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信息通信技术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论文_扶翼

把信息通信技术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论文_扶翼

广东顺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5283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新农村建设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把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到新农村建设中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的农村发展。近几年,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率得到了显著提升,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工作就是充分发挥移动通信技术的作用,推动新农村的网络建设。

关键词:通信技术;新农村建设

一、前言

在中国,农村人口占据总人口数量的一半以上,农业生产总值占比则相对较少,农村建设工作是我国政府需要重点关注的工作之一,农村的信息通信技术相对比较落后,这就影响了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力度,因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在新农村建设中投入了足够的人力、物力及资金,促进了我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长远发展。

二、村通工程缩小数字鸿沟

对于边远农村,缺乏必要的通信手段是造成当地闭塞落后、贫困的主要瓶颈之一,也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为解决这一难题,我国积极推进村通工程。村通工程是我国的一个创举,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思路的绝佳体现。2004年1月16日,当时的信息产业部下发了《关于在部分省区开展村通工程试点工作的通知》,同时出台了《农村通信普遍服务——村通工程实施方案》,由各省区市通信管理局负责协调组织,由基础电信运营商采取“分片包干”的方式承担通信普遍服务义务。村通工程由此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2010年11月2日,随着西藏最后一个行政村——尼玛县央卓曲帕村通了电话,我国所确立的“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的“十一五”农村通信发展规划目标全面实现。“十一五”期间,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原信息产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继续积极组织电信运营企业,从行政村通电话、自然村通电话、乡镇互联网接入、信息下乡四个方面,持续深入开展村通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在村通工程上累计投资500亿元,使得全国行政村、20户以上自然村通电话比例分别达到100%和94%,实现全国100%乡镇能上网,其中99%的乡镇和80%的行政村基本具备宽带接入能力,全国近一半乡镇建成信息服务站并基本形成县、乡、村三级信息服务体系,建成“农信通”、“信息田园”、“金农通”等全国性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涉农互联网站近两万个。我国农村通信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

村通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变了农村通信发展局面,缩小了“数字鸿沟”,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为加强农村社会建设、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抵御自然灾害、维护民族团结等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中央领导及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认可,也得到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广泛欢迎。陕西汉中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地区,可是如何让这些好的产品有出路是摆在农民面前的一大难题。村通工程让山里的农民有了更快捷的方式了解山外的市场,电话紧密连接起了农村与外面的世界,汉中的土特产也有了更广阔的天地。农民通过这种方便快捷的沟通手段,获得了大量的经济信息,使得种植更加科学合理,销售更加快捷方便,为许多优质的农产品打开了销路,当地农民称村通工程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扶贫工程”。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国华指出,通过村通工程的组织实施,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遍服务之路,进一步深化了对农村通信发展的认识积累了珍贵的经验:服务社会、服务民生是实施村通工程的根本宗旨;“分片包干”是实施具有中国特色普遍服务的有效方式;“三个三步走”是农村信息通信建设的内在规律;各方协作配合是村通工程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

三、从通信技术角度开拓农村市场

尽管实施村通工程是为了履行普遍服务的责任,但是村通工程也为电信运营商开拓农村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终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2006年,中国移动提出大力发展农村市场的时候,受到来自各大投资机构分析师、投资人的质疑。然而精耕细作之下,农村市场成为中国移动重要的收入来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中国移动于2006年推出了“农信通”业务,并实现了“四个第一”:农村信息化领域用户规模第一;农信通12582网站访问量位居全国农业网站第一;开通了第一条专门服务于农民工的就业/创业信息服务热线“12582”;第一家推出了为农村地区量身定制的移动信息化终端——农村信息机。到2009年,中国移动已经实现了农村移动通信市场的快速发展,在每月新增的500多万用户中,六成来自农村市场。最近公布的中国移动2010年年报指出,农村地区已经成为重要的增长点。

通过实施村通工程,中国电信光缆网络已通达全国南方地区所有的乡镇以及近25万个行政村,覆盖率接近70%。同时,中国电信的CDMA1X网络以及天翼3G网络已覆盖全国大部分城乡,为农村地区享受高带宽信息业务打下了坚实的网络基础。以此为基础,中国电信建设了“信息田园”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电话语音在线信息服务系统、手机信息服务系统、农业视频和电视上网信息服务系统、电话听广播系统、农业网站综合信息服务系统,为广大农村用户提供了包括农业科技、产业指导、供求发布、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生活百科等各类信息,打造了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新模式。在村通工程建设期间,中国联通推出了多项广大农民“打得起、用得好”的通信产品,积极拓展综合便民信息服务渠道,先后推出“12316农科在线”、“平安互助”、“三农手机报”等业务,开发了基于3G的农业机械远程控制管理系统和3G视频专家服务热线等,受到当地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好评与称赞。

四、“十二五”规划再上新台阶

在今年公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现代农业区别于传统农业的重要一点就在于科技含量的提高,不再靠天吃饭,不再只会脸朝黄土背朝天,而是依靠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合理安排生产。“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建设,全面提高宽带普及率和接入带宽。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村通工程“十一五”总结暨“十二五”启动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国华强调,“十二五”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继续深入推进村通工程意义重大。根据农村通信发展“三个三步走”策略,“十五”期间主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实现了“以建为主”到“从建到用”的转变,“十二五”期间将实现网络和应用的升级,重点抓好行政村通宽带、自然村通电话、信息下乡三项工作。

按照初步的规划,到“十二五”末,我国将通宽带行政村比例从目前的约80%提高到95%,力争已通电的20户以上自然村通电话,基本完成我国乡镇的信息下乡“四个一”:一乡一个信息服务站,一村一个信息服务点,一乡一个网上信息库,一村一个网上信息栏目。

为实现这一新目标,依然离不开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各电信运营企业要加大资金投入,集中优势力量,确保年度任务的完成;各地通信管理局要精心组织、大力推动,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保障村通工程顺利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司局要继续加大支持力度,积极配合财政部等有关部委,推动普遍服务基金尽快出台;相关生产厂商和科研机构要不断加大科研投入,研发行之有效、经济适用的技术手段和通信设备,为农村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

五、结语

“信息通信技术让农村生活更美好”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在我国神州大地上早已践行多年且成果丰硕,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信息通信业的高度责任感和务实的工作态度。尽管缩小城乡差距并不是信息通信业一个行业就能完全实现的,但是村通工程至少可以让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比以前有较大提高。

参考文献:

[1]万明. 以信息化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J].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20+28.

论文作者:扶翼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4

标签:;  ;  ;  ;  ;  ;  ;  ;  

把信息通信技术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论文_扶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