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_王联学

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_王联学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 云南峨山 653200

摘要:颈性眩晕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疾病是因椎动脉颅外端受到颈部病变的影响之后,造成血流障碍所引发的眩晕症状。本文通过总结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笔者自身的临床实践经验,分析了颈性眩晕这种疾病的发病机理以及该疾病的治疗发展史,希望通过文章的研究能为临床推拿治疗颈性眩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进而促使推拿治疗手法得到更好的应用。

关键词:推拿;颈性眩晕;研究进展

颈性眩晕这种疾病最早是在1955年被提出来的,本质上是一种眩晕综合征,其也被称为椎动脉压迫(缺血)综合征或者颈后交感综合征等。在西医领域,研究人员认为该疾病是因为颈部疾病导致脑干前庭中枢功能紊乱,继而引发的头晕等现象。但中医上很多人员则认为颈性眩晕是因机体督脉气血受阻,造成脑失所养所引发的。由于脊柱是督脉循行的主要通道,如果脊柱发生病变或者失稳,那必然会导致督脉气血不通,进而引发头晕等症状。

一、颈性眩晕的发病机理

结合具体的颈部解剖来看,椎动脉主要是分成4段的,当然这个是从锁骨发出进入颈椎横突孔,这一区域的第1段在6、7颈椎部位和交感神经干以及颈下交感神经节相伴;第2段自6颈椎横突孔上升到2颈椎横突孔下口,和钩椎关节相伴;第3段是从2颈椎横突孔下口至枕骨大孔部位,这段区域的特点是弯曲非常多,而且动脉壁上还存在Pach小体;第4段就到了颅内段,两端合并变为基底动脉和内听动脉。结合上述颈性解剖学特点,近些年研究人员认可程度比较高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体液因子、颈交感神经刺激以及本体感受器学说,但是整体上可以肯定的就是颈性眩晕是因为颈椎及其周围组织的力学平衡不稳定所造成的,在这种不稳定的情况下,交感神经、体液因子等因素相互影响,产生恶性循环最终引发颈性眩晕疾病的出现。

二、颈性眩晕手法治疗发展史

在颈性眩晕疾病的早期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的旋转试验结果是阳性,颈部转动有可能会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情况,因此当时很少使用推拿治疗。当时的临床治疗就是简单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的措施是:第一,卧床休养,颈托适度的进行制动;第二,颈部短期持续牵引,然后再进行消炎镇痛、活血化瘀、针灸、理疗,以此缓解颈部的疼痛感,同时还能改善脑部供血情况;第三,对那些症状控制不是很好,但是没有手术禁忌的患者可考虑采用颈交感神经节阻滞术。对存在反复发作的患者,且使用非手术治疗半年以上但是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的患者应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比如就有相关人员经过了长期的临床实践研究,然后对颈部软损伤、劳损等导致的颈椎失稳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在此之后就逐渐有了和颈性眩晕推拿相关的临床研究。在后期的临床实践中王庆林应用的是头颈点穴配合肌肉放松的方法进行颈性眩晕疾病的临床治疗研究,结果显示治愈率达到百分之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后来临床上又以解剖学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了脊柱,也就是说自此治疗开始从肌肉层面转向脊柱关节。同样的此时石世莹通过研究得出了脊柱关节半脱位治疗法、王先春通过研究得出脊柱纠正能提高椎动脉类颈椎病的治疗安全性。陈立等使用仰卧位整复法进行颈性眩晕的临床治疗,得出采用卧位体位放松能提高关节纠正法的应用效果,该项研究的治愈率同样也是百分之百。在前期研究人员指出的脊柱小关节紊乱概念后,部分研究人员提出手法治疗不能仅仅关注局部脊柱因素,要注意脊柱手法中的整体概念。然后研究人员结合古籍和中医整体观念,又进一步提出了“骨错缝”和“筋出槽”,这两种理论的提出为后期的钩椎关节及寰枢关节紊乱纠正奠定了很好的理论基础。朱以蔚等使用颈椎矢轴小角度整脊法研究颈性眩晕的治疗,治愈率是百分之八十二点四。何水勇等通过研究,指出进行上颈段纠正可以防止来自颈枕本体的非正常冲动进入前庭核,进而改善椎性眩晕的情况。和单纯的推拿手法对比,推拿和针灸、中药等辅助进行的治疗方案更多。曹春梅采用腹针配合使用整脊法进行颈性眩晕的临床治疗研究,结果发现临床治疗效果远远高于仅使用整脊手法。现阶段,国外关于颈性眩晕的治疗,主要还是采用的保守治疗,也就是使用药物和手法结合的方式。国外的代表性手法有Mulligan手法等。且相关研究人员也证明了该手法的安全性。整体上而言,相比国内手法,国外手法重点在解剖生理层次上。

三、总结

综上所述,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推拿治疗对颈性眩晕的研究内容不断增多,同时随着医生临床经验的增加,各项手法都得到了很好的。对钩椎关节以及寰枢关节紊乱引发的眩晕,推拿手法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方法。受颈部神经、椎体等的影响,在疼痛时机体会下意识的改换体位,以此缓解疼痛感,但是同样此时还会导致出现肌肉牵拉,时间过长便会造成肌力失衡,进而影响神经造成疼痛。因此需要纠正失衡,但推拿手法也存在缺陷。比如,颈性眩晕的误诊、不当的手法纠正等问题的存在使得治疗手法还有局限性,后期的研究要从手法对交感神经等方面进行,以此提升推拿手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就诊的颈性眩晕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将患者分成了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5例患者实施针灸治疗,实验组的55例患者实施针灸联合推拿治疗,研究的结果是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2.72%,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76.36%,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针灸联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婕,李涓,陆超,李享,郑晖,梁繁荣.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进展[J].四川中医,2014,01:175-177.

[2]覃智斌,梁冬波,王继,王润生,关威,薛鸿.推拿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体会[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5,11:45-47.

[3]李宝柱,郁树海.恩师郁树海推拿配合牵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3:37-38.

[4]牛永友,李召燕,李书营,李超,程非.针灸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规范化方案探索[J].中国卫生产业,2014,22:191-192.

[5]王卫刚,何威.针刀配合推拿整复手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1:174-176.

论文作者:王联学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8

标签:;  ;  ;  ;  ;  ;  ;  ;  

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_王联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