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内容组建策略之我见论文_林淑莺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内容组建策略之我见论文_林淑莺

林淑莺 连江县第三实验小学 福建 福州 350500

【摘要】群文阅读有它自己独特的优势与价值。如何组建群文阅读的内容呢?笔者认为群文的选择一是来源于学生的需求,可以是发展的困惑,可以是成长的需要;二是来源于教材的宽窄,可以是同主题同作家的,可以是往外扩展的;三是来源于教师自身的积累,可以是人文内涵角度的,可以是表达方式角度的。

【关键词】群文阅读 内容选择 学生需求 教材宽窄 教师积累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11-118-02

当前,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能力的培养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需要从小培养。那么,作为阅读能力打基础的小学阶段,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目前的小学教材中的单篇课文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的材料也不广泛。基于此情形,就有必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当地开展群文阅读。不过,群文阅读的开展也要适量和适时,在学生有需要、有疑问时补充导入,将是事半功倍的事。

一、来源于学生的需求

“物有所需,人有所求”。当学生在内心生发出一种阅读的需要,而如果不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就不能解除其心中强烈的兴趣渴求时,就很有必要为他们提供适当的群文阅读内容。

1.学生发展的困惑

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他们的心智还没成熟。当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一些小问题或小矛盾时,原本在一起玩得很愉快的两个同学可能在一瞬间就闹翻了。其实,这就是小学生发展中存在困惑的一种表现形式。为此,可以利用群文阅读来帮助学生解除发展中的困惑。可让学生从《我喜欢你》、《打过架那天的夕阳》、《赠汪伦》等诗中选取两首来读一读,并把自己阅读后的感受写出来,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

2.学生成长的需要

六年级的孩子,接触了很多关于人和动物的文章,随着民主意识的增强和学生了解信息的增多,当今的小学生对自由也开始有自己的理解。为了告诉学生“什么是自由”、“人和动物如何实现和谐相处”,可以选择关于人物、动物方面的文章组成群文阅读材料。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理解什么是自由,人和动物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和谐共处的状态。

二、来源于教材的宽窄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课文,与学生的阅读口味、阅读兴趣和阅读需求等方面并不一定完全吻合。有的课文,学生可能会觉得还未领会其深意。而有的课文学生又会感觉似乎简单了些,没有充分激发起学生阅读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有必要补充和拓展一些群文阅读材料。

1.同作家、同主题的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的课文选择一些同作家或同主题的文章,供学生阅读。例如,教学《赠汪伦》这首诗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关于朋友送别的古诗让学生阅读,如《别董大》、《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通过同主题古诗的阅读,学生对古人怎样送别好友就能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同时,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贯穿了一条学习主线:确定专题——突破难点——明确诗意——体会诗情——解决专题,学生在读诗过程中,可以说是在和古人亲切对话,与诗人倾心交谈。

确定专题以后,接着转入专题的研究:编写“讲述中国人送别情景”的剧本。

第一步:每一集用两句诗来表达,请找出相关诗句。

①“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②“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③“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④“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⑤“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⑥“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第二步:从诗句中提炼出两个字当每一集的题目。

第三步:为连续剧定题目。《古人送别》

2.往外扩展的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里描写的人物和事件等,有很多都是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水平有很大距离。这就造成学生在阅读中的体验不深、理解不透、感悟不真。而教师作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媒介,就有责任也有必要为学生提供一些铺垫,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验其中的情感。

例如《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让学生读一读,加上老师适当地点拨,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生能说出一二三来,但这并不是真正的有所感,因为今天的小学生对“周总理”这个称呼已经感觉比较遥远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那么,如何才能让周总理的形象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更加丰满呢?笔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分三步走:

第一步,引导学生阅读《一月的哀思》中的一节(……是一个为人民耗尽最后一滴心血的伟大英雄)。读了这一段文字后,学生自然会在心中生出这样的疑问:“周总理怎么会有这么多美誉呢?”

