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互联网技术在生活、工作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社会各界对于电力的需求也是越来越显著,配网自动化建设问题已经渐渐成为各个企业发展重视的环节之一,因此对于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本文浅析配电网自动化的供电可靠性技术。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电力技术
引言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以及相关效益的取得,我国的电力部门在进行电力系统构建以及管理的过程中,逐渐加强了对于自动化技术的使用,从而以此为基础,实现了对于电力系统的监测、控制、信息采集等工作,促进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的提高,并最终促进了电力企业管理质量以及效率的提高,促进了配网的供电可靠性,满足当前人们越来越高的用电需求。
1配网自动化认知
1.1加强了供电的安全性
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安全一直都是一个最不能忽视的问题,因此配网自动化的前提就是要保证其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首先,配网自动化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先进的、可靠性高、可维护性高的运行技术设备;其次,由于大部分供电设备并没有安装在室内,而是露天的户外,户外的环境具有多变性,如高温、低温、降水或者是刮风等恶劣天气,在这样的环境下,运行设备经常会受到外力的损坏,配网自动化系统就改变了这种情况,使用的是网络科技技术,将配网封闭化,降低了外界的损伤;最后,应用在配网自动化建设中的各个配件都需要经过多方监测和评估之后,大量投入使用,避免了配件质量不过关的情况和损伤率过高的问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电路故障的发生率也有一定程度下降。由此可以看出,就目前中国的发展情况,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可以最大化地降低各种故障,甚至灾难的发生。
1.2故障定位功能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故障定位系统是配网自动化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就是依靠设备的传感技能,将线路故障的位置带入到系统之中,一旦电力系统设备出现任何故障,会在第一时间做出感应和定位,维修人员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降低损失。中国在没有建立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时期,配电网发生故障时,通常依靠人工的力量找到故障点,并且反复检查,造成了时间、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成本过高,满足不了当前的发展形势。所以,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供电可靠性提高是必然的结果。
1.3调配一体化管理平台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中国传统的用电设备检测评估非常困难,主要原因是因为用电地区较为广泛,用电设备十分复杂,电网分布并不是统一的,管理起来非常不便。而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电工可以对配网自动化设备进行高质量的管理,以下的诸多功能将被完美呈现。首先,故障的处理功能。包括了信息的收集和信息的处理;其次,配网的监测功能。包括了地理信息系统中的遥测、遥控、对时等方面。将其置于一个统一的平台之上,实现了统一调配、信息共享和远程控制,降低成本,减少了程序过程中的误差。
2配网自动化技术对供电可靠性产生的影响
2.1自动化故障定位技术
目前,随着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系统中的运用,使得自动化故障定位系统逐渐诞生,并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取得了不小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事实上,该系统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故障信息指示器、通信设备以及故障距离评估器。一般情况下,当配电网出现相关故障的过程中,自动化故障定位系统中的故障距离评估器就会依据相关的程序计算出故障点与配电站之间的距离,从而以此为基础确定电力故障的位置,推动电力维修人员进行相关的工作。一般情况下,当自动化故障定位系统在进行作业的过程中,在故障定位距离范围内出现单条馈线,该系统能够直接对故障的位置进行确定。但是若出现多条馈线,则需要技术人员在依据故障信息提示器中的相关信息,分析出电力事故所在的故障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对于上述的分析可以得知:随着自动化故障定位系统的构建以及运用,电力工作人员能够借助从自动化故障信息提示器等高端设备,实现了在短时间内对于电力故障点的确定,从而由此促进故障排查工作效率的提高,并缩短了电力人员故障维修的反应时间,促进了电力系统维修效率的提高,最终实现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配网系统可靠性的提高。
2.210kV及以下配电站自动化技术
10kV及以下配电站自动化在实现以及构建的过程中主要分为两个部分:10kV及以下配电站自动化以及地区10kV及以下配电站自动化。对此,笔者进行相关的分析探讨。一般而言,随着我国配电网的供电情况监测以及控制范围的不断扩大,使得电力部门在相关的管理作业过程中逐渐加强了对于配电网自动化的升级,并由此促进10kV及以下配电站自动化的形成。目前,10kV及以下配电站自动化在构建的过程中主要借助馈线中点、开接点以及负荷位置的升级而得以实现。不仅如此,随着10kV及以下配电站自动化的发展,使得电力部门逐渐实现了对于远程网络的重构以及电力故障的隔离,从而由此促进电力系统的有效运行。
2.3馈线自动化技术
目前,我国电力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馈线故障的出现极大地影响到了电力运输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不利于相关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取得。基于此,电力部门在实际的运行发展过程中加强了对于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建立,从而以此为依托,实现对于馈线故障的远程监测和控制,带动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增强。随着馈线自动化的构建,电力技术人员可以凭借着网架结构、继电保护以及负荷类型等相关因素,对单相接地故障电流电容进行有效的补偿,从而以此为基础促进馈线故障的解决,并由此带动电力系统的有效运行。一般情况下当馈线故障出现时,馈线自动化系统能够通过对馈线故障信息、开关装置以及网络结构的分析来实现对于故障区域的确定,并由此发送远程故障隔离命令,继而由此将故障区域隔离开来,确保非故障区的供电。
3提高配网自动化水平,保证供电可靠性的策略
3.1完善配网自动化的运行管理机制
配电网自动化管理主要会涉及到的就是一些安装设备和采集的信息,其种类十分繁杂,管理起来难度也非常大。因此,在运行的过程中,必须要构建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配网自动化运行管理机制。只有通过这个管理机制的运行程序、运行方式和责任分配,充分地将相关部门的力量都能够积极调动起来,让它们可以实现多元化的协调,提高配网自动化管理效率。
3.2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
一个企业是否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其员工的综合素质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一些电力企业通常都会借助一些教育培训的方式,一方面,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规范他们的操作行为;另一方面,就是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让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快速地掌握新技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为故障问题的出现。
3.3优化配网结构
在我国的电网结构中,负荷不同,重要程度也各有不同。但是,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用电量不断加大,过去的配电网线路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生产、生活的需要,因此应该要对一些旧线路进行改造或者是重置。首先,优化电源的布局位置,建设新的变电站,对其电量负荷进行分流;其次,在馈线回路处增设一些分支开关,实现合理分段,降低线路用电的用户数量,减少故障时的大范围停电;最后,借助当前的科技手段,对配电网进行自动化的改造。
结语
综上所述,供电可靠性已经成为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必须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因此,就供电方面来说,必须要提高配网自动化建设的要求,融合多种新的科学技术,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逐步优化配网的方案,从整体上对供电可靠性实现提升,同时也要加强对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全方位一体化的实时监测和检修,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大的便利。
参考文献:
[1]陈晓军.配网自动化建设及运行管理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6).
[2]赵久涛,张晖,刘英男.浅析配网自动化建设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J].电子世界,2016,(5).
论文作者:张少波,李峰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7
标签:故障论文; 可靠性论文; 过程中论文; 电力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馈线论文; 技术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