头,在柱座下提前预留了一个压缩桩孔,用螺纹钢筋作为锚杆,设置方式如图1所示。
对于高校的高年级设计类专业的实习,需要社会企业、高校、政府拿出更多精力来关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毕业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作品具有连续性,而课题类型需要有不同的实习环境和实习条件。
4.对口帮扶,组织设计竞赛、学术交流和培训
一个高校综合设计团队可以对口帮扶一个县区的美丽乡村的系统设计,评奖评选和活动地点就可以选在接地气的村里,创造条件让村、镇、县的相关负责同志参加研讨。
在各功率一定时,随着臭氧发生器出气流量的增大,臭氧的浓度随之减小,这主要是由于流量越小时,氧气在臭氧发生器里的停留时间就越久,有利于臭氧的产生,并且各曲线呈现出斜率相似的趋势,说明氧气的浓度与氧气在臭氧发生器的停留时间基本成正相关,但同时应考虑流量越小时,相同功率下反应器内的温度比更大的出气流量有所增高,会促进臭氧分解,因此,建议出气流量不低于30Nm3/h。与此同时,臭氧的产量却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增大,这主要是由于出气流量在臭氧产量中所占比重更大,同时由于臭氧浓度与出气流量的变化曲线均为线性,因此,各臭氧产量随流量变化的曲线也呈现出线性关系。
2010年9月15日中午,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海宁路一栋高档住宅里,24岁的徐云天回到家中,只见45岁的继母廉小花正坐在沙发上默默掉眼泪。
一般情况能开设计专业的高校,都是具有一定学科研究能力的,可以组建以设计艺术学为主要成员,社会学、心理学、土木工程、建筑规划等组成的跨学科的专业复合型团队,把乡村振兴的战略具体到村和户的自然状况,拿到带着村民“体温”的数据来研究和设计。
6.引入高校资源中国际设计理论最新技术与理念,把最新的设计专利技术应用于乡村振兴设计实践
特别是师生家乡的乡村建设项目更适合。人情味浓重的乡村对“外人”是存在隔阂的,但是设计团队参与施工建设是方案实施无缝对接的保障,特别是一些传统工艺上的现代改良,对于老匠人的手艺传承有着指导价值。
(三)建立教师工作坊
第一、杜绝最终的设计成果为纸上谈兵,让村民再进行二次创造的实施。现在有很多设计机构为乡村振兴中的人居环境整治所做的设计都是粗放的一张鸟瞰图加上一些意向图。高校设计专业团队在教师的带领下应该减少出现这类情况,设计内容应该具体到一个墙头、一块边石。
5.高校可以组建跨领域跨学科的设计专业复合型团队
(四)鼓励高校师生与村民共同参与乡村人居环境建设
例如,标准化绿色农、牧、肥产品经济、社会、生态良性循环产业链基地综合开发项目等。
(五)建立高校设计与乡村建设的长效跟踪机制
乡村振兴中的人居环境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很多此类项目的合作者只为当时满足政府指标或文件的时效,不注重长效跟踪,导致后期的工作不好开展和延续。高校师生团队可以跟踪设计一个区域的人居环境,做动态化的数据调研,为乡村振兴的人居环境整治做科学合理的设计咨询服务。乡村地域的发展目标,也是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13]。
(5)可根据油井的供液状况合理调整选取生产参数,排量调节控制简便,用地层水作动力液,加温后的动力液在循环过程中,提升了近井油层及井筒温度,特别是对稠油井起到了稀释和降黏的双重功效。
四、设计专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容要具体化
有条件的项目可以成立短期的设计教师工作坊,带领学生团队组织设计实践,让方案设计从现场生成,具备高吻合度的可实施性。
扎实的运算能力是提升学生整体数学计算能力的基础。所以,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多样化的计算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水平。其一,提高学生口算能力。有了口算的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笔算,所以安排一些口算练习至关重要。教师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生动地展示一些计算口诀,再配合口算小测验,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口算的准确性。其二,提高学生笔算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电子白板与学生展开积极的互动,如教师先将问题写在白板上,然后选择一位学生进行解答,同时要求他将解题思路完整地写出来,接着由其他学生进行分析点评,避免学生独自解答时出现错误。
(2)设计院所有制改革以后,谁为设计买单的问题、经济问题是关键制约因素;例如,按照中等标准居住区景观设计费计费单价为15-25元/平方米,并且是备注工程造价150-250元/平方米的项目。
第三、设计内容中的建筑材料要具体考虑本地材料和可以回收利用的旧材料。建筑旧材料的利用不能本末倒置,有的设计为了用旧材料而去用,导致成本翻倍。材料的收集、运输、加工、使用,要考虑全过程的环保和成本因素。
第四、在整个农村人居环境设计内容中,垃圾污水粪便处理的基础设施设计和水电气管线设计需要放在设计任务的第一位。功能设施完善和管线铺设是设计内容的重头戏,花哨的形式对当前村民来说是不实用的。
五、结语
第一、笔者认为各级职能部门和机构对中央政策的落实和推进是保障机制的核心因素,我们各类机构和组织都应该以负责任的态度让我们幅员辽阔的乡村变得生态宜居,使村民的幸福感更强。
第二、“样板村”先行先试,可复制可推广的组织措施需要各类媒体的宣传报道,全民上下认可设计的氛围。如以镇为单位挑出已经具备基础的村进行试点,每个村结合本村的现有自然肌理状态、道路网络、生产生活建筑的普遍样式,结合基础设施功能改造和水电汽线路改造,来进行人居环境整治。
