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整体阅读教学法探索论文_崔海涛

中学语文整体阅读教学法探索论文_崔海涛

山东省莱西市院上镇中心中学 266609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健全学生心灵人格有重要作用。阅读能力反映出一个人理解和领会书面语言能力的高低,关系着他是否能适应进一步学习或工作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能较熟练地运用读书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我在多年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整体阅读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整体阅读法是一种按照一定的程序对文章从整体上加以快速理解的阅读方法,是根据文体的特点而设计的一套阅读步骤。 运用整体阅读法,可以有步骤地对信息进行筛选。一般说来,阅读材料中文字负载的信息可分为三类:有用信息、次要信息、无用信息。阅读时,如果目的明确,大脑就能对文字负载的有用信息优先选择,而不至于为处理次要信息、无关信息费时太多。整体阅读法的程序实际上就是筛选有用信息的程序。

整体阅读是一种复杂的高层次的阅读形式,是阅读规律的反映。它以准确、迅速、全面摄取所需求信息为其终极目的。一般来说,整体阅读心理与通常的传统的讲读教学的思维顺序不同。传统的讲读教学是以字词句篇为序,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由具体到抽象,由于它符合学生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和教学规律,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因而也就形成了运用的普遍性。但如果孤立、静止地研读字词句,而忽视了对文章的整体框架、总体特色的把握,肢解文章的整体美,很难对阅读材料有准确的把握,特别是在应试阅读中,难免会对试题作出片面的、绝对的、甚至完全有悖情理的答案。而整体阅读则与之是逆向的。它要求学生首先是“不求甚解”快速通读全篇,观其大略,整体地把握材料的中心和主旨,把握作者的意图和思路,然后高屋建瓴地研读局部,从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辩证结合的高度去分析语言特点、推敲结构和分析评价艺术手法。比如:朱自清的《春》一文的教学,课前让学生先整体阅读,初步感知课文,然后交流,最后发表看法。于是,有的发现:“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句中的“钻”字,写出了小草从地里长出来的生动形象;“看,像牛毛、像细丝、像花针……”这些语言十分的优美,比喻贴切;“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让人如同亲临其境。学生通过初步地感知作品,再去用“心”阅读作品,就能更好地感受作品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我们不主张刻意地讲授字、词、句,脱离整体地探究其微言大意的阅读教学方式,也反对只重全篇,而不深入文章的内部,只停留在浅层的结构、线索、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的分析。正确的做法是:对一篇阅读材料应先通过视线的迅速扫描,从整体上把握主题、结构、中心、特色等要旨,即根据不同文体特点把兴奋点集中在对记叙描写内容及其所传达的思想和感情的全面把握上;集中在说明对象、事理的整体把握上;集中在对作者观点、意图和思路的整体把握上。在对材料的中心和主旨做到完整认知、全面把握的前提下,确定研究的目标和重点,即研究把握文后每一问题的内容,再深入到文章的内部,对关键的字、词、句、段进行理解揣摩,最后再归结到整篇文章的高度,全面领会和把握要点和目标,对其语言、结构、部分间的关系和部分在全文中的地位作进一步的探究。这样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才能准确、迅速、全面。比如,我在教朱自清《背影》一文时,先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接下来让学生分组交流,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各抒己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感受,有的小组认为:文章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也有的小组发表了不同的看法:认为文章不但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而且也体现了儿子对父亲的爱。其实,像《背影》这样的散文,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内容通俗易懂。再则,不少同学也有过文中所流露的那种真实感情的体验,只要诵读几遍,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在学生整体感知了文章的主旨后,我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有关背影的细节描写。在分析细节描写前,我首先告诉学生:背影是本文的线索,文中所写的背影是在特定场景下刻画的。于是,我让学生去寻找文中有关背影的细节描写,有的学生发现: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是典型的细节描写;也有的学生提到:车站父子分别,父亲转身离去时的“背影”又是一处精彩的描写。接着又让学生领会和感悟细节描写中所蕴含的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关键一个字“爱”。这样我慢慢地引导学生由整体感知课文到深入理解揣摩文中的重点细节,最后又归结到整篇文章的高度。再如,我在教读《夏之绝句》一文时,要求学生先整体阅读全文,目的是梳理语言,对全文进行整体感知。梳理语言要求标出生字难词,标出不懂的语句,大体上把握文章的写法和课文的内容。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查阅生字难词,利用注释了解作品的背景材料。并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在学生大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分析理解课文中重点语句、关键语句和表达优美的句子。要求:勾划出喜欢的语句并谈谈其中的妙处。如何理解夏天“像一首绝句”?蝉声“何尝不是生命之歌”?作者对蝉及蝉声有哪些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生边阅读,边勾划,边理解,相互切磋,交流心得体会,有些句子理解起来有困难,如:“蝉对季节的感触,是它们对仲夏有共同的情感,而写成的一首抒情诗。”我觉得它们胸臆之中,似乎有许多豪情悲壮的故事要讲。“蝉声何尝不是生命之歌”。需要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蝉的成长历程。其实蝉生命周期长达十几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除了最后一年的夏天以外,其余的时间都是蛰伏在地下。可谓十年一鸣啊。当学生懂得这些知识之后自然能够理解句意文意。

论文作者:崔海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11月总第2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4

标签:;  ;  ;  ;  ;  ;  ;  ;  

中学语文整体阅读教学法探索论文_崔海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