第二步,选择一组描写周总理的群文让学生阅读,例如《清洁工人的怀念》、《十里长街送总理》等。

第三步,写批注,谈感受。整堂课上,可以说学生的情绪都是在深沉的、激昂的气氛中进行的,品词、析句、学文、悟情,一应水到渠成。

三、来源于教师自身的积累

一个学期上几次群文阅读合适,我觉得这与教师自身的积累有很大的关系,你能驾驭多少,就可以上多少。

1.人文内涵角度的

如果语文教师本身就喜欢诗歌,并且对诗歌有一定的研究,在教学诗歌时,就可以从人文内涵角度为学生提供群文阅读内容。比如说,到了冬季,大雪漫天飞舞,而我们的先人曾写过不少咏雪的诗篇。虽然同是咏雪,但往往夹杂的情感也会有所不同。于是,笔者就努力的在唐诗的浩瀚海洋里搜寻,以“唐诗中的雪”为主题组建群文阅读内容:《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李白的《塞下曲》、卢纶的《塞下曲》、《夜雪》、《春雪》。并按照景、人、情的脉络引领学生在阅读中欣赏和品析,按照“作业卡” 里的题目分小组学习讨论。作业卡设计:

学生们在画画、想想、读读、咬文嚼字等方法中关注到诗中所呈现的雪中景、雪中人、雪中情,关注到他们的表现手法不同、表达的情感各异,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境由心生。师生一起在风雪诗声中涵咏雪的意象、诗的意蕴、语言的张力。

2.表达方式角度的

(1)以写作体裁(题材)为主题的

在教学某一体裁的课文时,为了让学生对这一体裁的文章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可以围绕这一体裁来选择阅读内容,开展群文阅读。例如,学习《揠苗助长》时,可以让学生课后阅读《守株待兔》和《刻舟求剑》等寓言故事,形成寓言故事专题。围绕这个专题分几步学习:

①分析题目,首先抓住“揠苗助长”。第一步,弄懂“揠苗”的意思;第二步,明白“揠苗”是手段,助长,是“目的”。接着分析“守株待兔”和“刻舟求剑”两个题目。

②找出寓言故事中所讲述的事件起因。“揠苗助长”是想让禾苗快点长大;“守株待兔”是因为偶尔的一次机会等到了一只兔子,所以期望以后也能天天等到一只兔子;“刻舟求剑”是因为剑不小心掉到水里,想作个记号便于找寻。从起因看,看不出有什么好责怪的。

③找结局。揠苗助长的结局是禾苗枯死了;守株待兔的结局是庄稼荒芜了;刻舟求剑的结局是剑没捞到。从结局看,也看不出他们的愚笨之处。

④看手段。“揠苗”、“守株”、“刻舟”。原来这三个人的愚笨之处在于做事的手段上!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两个特征:

第一,分割之中有集中。像以上的案例,把每则寓言分成五块,但每块都有个一小专题;教学是围绕小专题分别找出每则寓言中的相关内容进行的,而这五个小专题又围绕大专题“这三个人到底错在哪儿?”展开的。

第二,分散之中有整体。虽然在研究的时候把文章分块学,但初读的时候必须对各篇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归结课文的时候,还是抓住各篇谈收获,做到“归零为整”。 在选择书本外的文章时,除了文章结构不能太复杂以免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之外,还要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之一:与书本上的文章在结构上要有相似性;训练要有相同点;内容要有相同或相反。

(2)以写作方法为主题的

在以写作方法为主要教学目的的课文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些写作方法类似的文章作为群文阅读的内容,达到巩固写作方法的目的。如在教学略读课文《刷子李》时,在理清课文“没有白点——出现白点——小洞”的情节结构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然后再提供《张大力》、《泥人张》等文章组成群文阅读材料,就能让学生在迁移中巩固写作方法。

总之,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够从学生的兴趣需要、教材的宽窄和教师自身的积累等方面,为学生组建群文阅读内容,就能让阅读能力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成为生存的能力。我想这样群文阅读就有生命了。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5

3.《“童年的玩与学”同步阅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9

4.《小学教学参考》—全面开展课外阅读的策略探究,2012.7

论文作者:林淑莺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11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7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内容组建策略之我见论文_林淑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