第三、“模块化”设计要充分讨论,要结合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和儿童等问题进行落地可复制的公共空间设计。对于地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挖掘。一些地方的乡村民俗习惯可以和设计功能整合,不同的节日习俗活动也应该被重视,丰富村民的文化业余生活。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核心素养的课程宗旨,借助生物课程帮助学生树立生命观念,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掌握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培养社会责任感。如何将核心素养在课堂中落实,是值得教师共同探讨的问题。
第四、系统性设计不能被忽视,要结合农村社会学现状研究来进行人居环境设计。硬件环境的建设改善必须与农村社会学的很多研究成果相结合,让村民心理学层面的价值观同人居环境的整治结合起来。
第五、设计要留有余地和空间,环境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杜绝“面子工程”。好大喜功不能要,脚踏实地解决问题,不求快、不求宏大、不留卫生死角、不留一块黑臭水体,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人居环境整治的设计节奏。
“我说我快要活不成了。”我失去了与他斗嘴的乐趣和力气,我的眼前一阵阵发黑,手腕处那种汩汩的声音让我觉得害怕。
第六、商业模式探索要结合乡村资产盘点的实情进行,精心寻找能落地的乡村运营商。只要本着共赢的原则,既不强取豪夺村民的合法利益,也不随意压榨企业的合法收益,原则来进行乡村运营商的招募,是可以形成良性循环的。
参考文献:
[1] 李肃.罗特曼文化符号学思想发展概述[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1):38-39.
[2] 住建部.关于开展引导和支持设计下乡工作的通知.建村{2018}88号[EB/OL] .(2018-09-14).http://www.mohurd.gov.cn/wjfb/201809/t20180918_237634.html.
[3] 住建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庄建设规划工作的通知.建村{2018}89号[EB/OL] .(2018-09-18).http://www.mohurd.gov.cn/wjfb/201809/t20180921_237695.html.
[4]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EB/OL] .(2018-09-16).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9/26/c_1123487123.htm.
[5] 斯克鲁顿.思羽,译,陈迈平,校.建筑美学[J] .英国美学杂志,1973年秋季号刊《美学译文》第2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6] 卫小将,何芸.应变、检视、构建:农村社会工作发展路径与介入策略[J] .新视野,2018(6):89-95.
[7] 叶露,黄一如.设计在下乡—改革开放初期乡建考察(1978-1994)[J] .建筑学报,2016(11):010-015.
[8]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EB/OL] .(2018-2-5).http://www.gov.cn/zhengce/2018-02-05/content_5264056.htm.
[9] 周铁钢,段文强,穆钧,赵西平,杜高潮.全国生土农房现状调查与抗震性能统计分析[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5(4):487-492.
[10] 李春,曾桢,朱梦娴.精准扶贫下的国内农村信息贫困研究综述[J] .农业图书情报,2019(2):4-10.
[11] 邹敏.高教改革冷静观:谨防一种危险倾向的蔓延——兼论高校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不可替代性[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3):18-20.
[12] 黄锦棠,何进军.高职教师实践考评的探索[J] .职业与教育,2012(20):65-67.
[13] 王云才,刘滨谊.论中国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J] .中国园林,2003(1):55-58.
中图分类号: D422.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8626( 2019) 08-0124-03
收稿日期: 2019-04-17
基金项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软科学研究项目:乡村振兴视角下的低成本乡村景观营造技术研究——以徐州乡村为例(项目编号:2018-R2-009);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环境建设中的生态景观设计研究(项目编号:JYA315-24)。
(责任编辑:谢蓓)
标签:设计专业教育论文; 乡村振兴论文; 人居环境整治论文; 设计下乡论文;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