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分析论文_段琼

云南省建水县中医院 云南 65439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地塞米松针 10mg日一次,1-2周中根据血小板情况调整剂量,减量致维持量,同时结合中医辨证口服中药。对照组只用地塞米松针,计量、时间同治疗组。.

结果:治疗组 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是血小板减少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症;中西医结合;治疗

笔者采用紫草汤结合中药辨证加味配合地塞米松针治疗血小板减少症30例,取得良好疗效,先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2、诊断标准 本组病例按照

1)多次检验血小板减少,2)脾脏不增大或者紧轻度增大,3)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4).①强的松治疗有效:②切脾治疗有效;③PAlg增多;④PAC3增多;⑤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5)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根据临床上有各种出血表现,多次检查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减少,脾脏不增大或轻度增大,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同时伴成熟障碍可作诊断。

2)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来自我院门诊及住院部,随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男7例,女23例,平均年龄52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25例,5例血小板减少症。对照组男5例,女25例,平均年龄51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22例,8例血小板减少症。两组资料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2、治疗方法

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选用中药加地塞米松针或者口服强的松片,并监测血常规逐渐减量激素至停药,一般常用方药根据辩证分为,1)肝肾阴虚型:紫草30g,黄芪60g,柴胡15g,枳实10g,白芍25g,甘草5g;2)气血两虚型:紫草30g,黄芪60g,白参20 g,升麻10 g,白术15 g,陈皮15 g,柴胡15 g,当归20g,甘草10 g;3)血热妄行型:紫草30g,连翘18g,犀角(可水牛角代替)15g,生地15g,赤芍药15 g,丹皮15g;4)脾肾亏虚型:紫草30g,黄芪60g,白术25g,茯苓30g,白参15g,甘草6g;5)阴虚内热型:紫草30g,黄芪60g,熟地15g,山药15g,山萸肉15g,泽泻10g,茯苓25g,丹皮15g;以上方药根据病情及辩证可适当加减;监测血常规,减量激素,可很快减量激素至停药。

对照组只用地塞米松针10mg静滴或者口服强的松片60mg,日一次,兰索拉唑片20mg,每日1次,护胃;监测血小板,每周减量激素致维持量,减药速度慢,口服激素时间较长,副作用大。

3 治疗结果

血常规疗效标准:参照第二届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的标准拟订短期疗效标准

痊愈:血小板恢复正常(≥100×109/L),无出血症状

显效:血小板升至50×109/L或较原水平上升30×109/L以上,无或基本无出血症状

有效:血小板有所上升,出血症状减轻

无效:血小板计数及出血症状无减轻或恶化

显效和有效定义为有效

结果:症状有改善及血常规提示,治疗组中血小板上升快,激素减量时间有所缩短,复发率低。痊愈15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6%;对照组激素减量时间相对减量延长,有一定复发率30例,痊愈10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3%。

4 讨论

血小板减少症是血小板减少的总称,多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常见,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并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常见出血性疾病。本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在疾病早期很难鉴别,成人ITP 95%以上为慢性型,迁延难愈,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本病病死率约为1%,多数是因颅内出血而死亡。从西医角度看,ITP常用药物首选激素,但长期大剂量激素副作用大,可引起感染扩散致死亡、血压升高、消化道溃疡并出血、神经精神障碍、向心性肥胖、痤疮、月经紊乱、肾上皮质危象、结核感染扩散、股骨头坏死、类固醇性糖尿病和血糖升高。其次治疗中可选用静丙-起效快、作用短暂。促血小板生成素-价格昂贵?免疫抑制剂长春新碱、达那唑,副作用主要为肝功损害,存在致畸作用,孕妇禁忌用。目前西医尚无根治手段,激素、免疫抑制剂、切脾治疗均存在副作用,且易复发,而此病治疗种种迹象表明单纯西医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副作用大,疗效差,近几年发展已较缓慢,而中医治疗给我们带来了好的生机和希望。本病中医属于“血证”、“发斑”、“紫斑”、“肌衄”、“衄血”和“葡萄疫”等范畴。《金匮要略》认为火热、虚火、湿热、虚寒、酒毒和瘀阻等皆可引起出血。唐容川的《血证论》和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提出了淤血可以导致出血。故中医可以从增强免疫、益气、清热、抗炎、抗病毒、活血等整体治疗。从以上病例分析,笔者根据中医辨证选用不同方剂配合西药治疗,较单纯应用西药治疗症状明显改善,副作用减少,血小板减少本身与诸多因素有关,目前发病机理未完全阐明,尚无特效药,与感染、药物、免疫有关。而中药最常用药为紫草、黄芪、连翘,其次为生地、茯苓和当归。紫草味甘、咸、性寒,治疗斑疹紫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紫草含有紫草聚糖、紫草酿、乙酸紫草琨,可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炎、提气健脾摄血作用;连翘具有免疫调节,抗菌、抗病毒、抗炎作用;当归具有柔肝、养血、补血作用;紫草、黄芪、生地、茯苓、丹皮、山萸肉联合运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保护肝肾功、抗基因突变、调脂、降糖等作用,此些中药的作用恰好治疗目前认知的感染、免疫因素,整体调理,明显降低副作用。结合以上病例观察及实际疗效,激素结合中医辨证加减,疗效显著,副作用少。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可互相取长补短,有很大优越性。总之,中西医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实际疗效,值得我们临床医生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09 中华医学会血液病分会止血与血栓)。

[2]、张之楠,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M],2008年。

[3]、临床诊疗指南-血液病血分册[M]。

[4]、周俊,中西医结合新见解[M],2014年。

[5]、中医古籍出版社,民间实用单方[M]。

[6]、仇洪影,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1(4):90-1。

论文作者:段琼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7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分析论文_段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